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带孔的贝是什么贝壳(遗址中的海贝怎样的宝贝)

带孔的贝是什么贝壳(遗址中的海贝怎样的宝贝)小小的海贝,一度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中科大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范安川介绍,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作为装饰品的海贝出现;商周时期,“贝”字频繁出现于当时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贝。(受访者供图)云南丽江发现的春秋战国时代古墓群出土的海贝(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在中科大科技考古实验室,记者见到了大小不同、形色各异的古老海贝,它们来自河南安阳、四川广汉等国内多处考古遗址。其中,数量较多的是一种名为“货贝”的海贝,俗称“黄宝螺”。“这种海贝分布于我国台湾、香港和海南诸岛。”从事动物考古研究的中科大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研究员王娟告诉记者,“在世界范围内,它们广泛广布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暖海区。”

新华社合肥6月10日电 题:遗址中的海贝,怎样的宝贝?

新华社记者张紫赟、陈诺、刘美子

河南的殷墟妇好墓、陕西的周原遗址、四川的三星堆遗址……我国不少地方的考古遗址离海“千里”,却陆续出土大量海贝。数千年前,它们来自哪里?又是如何传播流通的?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科技考古团队正在对海贝进行溯源研究。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记者来到中科大,听海贝“开口说话”。

带孔的贝是什么贝壳(遗址中的海贝怎样的宝贝)(1)

云南丽江发现的春秋战国时代古墓群出土的海贝(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在中科大科技考古实验室,记者见到了大小不同、形色各异的古老海贝,它们来自河南安阳、四川广汉等国内多处考古遗址。其中,数量较多的是一种名为“货贝”的海贝,俗称“黄宝螺”。

“这种海贝分布于我国台湾、香港和海南诸岛。”从事动物考古研究的中科大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研究员王娟告诉记者,“在世界范围内,它们广泛广布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暖海区。”

带孔的贝是什么贝壳(遗址中的海贝怎样的宝贝)(2)

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贝。(受访者供图)

小小的海贝,一度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中科大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范安川介绍,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作为装饰品的海贝出现;商周时期,“贝”字频繁出现于当时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

“我国殷商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数量庞大的货贝。”范安川说,根据对考古材料时空分布的统计,货贝出现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最为盛行,集中分布于中原地区,春秋时期逐渐减少,直到秦废贝行钱,在一些地区,海贝的流通延续更久。

带孔的贝是什么贝壳(遗址中的海贝怎样的宝贝)(3)

正在做显微分析的货贝(黄宝螺)。(受访者供图)

在当时,海贝是适合用作货币的材料:量少难得、不易磨损、方便携带、容易计量。如货贝的成体在2厘米左右的长度,大小相似,重量接近,方便钻孔穿绳成串使用。有文献记载,成串海贝的单位是“朋”。“用古今单位换算,一朋能买好几亩良田。”范安川说。

有趣的是,当时的人们还挖空心思仿制海贝,所用的材料包括骨头、蚌壳、玉石、绿松石、青铜等五花八门,仿出来的样子也是惟妙惟肖。王娟告诉记者:“这些仿贝不一定行使货币的功能,可能是日常的装饰品,有的也替代海贝作为陪葬品。”

不要小瞧这些“迷你”的古物,它们身上蕴藏着文明探源的密码。范安川告诉记者,从环境考古研究的角度看,出土的海贝能揭示当年地理、气候等环境信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它又能展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暗藏中原、西北、西南乃至东南亚、南亚之间的古代人群迁徙和贸易的路线图。

带孔的贝是什么贝壳(遗址中的海贝怎样的宝贝)(4)

中国科大科技考古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在测量海贝。(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中科大科技考古团队正成为“科海拾贝”的一群人。他们收集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现代海贝标本,以及中国古代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海贝遗存,联合该校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专家,建立现代与古代海贝样本库和数据库。在考古学已有发现的基础上,运用高精度测年、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等技术以及地球化学背景数据库,从断代和溯源的角度给出新的信息,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助力考古。

范安川解释,海贝的碳酸盐壳体记录了多种环境信息,元素和同位素的种类和丰度主要与其生活海域的地质环境背景和生物代谢作用有关,能够体现区域特征,是海贝溯源的“指纹”。

“遗址中的海贝究竟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跨越山海,这些问题非常令人着迷。”王娟告诉记者,它们或许是直接从海贝产地长距离运输而来,或许是经历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连续的贸易交换,“依托新兴科技手段,藏在贝壳里的秘密终有一天能解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