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鲁班借龙宫故事(淄博民间故事传说整理)
民间鲁班借龙宫故事(淄博民间故事传说整理)庞涓想,用石头和泥,就得先把石头弄碎弄细,细了才能黏,越细越好。于是庞涓费了很多功夫,把石头锤砸、碾压、磨碎,过了粗筛过细罗,终将把石头弄成了石粉,像面粉一般细。后来,鬼谷子又给两个徒弟出了一题。他指着山上的青石(石灰石)说:“这石头一是用来和泥的,可我就是要你们用这石头和泥,而且要和的越黏越好。”孙膑二人听后,分头去做。鬼谷先生想,孙膑倒也聪慧,孺子可教,于是便收下了孙庞二人。一天,鬼谷先生指着做饭的炉灶说:“你们两个去找些不冒烟的柴火回来。”听了师父的话,两人分头去找。庞涓想,柴火越越干越容易着火,烟才冒得少。庞涓去树林转来转去寻找干柴,后来他抬头望见树上的鸟窝,高兴了。世上最干的柴火非鸟窝莫属。于是庞涓毁了许多鸟窝。无家可归的鸟叽叽喳喳骂个不停,树林里一片混乱。庞涓带回的鸟窝虽然很干,燃烧起来仍然有烟冒出。孙膑和庞涓的办法不同,他砍了许多湿木头,就堰边建了一个土窑。经过几天的烧制,把
淄川有座梓橦山,山上有座鬼谷洞,传说鬼谷子先生在山洞里修行。
鬼谷子是一个奇才,知天时通地理、精军事、会卜术。
孙膑和庞涓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有雄心壮志。为了实现宏伟报负,两慕名来到梓橦山学艺。鬼谷子身避深山,不会轻易收徒。他对两人说:“如果你们能把我请到洞外,便收你们为徒。”
庞涓为人聪明,但心术不正,闻言立即道: “我放一把火把洞给烧了,还怕你不出来吗?” 鬼谷子仙师听得沉吟了一会儿,才道:
鬼谷先生想,孙膑倒也聪慧,孺子可教,于是便收下了孙庞二人。
一天,鬼谷先生指着做饭的炉灶说:“你们两个去找些不冒烟的柴火回来。”听了师父的话,两人分头去找。庞涓想,柴火越越干越容易着火,烟才冒得少。庞涓去树林转来转去寻找干柴,后来他抬头望见树上的鸟窝,高兴了。世上最干的柴火非鸟窝莫属。于是庞涓毁了许多鸟窝。无家可归的鸟叽叽喳喳骂个不停,树林里一片混乱。庞涓带回的鸟窝虽然很干,燃烧起来仍然有烟冒出。
孙膑和庞涓的办法不同,他砍了许多湿木头,就堰边建了一个土窑。经过几天的烧制,把木头烧成了木炭。孙膑把木炭带给师父做饭,果真火势既旺又无烟。孙膑烧制木炭的方法传播开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后来,鬼谷子又给两个徒弟出了一题。他指着山上的青石(石灰石)说:“这石头一是用来和泥的,可我就是要你们用这石头和泥,而且要和的越黏越好。”孙膑二人听后,分头去做。
庞涓想,用石头和泥,就得先把石头弄碎弄细,细了才能黏,越细越好。于是庞涓费了很多功夫,把石头锤砸、碾压、磨碎,过了粗筛过细罗,终将把石头弄成了石粉,像面粉一般细。
孙膑却没费那么大劲。他把石头放进窑内煅烧,使石头变成石灰。石灰和泥自然很黏,而且是建筑的好材料。
孙庞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文韬武略了然于胸。这天鬼谷子先生说:“你们跟我学艺有些时间了,我的这点本领你们已都学会。学业已毕,明日下山去吧。辅佐明主,成就霸业。”
其实庞涓早就想下山了。他自以为道业非浅,急于建功立业。再者,他不愿与孙膑为友,对两次考试耿耿于怀。
孙膑则以为学无止境,现在出世为时尚早,所以他留了下来继续学习。
庞涓走后,鬼谷子先生把深藏的《孙子兵法》拿出来交给孙膑:“这是你祖上遗物,今天交给你,完成我一大夙愿。”
孙膑学习《孙子兵法》后,告别师父下山去了,临行前先生送他一本书,说:“这是一本天书,不能随便打开,日后你遇到大难时打开它,定能转危为安。”
看着孙膑去了,鬼谷子先生思绪万千。他知道庞涓为人歹毒,心胸狭窄,定不会放过资质聪慧的孙膑。两个得意门生的争雄之战在所难免。下如先生所料,后来悲剧发生了,庞涓把孙膑的膝盖骨去掉,逼他交出《孙子兵法》,还要置他于死地。危难时孙膑想到了师父的天书,急忙打开,只见上面一行字:孙膑要活,诈疯装魔。
孙膑终于活了下来,他凭自己的智慧,灵活地运用“三十六计”终于在马陵道智取了庞涓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