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孔子语录100句及注释(最全的孔子语录带翻译)

孔子语录100句及注释(最全的孔子语录带翻译)【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文】名分不正,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能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文】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如果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近者悦,远者来。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文】让附近的人高兴,远方的人自然就来投奔。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文】君子与人和谐,但不一定要求观点相同;小人追求观点相同,但不一定和谐。

·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文】说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文】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君子中不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孔子语录100句及注释(最全的孔子语录带翻译)(1)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古人学习为了充实自己,今人学习为了沽名钓誉。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译文】我不报怨天,也不责备别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让工具好使。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有才能的人,结交士人中有仁德的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远离怨恨了。

孔子语录100句及注释(最全的孔子语录带翻译)(2)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斗,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小不忍则乱大谋。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划。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大家都厌恶的,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的,也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君子谋道不谋食。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当仁,不让于师。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如果是行仁义的事,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有教无类。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语录100句及注释(最全的孔子语录带翻译)(3)

·道不同,不相为谋。

【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志向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谋划大事了。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个人的习性却相距很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最难改变。

·割鸡焉用牛刀?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做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种人真是太难教育了!不是还有赌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做做这些,还像个贤人的样子(总比无所事事的强)。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君子崇尚义。君子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惹乱子,小人只有勇敢而没有义就会成为强盗。

孔子语录100句及注释(最全的孔子语录带翻译)(4)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只有女子(指美色)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了就会无礼,疏远了就会报怨。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译文】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有毛病不改,他这一生也就改不了了。

·鸟兽不可与同群。

【出处】《论语·微子篇第十八》【译文】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

【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

【出处】《礼记·植弓》

【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

【出处】《礼记·礼运》

【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出处】《中庸》

【译文】道不离开人而存在。如果有人离开人去修道,那他修的就不是道了。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出处】《中庸》

【译文】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有智慧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生无所息。

【出处】《列子·天瑞第一》

【译文】人生是没有什么休息的。

·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等待;都知道厌恶死亡,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

孔子语录100句及注释(最全的孔子语录带翻译)(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