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吴中四杰(大明状元预见容城)

明朝吴中四杰(大明状元预见容城)容城有两位贤哲闻名天下,元代理学家刘静修继承孔孟之道;明代忠谏名臣杨椒山上应星象,禀天地之气,寰海宇宙。赵秉忠认为,容城两先生无论是退隐还是出仕皆为正道,若能弘扬其贤德,如获世间祥瑞至宝。好友蒋如苹“私淑”二位先生,并极力推崇两先生贤德奇伟。二、贤哲鼎重天下一、京国首善之地容城肩翼京城国都,为首善之地。白沟渡向西,一片像土山似的城郭若隐若现,如同升起的霞光。414年后的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在以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中心不同半径的大圆内,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别居于150公里半径圈和50公里半径圈内,构成北京的“两翼”比翼齐飞。弹丸之地容城正是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重要区域,这块土地的神奇之处,在于蕴育出鼎重天下的贤哲。如今,赵秉忠看到的一片土山似的小城郭正在蜕变成一幅雄壮的画卷,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重要版图。恰如赵秉忠所言:“以肩翼京国,称首善地,将山

“癸卯秋,余北上,道出白沟渡。时衰柳寒鸱,影落残照,弥西望,一带城阜隐隐,状如霞起。询之土人,答以容城县……间问风俗,曰质朴俭勤;问经术,曰崇尚先哲;问理学,曰有元刘静修先生,绍孔孟之传,高不仕之谊,邑人宗之;问忠义,曰杨椒山先生,钟间气于兹土,即寰海仰其景烈,而岂遗于乡之人……容邑之有静修、椒山二先生,吾道出处之正印也。惟是提携之者,有人则符宝珍为世瑞。宾王(蒋如苹)私淑二先生,及为表章其嘉言懿行,劲节高标,若咸池浴日而重朗,俾邑之士民口述身践,悉符二先生之榘……容邑藉贤哲以鼎重于天下,于以肩翼京国,称首善地,将山川且为吐气,而舆图因之生色。”

明朝吴中四杰(大明状元预见容城)(1)

赵秉忠《容城县志》序

这是明万历戊戌科状元赵秉忠应同乡好友、容城知县蒋如苹之邀到容城所见所感。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十五岁补府学生,万历二十六年(1598)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天启六年(1626)卒。崇祯三年(1630)追赠太子太保,赐祭葬。1983年,赵秉忠第十三代孙赵焕彬发现其“状元卷”并捐献给国家,这是我国科举制度1300余年惟一得以保全的“状元卷”原件,被定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山东省青州博物馆。

时万历癸卯即三十一年(1603),蒋如苹编修《容城县志》,请时任翰林院修撰的赵秉忠为之作序。赵秉忠到容城实地走访,并在序中写下对容城的初次印象:容城代出贤哲鼎重于天下,又肩翼京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山川将显现生机,疆域版图将增添光彩。古今辉映,叹服这位大明状元赵秉忠慧眼如炬,对容城的点评颇具前瞻性和预见性。

一、京国首善之地

容城肩翼京城国都,为首善之地。白沟渡向西,一片像土山似的城郭若隐若现,如同升起的霞光。

414年后的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在以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中心不同半径的大圆内,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别居于150公里半径圈和50公里半径圈内,构成北京的“两翼”比翼齐飞。弹丸之地容城正是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重要区域,这块土地的神奇之处,在于蕴育出鼎重天下的贤哲。如今,赵秉忠看到的一片土山似的小城郭正在蜕变成一幅雄壮的画卷,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重要版图。恰如赵秉忠所言:“以肩翼京国,称首善地,将山川且为吐气,而舆图因之生色。”

二、贤哲鼎重天下

容城有两位贤哲闻名天下,元代理学家刘静修继承孔孟之道;明代忠谏名臣杨椒山上应星象,禀天地之气,寰海宇宙。赵秉忠认为,容城两先生无论是退隐还是出仕皆为正道,若能弘扬其贤德,如获世间祥瑞至宝。好友蒋如苹“私淑”二位先生,并极力推崇两先生贤德奇伟。

万历三十年(1602),容城知县蒋如苹重修静修祠,并收录刘静修,杨椒山两先生遗文刊刻《两贤集》。77年后,即康熙十八年(1679),新安(今雄安新区安新县)张斐然,容城杨菃,捐数百金,将明末清初大儒孙奇逢征君先生的《岁寒集》与蒋如苹刊刻的《两贤集》并刊合印为《三贤集》,这是首次合刊的容城三贤文集。从此,元代大儒刘因(静修先生)、明代匡世直臣杨继盛(椒山先生)、清初大儒孙奇逢(征君先生)正式并称“容城三贤”。

“容城三贤”鼎峙千秋,炳耀云霄,谓之雄安新区的“符宝珍为世瑞”。明清历任容城知县等宦于斯的朝廷官员均对容城三贤“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阐扬容城三先生是魁瓌奇伟之士。

明朝吴中四杰(大明状元预见容城)(2)

容城三贤刘因 杨继盛 孙奇逢

雄安新区是历史上的北学重镇,容城三贤即元代大儒刘因(1249—1293)、气节风骨誉满天下的明代谏臣杨继盛(1516—1555)、清初北学宗师孙奇逢(1584—1675),是北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雄安新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乡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祠庙,除孔子外历朝历代从祀的贤哲共172人,历代河北大儒只有8人从祀,其中容城就有刘因和孙奇逢。刘因是畿辅理学开山宗师,被明代大儒薛瑄称为“百世之师”。孙奇逢为清初北学开山宗师,奉为“泰山北斗”,钱穆先生称其为“北学之冠冕”。杨继盛犯颜直谏,被祸惨烈,杀身成仁,名动天下,奉为忠君爱民的典范,尊为“都城隍”。明清以来仕宦无不受其影响,在北京、河北雄安、保定和定兴,甘肃兰州和临洮,江苏南京和焦山,山东诸城,上海浦东新区等地都曾有纪念杨继盛的祠堂,其浩然正气的精神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作者:郑建党,又名郑四小姐,资深媒体人,专业做得太久,曾获新闻、播音等奖项;近年发展副业,刨根问底雄安历史文化,更爱吆喝椒山文化,著有《铁肩铮骨杨继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