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形成过程地理角度(沙尘暴的原因找到了)
沙尘暴形成过程地理角度(沙尘暴的原因找到了)1.黄小燕 王圣杰 王小平.196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J].气象 2018:1191-1199.2.汪彪 曾新民 刘正奇 周霄林 所靖东.中国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估算与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 2016:34-42.3.郭军宁.北京“沙尘暴”新解[J].百科知识 2009:22-23.4.宋立宁 朱教君.沙暴、尘暴和沙尘暴[J].防护林科技 2015:5-7.5.邹受益.北京沙尘暴溯源[J].大自然 2008:61-63.参考文献:既要解决问题,也要适应环境(图:NASA)▼
更尴尬的问题在于,最重要的沙源在蒙古国,中国显然无法直接把三北防护林扩展到他国境内,只能依赖于国际合作,而戈壁沙漠自古环境恶劣,想要改造恐怕成本巨大,且结局难以预料。
所以未来北京的沙尘暴可能会成为历史,但是扬沙、浮尘天气消失的可能性不大。不如换种心态来面对这些自然现象,想到那些飞上5000米高空的尘穿越荒野、农田与城市,最终降落到海中,成为浮游生物饕餮的营养物质,最终随着食物链滋养整片海洋,沙尘是不是也变得浪漫了起来。
毕竟,沙尘暴也是东亚气象系统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形成均受益于此
既要解决问题,也要适应环境
(图:NASA)▼
参考文献:
1.黄小燕 王圣杰 王小平.1960-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J].气象 2018:1191-1199.
2.汪彪 曾新民 刘正奇 周霄林 所靖东.中国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估算与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 2016:34-42.
3.郭军宁.北京“沙尘暴”新解[J].百科知识 2009:22-23.
4.宋立宁 朱教君.沙暴、尘暴和沙尘暴[J].防护林科技 2015:5-7.
5.邹受益.北京沙尘暴溯源[J].大自然 2008:61-63.
6.http://124.205.185.62:8080/lssbs/18/20200515/142357552882883.html
7.http://www.weather.com.cn/zt/tqzt/2859615.shtml#p=1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