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雄获得灵感(藤子.F.不二雄)
不二雄获得灵感(藤子.F.不二雄)别说,还真是有迹可循。灵感从来都不是追寻得来的,而是自己落下的。在它降临前,除了翘首期盼,藤子告诉我们至少有三件事可以做。以最喜欢的连载漫画《哆啦A梦》为例。至今,我还会好奇,机器猫万能口袋里的宝贝们,作者藤子.F.不二雄(以下简称藤子)怎么想出的?连载十几年,维持创作灵感的秘密是什么? 没灵感时,又该怎么办——切换频道,暂时搁置,还是强行重启?能不能通过藤子的经验,举一反三的推导出可借鉴的具体方法呢?更要命的是,原来以为只有像写作、绘画、音乐、雕塑这类与艺术创作直接相关的人,才会遇到没灵感的苦恼。可随着职位的升高,我发现: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但凡需要保持行业竞争力的企业和个人,都要需要“灵感”的加持——推陈出新的服务构想,新鲜灵动的推广方案,独有特色的市场战略……可以说,凡是要起心动念,希望做出与众不同,领先一步的人,无不渴望得到灵感杠杆式介入与辅助。一次性方案尚且如此,更枉论那些需要
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灵感”扯上什么干系。
以前的我,看到推广部同事为了一档活动的广告设计,集体在办公室里熬夜加班,抓耳挠腮没灵感的囧样时,嘴角会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暗自窃喜——啊哈,幸亏当年没读艺术专业,看看这些可怜的发际线……啧啧啧……
可是我忘了一件事:天道有轮回,苍天放过谁。
自从误入写作营,现在的我,每周都要为“还能写点啥”抓头,区区几瓶生姜洗发水,显然已跟不上节奏。
更要命的是,原来以为只有像写作、绘画、音乐、雕塑这类与艺术创作直接相关的人,才会遇到没灵感的苦恼。可随着职位的升高,我发现: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但凡需要保持行业竞争力的企业和个人,都要需要“灵感”的加持——推陈出新的服务构想,新鲜灵动的推广方案,独有特色的市场战略……
可以说,凡是要起心动念,希望做出与众不同,领先一步的人,无不渴望得到灵感杠杆式介入与辅助。
一次性方案尚且如此,更枉论那些需要常年保持输出的创作类型了,他们对灵感的渴求与依赖程度,几近膜拜。比如,连载形式。
以最喜欢的连载漫画《哆啦A梦》为例。至今,我还会好奇,机器猫万能口袋里的宝贝们,作者藤子.F.不二雄(以下简称藤子)怎么想出的?连载十几年,维持创作灵感的秘密是什么? 没灵感时,又该怎么办——切换频道,暂时搁置,还是强行重启?能不能通过藤子的经验,举一反三的推导出可借鉴的具体方法呢?
别说,还真是有迹可循。灵感从来都不是追寻得来的,而是自己落下的。在它降临前,除了翘首期盼,藤子告诉我们至少有三件事可以做。
一、 建造弹药库,寻找引线藤子的遗产中,有两样东西,最惹人注目:一个是,堆满海量材料的巨型书房;一个是,装满构思笔记本的档案室。
书房里,从相声磁带到世界推理小说,从期刊杂志到文学作品,至少有上万部。藤子不仅一一看过,还做了归纳、分类与笔记。汗牛充栋的阅读基数,是他灵感的弹药库。
而引爆弹药的“线引”,则是构思笔记本。藤子尤其重视擅捕捉碎片化信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详细记录着身边见闻、观察所得和推理过程。一则新闻,一组数据,一个心愿,一句抱怨……就这样一点点叠加累计,构思片段逐渐丰沛。
这些片段,只遇到一点火星,就能将弹药库中,某个储备已久的知识包点燃,引爆出灵感的万里烟火。
比如,那个让所有学生都羡慕不已的发明:记忆面包。其灵感“引线”来自一条新闻:有学生考前压力太大,竟将辞典撕掉吃了;叠加的是藤子小时候考试前的愿望。
如何借鉴?
