古朴惬意的避世古村(国庆假期就去杨梅竹斜街)
古朴惬意的避世古村(国庆假期就去杨梅竹斜街)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嘉兴胡同、一尺大街并入,街名沿用至今。关于它的历史,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有“杨梅竹斜街”。传说,此街原是一条大水沟,后逐渐盖房,取名斜街。清《光绪顺天府志》也称“杨梅竹斜街”。北京的胡同,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的数量,最多时曾达到上千条。如今,随着一些胡同的商业化,慢慢失去了四合院的古韵和味道。但还是有很多的胡同,依然住着老北京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胡同生活风貌,杨梅竹斜街便是其中之一。坐落于煤市街西侧的杨梅竹斜街,东起煤市街,西至琉璃厂东口,全长498米,宽约3.4-8米。
九月的北京,天地皆有一番秋绪,天气转向微凉清爽,银杏、白杨、枫树等树叶也逐渐染上金黄色。这个时候,最适宜外出四处闲逛,感受秋日怡人的时光。
如果你看够了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的人山人海,那我推荐你去杨梅竹斜街,体验一下老北京的胡同生活。毕竟,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北京就是“胡同”的代名词。
十一假期也已临近,此处也可以放到大家国庆假期的出行清单里。
杨梅竹斜街的历史:从一条大水沟到书局的集中地
北京的胡同,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的数量,最多时曾达到上千条。
如今,随着一些胡同的商业化,慢慢失去了四合院的古韵和味道。但还是有很多的胡同,依然住着老北京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老胡同生活风貌,杨梅竹斜街便是其中之一。
坐落于煤市街西侧的杨梅竹斜街,东起煤市街,西至琉璃厂东口,全长498米,宽约3.4-8米。
关于它的历史,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载有“杨梅竹斜街”。传说,此街原是一条大水沟,后逐渐盖房,取名斜街。清《光绪顺天府志》也称“杨梅竹斜街”。
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嘉兴胡同、一尺大街并入,街名沿用至今。
里边的街内25号,曾是清乾隆皇帝御赐给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宅院“清·勤堂”,后改为旅馆。
胡同东口内路南,原有东升平澡堂,解放前曾是中共北平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现为东升平宾馆。
此街最为突出的是,民国时期出版业众多书局的集中地,如75号为世界书局、98号为正中书局,以及开明、广益、大东、大众、中华、环球等8家书局。
藏身于胡同里的这些古建,千万别错过
杨梅竹斜街是一条既古朴文艺,又时髦前卫的老街,里边交集着佘家胡同、樱桃胡同、大耳胡同……行走其中,可触摸到老北京的生活。
他们或莳花弄草,或养猫遛鸟,或相约闲谈天下事,或独坐至黄昏垂暮。
这里有青云阁、模范书局、世界书局、北京济安斋书店等古建筑,也散发着自由慵懒的人间烟火气。
青云阁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其后门在杨梅竹斜街上,曾是文人、学士相聚品茗的场所。
京剧演员周益瑞(净)曾寓居于此,街中曾有安徽和含会馆、江苏酉西会馆。
模范书局,是一栋民国式灰砖楼,曾作为民国时期生报社、彝宝斋南文具店旧址。由诗人、设计师、古籍和古雕版收藏家姜寻设计改造。
模范一词,源自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活字为“模”,盛器为“范”。
世界书局,原为民国时期一家民营出版发行企业,1917年在上海创办。
1921年改为股份公司,设有编辑所、发行所和印刷厂,在各大城市设分局30余处。
自1924年起开始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形成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足鼎立的局面。
1950年2月,世界书局宣告结束。
北京的世界书局坐北朝南,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现为民宅。
济安堂,取济世安民之意,是北京的老字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药铺全称“京都济安堂王回回狗皮膏药店”。
几百年来,历代后人以同修仁德、乐善好施、济世养生为己任,恪守独家秘方,所制膏药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享誉京城。
民国时期,它与王致和腐乳、王麻子剪刀并称“京城三王”。
如今,旧址改为北京济安斋书店,是一座家庭博物馆,可以在里边喝咖啡、看书。
此外,还有一处古建叫泰丰楼饭庄,建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主营鲁菜,并集住宿、娱乐为一体,曾是北京历史上著名饭庄“八大楼”之一。
民国年间,党政要员、各界人物常至此饮宴会客。
饭庄于1952年歇业,1984年易址重张。
饭庄西楼旧址现存三间铺面房及两栋近代楼房,属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我沿东西向走了两圈,也没找到它的旧址,于是跟大爷大妈们打听。
他们瞬间停下正在探讨和点评的时政话题,起身给我详细指路,看我听得一脸懵懂样,恨不得叫自己的小孙女领我过去,热心得让我顿感秋日真美好。
这一刻,破防了,我们卸掉了对陌生人的戒心与防备,重拾质朴和纯真。
问路的同时,跟他们聊了聊那些回不去的旧日时光。
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小时候的胡同是真像个胡同呀!”
走在北京的老胡同,总会让人邂逅到不期而遇的温暖。
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