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英国局势(阿根廷向英国亮剑)
欧盟与英国局势(阿根廷向英国亮剑)就目前来看,论实力,英国显然略胜一筹,但公道自在人心,国际社会呼吁铲除殖民主义、支持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主权的呼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英国本土同样危机四伏,按照这个趋势,阿根廷夺回马岛是有机会的。为了敲打阿根廷,这些年来,英国及其盟友没少对阿根廷发起制裁,还试图阻止阿根廷获得先进武器。但不管怎样,今时不同往日,与100年前相比,英国的相对实力、国际地位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看到了夺回马岛的机会。早在2021年5月份,俄军开火驱逐英国军舰之后,有感于英国早已日落西山的阿根廷,曾告诉英国,必须归还马岛,否则阿根廷决不罢休。当然,英国没有搭理阿根廷。1833年,英国占领了马岛,并把马岛变成了殖民地,1982年,为了夺回马岛,阿根廷与英国打了起来,最后输给了英国。
世界乱不乱,美国说了算,这句话的确不无道理。然而,美国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除了实力一枝独秀之外,与盟友们的力挺同样密不可分。
试想,如果没有英澳以色列等国的支持,美国纵横捭阖时怎可能如此轻松?
1月4日,世界发生了3件不同寻常的大事,与美英法德阿根廷密切相关、
第一件事,阿根廷想索要马岛,英国却不答应。4日,阿根廷再次“义正言辞”地表示,马岛是阿根廷的,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主权。
早在2021年5月份,俄军开火驱逐英国军舰之后,有感于英国早已日落西山的阿根廷,曾告诉英国,必须归还马岛,否则阿根廷决不罢休。
当然,英国没有搭理阿根廷。
1833年,英国占领了马岛,并把马岛变成了殖民地,1982年,为了夺回马岛,阿根廷与英国打了起来,最后输给了英国。
为了敲打阿根廷,这些年来,英国及其盟友没少对阿根廷发起制裁,还试图阻止阿根廷获得先进武器。但不管怎样,今时不同往日,与100年前相比,英国的相对实力、国际地位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看到了夺回马岛的机会。
就目前来看,论实力,英国显然略胜一筹,但公道自在人心,国际社会呼吁铲除殖民主义、支持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主权的呼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英国本土同样危机四伏,按照这个趋势,阿根廷夺回马岛是有机会的。
在等待机会的同时,阿根廷应该保持定力、提升实力,切不可自缚手脚。
霸权主义终究是行不通的,且行且珍惜吧,大不列颠。
第二件事,德国外长替美国发声。作为绿党的重量级人物,贝尔伯克成为德国外长后,就没少叫板俄罗斯、向美国递交投名状。
G7峰会上,贝尔伯克甚至大言不惭地表示,欧盟应该联手对华施压。
贝尔伯克火中取栗的结果,是让德国跟着遭殃。举个例子,一气之下,普京给欧盟“断气”了,欧盟天然气价格因此大涨,寒风之中,德国民众被冻得瑟瑟发抖,贝尔伯克却仍然“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吵起来了。
4日,德国外交部表示,贝尔伯克将与美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交流的重中之重就是乌克兰问题和东欧局势,这是两人之间的第二次对话,上一次碰面是在G7峰会上。
1月3日,布林肯与波兰等东欧9国的外长举行了会谈,布林肯表示,面对俄罗斯,北约应该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美国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北约成员国。
一边拉拢北约,一边还不忘与德国眉来眼去,只能说美国的确很美国,什么好处都想占,却后却让盟友们去当桥头堡。
真是异想天开。
因为贝尔伯克坚持捍卫美国利益、不替德国考虑的原因,不少德国人讽刺贝尔伯克是“美国派来的德国外长”。
现在的德国,对外表态经常自相矛盾,朔尔茨与贝尔伯克各说各的,局势比较混乱。想结束这种混乱,还得看朔尔茨能不能快速站稳跟脚。
说到底,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与贝尔伯克所在的绿党,的确存在很多分歧,而美国对德国的渗透很深,且朔尔茨没有默克尔那样的影响力。
第三件事,法国想退出北约。早在2019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表示,北约已经“脑死亡”,面对不靠谱的白宫,欧盟是时候另谋出路了。
拜登入主白宫后,美欧关系的确有所好转,但在美英抢占法国的潜艇订单、澳大利亚对法国出尔反尔之后,马克龙又对美国和北约心寒了。
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强调,欧盟必须摆脱“被美元束缚”的局面,未来的欧盟,不应该什么都听美国的。
不同的是,这一次发声的,变成了法国总统候选人梅朗雄。
1月4日,梅朗雄强调,法国应该积极缓和国际局势,而不是跟随美国围攻别国,法国不应该成为美国的桥头堡。梅朗雄表示,法国应该直接退出北约,并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往来,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就会不可避免地针对欧盟。
2022年的5月份,梅朗雄就会参加法国大选,并与马克龙等总统候选人扳手腕,谁能获胜,目前仍然是未知数。
从马克龙与梅朗雄的表态不难看出,对于唯利是图的白宫,法国的确倍感失望。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都没少忽悠、制裁法国,包括对欧盟加征关税、制裁空客,从这个角度看,法国对于美国的不满和失望,是逐渐积累起来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美国的繁荣和崛起,离不开盟友们的帮助,而美国走向衰落的过程,就是被盟友逐渐抛弃的过程。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没有谁愿意替美国利益付出。
且行且珍惜吧,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