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启示(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启示(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④ 门 :产门,这里用来比喻造化天地万物之源③ 玄牝(pìn) :玄,玄妙深远。牝,指雌性鸟兽。这里指孕育生养天地万物的母体,即“道”。【注释】① 谷神 :生养万物之神。这里指“道”。② 不死 :永远存在而不消亡
英国着名哲学家克拉克(J.J.Clarke):“道家思想在西方的逐渐普及,归结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中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出自:《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
英国哲学家罗素:“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
英国着名媒体泰晤士报:英国的一家小公司为了经营发展和协调内部关系,从《道德经》中获取灵感,提出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的公司理念,在短短几年之内盈利激增了200%,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谷神①不死②,是谓玄牝。玄牝③之门④,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⑤,用之不勤⑥。
【注释】
① 谷神 :生养万物之神。这里指“道”。
② 不死 :永远存在而不消亡
③ 玄牝(pìn) :玄,玄妙深远。牝,指雌性鸟兽。这里指孕育生养天地万物的母体,即“道”。
④ 门 :产门,这里用来比喻造化天地万物之源
⑤ 绵绵若存 :绵绵不绝的好似永远存在
⑥ 不勤 :不劳倦,不穷尽。勤,尽。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永远存在,是不会死的,它就是孕育生养天地万物的根源。通向这个孕育生养天地万物的大门,就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本。它绵绵不绝的好似永远存在,它的作用无穷无尽。
“道”博大无边、无所不能,又永恒不灭、无迹可寻。它是万物之母、一切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万物皆循道而白为自作,生生不息。
天地大风箱,人体小风箱。如何在天地变化中,强大自己是一个人生问题。
此章与养生之术相结合,则有另一种延伸:“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所气。每至旦,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之上,徐徐按捺百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以吐故纳新。是蹙气良久,徐徐吐之,仍以左右手上下前后拓。承气之时,意想太平元气,下人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拥挤的交通、喧嚣的噪音、紧张的生活生活节奏让我们的灵魂无处安放,让我们浑浑噩噩,让我们喘不过气来。黑夜、白天,两点一线,我们不再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也不再硬朗,慢性病、职业病也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形下,不妨回到自然,寻找自己的心灵归宿。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在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