以写作为例。将书分解看,是一章章的组合;文章分解后,则是一段段内容的拼凑——概念,故事,案例等。为了保证弹药库供给,日常大量阅读输入的必要性无须赘述。但若想更进一步,写出具有新意的内容,作者就要认真考虑如何拥有“引线”。
就好比,你掌握小提琴的和弦指法,也能看懂乐谱,但若想即兴演出,仍需要一股情绪涌动,才能触发灵感的开关。
读书、看杂志,听新闻、朋友圈,看剧或者电影,或者和别人聊天,那些看到的,听到的……漫天飞舞着雪花一样的片段。识别它们,抓住它们,就意味着拥有了长短不一的“引线”。
当然,获取片段的方式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只要是有奇趣的,有新意的,有启发的,不妨就先收纳存储。因为,庞大的知识储备,叠加海量的有趣片段,很大概率可以孕育出绝妙的构思。
以此类推,其它行业亦是如此。基本功不扎实,市场数据不熟悉的前提下,再好的线引也只能是星火,无法燎原。
二、跨界吸收藤子平时的阅读类型,多种多样,并不局限某一特定领域。尤其喜欢涉猎新奇志怪的内容,比如,科学未知的探索、光怪陆离的幻象,五花八门的新闻等等。
很多人不知道,在机器猫诞生前,藤子有一部过渡转型之作《米诺陶的盘子》。讲的是,在一个以牛为主角的星球,人类被作为家禽饲养,成为牛儿们的盘中餐。因其内容超出常规价值观而带来的恐惧,让阅历丰富的编辑和同行们,看后也为之震撼。
对于藤子,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更在于:突破了原有画风和创作思路。由单一的儿童方向,转向成人方向;内容设定,也从单纯的反映社会现象,转向结合未知世界的探索。而这些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和他平时积攒跨界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就这样,连藤子本人都没发现的一条路就这样拓开了——一部结合儿童与科幻的经典之作《机器猫》呼之欲出。
如何借鉴
- 素材的跨界
仍以写作为例。作者一般都会有心仪的风格和喜爱的作家。但出于触发灵感的考虑,不宜只在喜好的文体和素材中徘徊,或圈锢于同一种类型中太久。
既能看李碧华的《青蛇》,也能看刘慈欣的《三体》;能欣赏JK罗琳的魔法世界,也能欣赏陈寅恪的历史观;能看古文原著,也能看英文新闻……素材跨界,重点就是不设置界限与标签,让自己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精华。
- 人脉的跨界
同事,朋友,亲属等强关联人脉,因思想接近,经历相仿,易于情感交流,但对创作来说,就是劣势。你能想到的,他也共鸣;你看不到的,他也盲点。
有些具有跨界组合性质的弱链接场合,反而该被留意——跨部门培训,非本行论坛,交叉圆桌会,非行业交流群,斜杠组织等。
写作营,便属于跨界的弱链接组织。营里的小伙伴们,行业,城市,年龄,价值观,审美观,读书心得都千差万别。身在其中,就像举着一个万花筒,你会看到世界是如此缤纷异彩。观点如同石子般,被投进河中,泛起圈圈涟漪——元素间互相作用后,会接二连三的触发思想的火花。
所以,朱光潜总结说,“艺术家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工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要我说,不论艺术家还是企业家,创作人还是经理人,都不宜只局限在本行内摸索。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灵感通常都在意外之处。
三、解绑自己藤子第一部作品《小鬼Q太郎》就一炮而红。从出版社、电视台,到玩具生产商,利益链上的各类捆绑,让他背负了巨大的期望压力。与《Q太郎》同样的噱头和风格,藤子后续又制作了《小超人帕门》,《酸梅星王子》等作品,却虎头蛇尾,反响平平。
读者为什么不喜欢这类型作品了?改变风格的话,读者会不会无法识别是我的作品呢?读者,能接受我新转变吗?
藤子不停的自问,陷入僵局。感觉像撞到一堵墙上,寸步难行。直到他彻底放弃“过度关注读者反馈与意见”时,才逐渐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就以我的能力和喜好,看看能做点什么吧!”
藤子拿起画笔,将心里最希望表现的内容逐一呈现。用突破极限的努力,从“你要受欢迎”的桎梏中逃离,完成创作的中场转身,留下传世经典之作。
如何借鉴
再以写作为例。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用自己的体验和视角,唤起读者的思考,但却不能控制读者以何种角度和方式去体验作品。
也就是说,作者在完成作品时,就已完成自己那部分使命;至于剩下的部分,会由读者根据自身背景和需求,从文本中解读出属于自己的意义。读者对作品进行的再次定义与诠释,就像“重生”。
所以,你大可不必用“读者是否会喜欢”、“怎么才能让读者真正理解我的意图”来捆绑自己。
没错,在创作过程中,心里是要有用户画像,知道自己是写给谁看的;但是,在创作完成之后,过度在意读者反馈,很有可能会制约下次创作的动力,影响内心真正的判断。
在推出新方案或者新产品后,尤其在初期磨合阶段,总有一些不那么动听的声音传回来,动摇并试图击垮你。这时,不妨想想乔布斯:“请遵从内心的声音,它们已经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倘若没有点小小自恋,创作者是很难做出好东西的。
写在最后
有人问藤子:你是天才型,还是努力型?
他回答:大概是,耐力型吧。
把一壶冷水烧开,初须用大火,且等久已;可一旦沸腾,则只稍许文火,亦可使之沸滚不止。这正是创作过程中灵感降至的描述——换句人话说就是,灵感永远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尝试独立烧开一壶水。哪怕只有一次,其所获得的成就感,亦可支持我们更乐观的去面对其它挑战。
当然,烧水前还得注意自身海拔。扫兴的说一句,在西藏,100度沸点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万般勉强仍不可得的技能,别去追,直接换一个地方就好了。
只要你有水,它总会开的。
谨以此文向大师致敬。感谢哆啦A梦陪我,我们,我们的孩子,走过的许许多多的儿童节
关于本文
作者:RubyWuu. 复杂人生的简化人,苦闷生活的解闷者。专治各种不高兴。愿码字千文,与君畅怀一笑。深耕头条号RubyWuu.
***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如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掐头去尾各种不讲究的转载,作者将依法举报及维权,敬请提前知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