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乡村振兴的书的推荐(新时代乡村的传统与新变)
有关乡村振兴的书的推荐(新时代乡村的传统与新变)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责任编辑:周伟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看来,《野望》和《陌上》一脉相承,但又有着一些不同,“这个不同首先在于《野望》书写了一个新时代的乡村,既能看到中国农村一以贯之的日常生活,又写到了乡村里非常新鲜的、陌生化的一面,打开了我们重新认识当代中国乡村的一个窗口。”从《陌上》到《他乡》,再到《野望》,付秀莹完成了一个“三部曲”。对此,付秀莹坦言,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十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写作,每天都在跟我的长篇小说、跟我的人物和心目中的村庄朝夕相处。尽管《他乡》写了一个走出乡土到城市的过程,但是这个人物的精神底色、故乡的精神根据地,都在那里”。分享会现场。(主办单位供图)
付秀莹,70后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陌上》《他乡》,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花好月圆》等。《陌上》获施耐庵文学奖,《他乡》获十月文学奖,荣登2019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一户农家的岁时纪事,一个村庄的千丝万缕——“新时代乡村的传统与新变——付秀莹长篇小说《野望》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北京举办。
《野望》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的作品,全书二十四章由二十四节气命名,完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轮回,在一年的叙述时间中,当代新农村的格局和气象,在作家笔下徐徐铺展,栩栩如生。
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读过《野望》之后,感叹这是只有付秀莹才能写得出来的小说,“书中写到的‘芳村’是付秀莹的文学原乡,她的《陌上》就是以芳村为背景的,《野望》可以看成是《陌上》的姊妹篇。我相信在这个地方会不断地生产出文学的大树来,《野望》可以说是作者种下的第二棵大树。她不是在讲传奇故事,不是用非常空洞的情节来吸引我们的眼球,而是给我们讲述日常,让我们沉浸在生活的情趣之中,这是付秀莹在写法上的特别之处。”
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看来,《野望》和《陌上》一脉相承,但又有着一些不同,“这个不同首先在于《野望》书写了一个新时代的乡村,既能看到中国农村一以贯之的日常生活,又写到了乡村里非常新鲜的、陌生化的一面,打开了我们重新认识当代中国乡村的一个窗口。”
从《陌上》到《他乡》,再到《野望》,付秀莹完成了一个“三部曲”。对此,付秀莹坦言,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十多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写作,每天都在跟我的长篇小说、跟我的人物和心目中的村庄朝夕相处。尽管《他乡》写了一个走出乡土到城市的过程,但是这个人物的精神底色、故乡的精神根据地,都在那里”。
分享会现场。(主办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