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有必要导流管插管(患上癌中之王)
癌症晚期有必要导流管插管(患上癌中之王)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拥有一道非常坚固的“血-脑屏障”(即4层膜性结构),能够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而张先生的软脑膜转移瘤就是肿瘤转移到了膜性结构上,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九病区副主任方申存 告诉记者,未经治疗的软脑膜转移瘤患者一般中位生存期也仅为6-12周,常表现为颅高压引起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意识不清、触觉丧失、视力听力下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等,是所有转移癌中的“癌中之王”,临床上称之为“灾难性软脑膜转移”。成为患者新的“生命通道”张先生今年39岁,在2019年确诊晚期肺癌后就辗转全国各大医院治疗,2021年12月确诊为肺癌软脑膜转移,在国内各大医院就诊并更换多种治疗方案均无效,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在来到医院之前,他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瘫痪在床和神志不清,剧烈的头痛并伴有呕吐的症状,需要口服大量吗
9月1日晚7点多,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脑转移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正等待着一位从徐州转运而来的肺癌软脑膜转移瘤的危重患者。记者从该医院了解到,张先生(患者化名)在入院时已经出现昏迷不醒、瞳孔散大的情况,若不及时救治,预计数小时可能因脑疝死亡。经过医院脑转移瘤多学科团队的联合诊治,目前,张先生已经可以正常下床活动和进食,并于9月14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一个月不能下床、进食、进水
每天靠4片止疼药“续命”
在医院5楼的病房外,坐在轮椅上的张先生正小心翼翼扶着轮椅侧面的把手缓慢地站立、行走,他是在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告诉记者自己术后的良好状态。
张先生今年39岁,在2019年确诊晚期肺癌后就辗转全国各大医院治疗,2021年12月确诊为肺癌软脑膜转移,在国内各大医院就诊并更换多种治疗方案均无效,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在来到医院之前,他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瘫痪在床和神志不清,剧烈的头痛并伴有呕吐的症状,需要口服大量吗啡缓释片缓解头疼。
“之前有十几天的时间基本是没有记忆的,可能就是偶尔眼睛睁开的一瞬间看见一个人,才会稍微有点印象。”张先生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因为持续性的剧烈性头疼,每天都要吃4片吗啡缓释片止痛。“疼的时候吃不下东西,不疼的时候只想闭上眼睛休息,一个月都没怎么进食,就偶尔喝一点粥,整个人精神状态很差。”
6厘米长的引流管
成为患者新的“生命通道”
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拥有一道非常坚固的“血-脑屏障”(即4层膜性结构),能够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而张先生的软脑膜转移瘤就是肿瘤转移到了膜性结构上,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九病区副主任方申存 告诉记者,未经治疗的软脑膜转移瘤患者一般中位生存期也仅为6-12周,常表现为颅高压引起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意识不清、触觉丧失、视力听力下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等,是所有转移癌中的“癌中之王”,临床上称之为“灾难性软脑膜转移”。
方申存副主任医师回忆,患者入院当晚,团队成员在见到患者昏迷不醒、瞳孔散大的情况时,考虑脑疝形成。“我们团队当时拟予以行Ommaya囊植入术,但术中发现他的脑压非常高,紧急决定给他做了脑室-腹腔分流术,把脑脊液引流到腹腔中去,同时利用分流管的囊部来注射化疗药物至腹腔和侧脑室,一方面可以清除可能转移至腹腔的癌细胞,一方面也清理了软脑膜转移瘤。”
记者了解到,这次手术使用了机器人导航下引流管的精准植入,即在张先生的头皮下埋入连通脑室的一套脑脊液引流装置,用注射器刺入囊内注入化疗药物,通过6厘米左右的引流管直接流向病灶部位,巧妙避开“血脑屏障”,增加局部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提高疗效。“我们所开展的‘经Ommaya囊侧脑室给药’是直接把药物注射到脑脊液循环的最上游(脑脊液产生的源头),药物随脑脊液的循环可以均匀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药物浓度是同等剂量经腰椎穿刺给药(鞘内注射)的10倍。”方申存副主任介绍,Ommaya引流脑脊液也可以快速缓解因颅高压带来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通过这套引流装置,还可以留取脑脊液进行基因检测和微肿瘤PTC模型建立,指导患者的个体化用药,并在术后动态监测患者脑脊液中ctDNA,预测疗效和预后,真正实现软脑膜转移瘤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在呼吸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科和康复科等多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半个月的治疗,张先生恢复了意识,也解决了头疼、呕吐等神经系统问题,目前已经可以正常下床活动和进食,于近期可以出院。“小半年没法吃肉,昨天刚吃了第一顿肉!而且手术之后再也没吃过止疼药。”张先生开心地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