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1600年,接到第谷的邀请,开普勒动身前往布拉格。1596年,开普勒发表了第一部天文学著作《宇宙的神秘》,当时的行业大牛第谷·布拉赫虽然不同意书里日心说的部分,却十分欣赏开普勒的数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经历让开普勒在很早的年纪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贯穿了他的一生,凡事总有个但是但是,开普勒在四岁时患过天花和猩红热,虽侥幸死里逃生,却一只手落下残疾,还有视力衰弱。因此在肉眼观星的年代,开普勒可以说基本和天文观测无缘了。但他凭借自己的数学能力,硬是在天文学界找回了场子。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1)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2)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3)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4)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5)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6)


我的书也许需要足足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正如上帝等了6000年才有一个人理解他的作品。——约翰尼斯·开普勒

1571年开普勒出生,那年有一场大日食。

6岁时,开普勒看到了1577年的大彗星,在日记里写道“被妈妈带到一处高地看彗星。”

9岁时,他观察到了1580年的月食,并记录道“叫到门外”看月食,月亮“看起来非常红”。

这些经历让开普勒在很早的年纪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贯穿了他的一生,凡事总有个但是

但是,开普勒在四岁时患过天花和猩红热,虽侥幸死里逃生,却一只手落下残疾,还有视力衰弱。

因此在肉眼观星的年代,开普勒可以说基本和天文观测无缘了。但他凭借自己的数学能力,硬是在天文学界找回了场子。

1596年,开普勒发表了第一部天文学著作《宇宙的神秘》,当时的行业大牛第谷·布拉赫虽然不同意书里日心说的部分,却十分欣赏开普勒的数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1600年,接到第谷的邀请,开普勒动身前往布拉格。

不过好景特短,第二年第谷就去世了,开普勒接手了他的工作

此前,第谷看了二十多年星星。留下了大量观测记录。

虽说开普勒和第谷在宇宙体系上存在立场的分歧,但开普勒从未怀疑过第谷的观测数据。

于是开普勒从记录最丰富的火星着手,用第谷的数据去研究行星的运行规律,并走上了改革天文学的道路。

1609~1618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和《世界的和谐》中,陆续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天空立法。

行星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稀里糊涂地转了这么多年。

这三大定律也为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铺平了道路。

1618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全欧洲开始打群架了。这场群架一打就是三十年,也被称为三十年战争。

天主教向来看不惯日心说,当年烧死布鲁诺的天主教徒们,在战乱时期,又盯上了开普勒,时不时会迫害他一下。

比如指控开普勒的母亲施行巫术

查封开普勒的大部分藏书

公开焚毁他编写的历法

再加上,雇主的钱可能都拿去打仗了,也没钱给他发工资,开普勒迫不得已踏上了讨薪之路。

另外,在开普勒编写的星表中,他预测了1631年会有水星从太阳上掠过的天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预告水星凌日。

只是,开普勒本人没能亲眼见证。

1630年,讨薪途中的开普勒不幸染病。几天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后来,三十年战争的铁蹄又踏坏了他的坟墓,只有他自己写的墓志铭流传了下来。

Mensus eram coelos,nunc terrae metior umbras.

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

Mens coslestis erat,corporis umbra iacet.

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大地。

约翰尼斯·开普勒

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被誉为“天空立法者”

在宇宙体系尚无定论时,用数理洞悉棋布星罗,奠定了经典天文学的基石。


附件1:《开普勒的一些著作》

《宇宙的神秘》是开普勒第一部主要天文学著作,也是捍卫哥白尼学说的作品。他发现把五个正多面体按照正八面体、正二十面体、正十二面体、正四面体和正六面体进行嵌套,会形成六个内切和外切圆,正好能对应6个已知的星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轨道。然后将轨道大小和周期进行关联,列出了一个“从里星球到外星球,轨道周期的增长率是轨道半径差的两倍”的公式。第谷看完了表示,“虽然不知道你在讲些什么,但是你的脑洞和数学真的还可以”。

《梦游》是一部开普勒的纯幻想作品,说的是人类与月亮人的交往。书中谈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像喷气推进、零重力状态、轨道惯性、宇宙服等等,人们至今不明白,近400年前的开普勒,是根据什么创造出这些东西的。

《哥白尼天文学概要》是开普勒策划的天文学教科书,书名显然是为了致敬哥白尼,致敬他提出日心说这一伟大创想。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应付天主教徒,等他们找上门来的时候,可以义正言辞地说,“你们不喜欢哥白尼的天文学概要,跟我开普勒有什么关系?”


一部关于上帝写书的电影(400年前读懂上帝作品的男人)(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