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义辉筑梦撑起井下)
(庞义辉筑梦撑起井下)为了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尽快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他婉拒了学校读博、留校任教的机会,于2010年加入天地开采,近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煤矿科研一线,致力于综采工作面围岩稳定控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他勤学苦读,经过本科四年的磨砺,深深热爱上了这个专业。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他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硕士,主攻煤矿底板水突水机理研究方向。为了对矿井水突水机理有深入的认识,他终日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四点一线,并寻找各种机会赴山东、河南等大水矿区进行现场监测。持续的科研攻关与实践终于结出了硕果,硕士期间他便发表了2篇EI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更是获得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庞义辉今年34岁,出生于河北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了实现自己“走出家门闯江湖”的儿时梦,他高考报考了西安科技大学,选择了富有“总工程师摇篮”称号的——采矿工程专业。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10月16 日,在第二十八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煤科天地科技开采设计事业部(以下简称天地开采)庞义辉博士荣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庞义辉是天地开采的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堂堂正正做人,勤勤勉勉做事,本本分分守初心”是他的座右铭。载誉归来,有人问他:“煤矿井下又苦又累,科研路上困难重重,你是如何做到不断向前的呢?”他目光笃定的说,
“
因为选择,所以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庞义辉今年34岁,出生于河北省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了实现自己“走出家门闯江湖”的儿时梦,他高考报考了西安科技大学,选择了富有“总工程师摇篮”称号的——采矿工程专业。
他勤学苦读,经过本科四年的磨砺,深深热爱上了这个专业。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他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硕士,主攻煤矿底板水突水机理研究方向。为了对矿井水突水机理有深入的认识,他终日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四点一线,并寻找各种机会赴山东、河南等大水矿区进行现场监测。持续的科研攻关与实践终于结出了硕果,硕士期间他便发表了2篇EI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更是获得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
为了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尽快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他婉拒了学校读博、留校任教的机会,于2010年加入天地开采,近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煤矿科研一线,致力于综采工作面围岩稳定控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筑梦井下“钢铁长城”
庞义辉一直致力于煤矿井下围岩稳定控制技术与装备研发,与综采工作面的“钢铁长城”液压支架打交道,综采工作面是煤炭开采的主战场,液压支架则肩负着支护顶板、防护煤壁、隔绝采空区、维护工作面安全作业空间的重任。
庞义辉工作之初对机械设备知之甚少,他自学了PROE、ADAMS等机械设计与动力学分析软件,并将采场矿压理论与机械设计原理相结合,开展采场围岩稳定控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
参加工作不到三年,他便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科研技能,在天地开采青年科技论文演讲比赛中获奖。2013年,庞义辉以分区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入围集团首届青年科技论文演讲比赛总决赛,斩获二等奖。
经过煤矿一线的摸爬滚打,庞义辉逐渐成长为一名科研骨干,他发现“研究做的越深入,自身的知识越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2014年他毅然报考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国法院士,主攻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稳定控制技术与装备研发。
“要么选择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庞义辉的口头禅,也是他做事的一贯风格。由于平日工作任务繁重,他就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学习,开启全年无休的工作学习模式。由于无暇顾及家庭,妻子曾开玩笑对他说:“你整天沉浸在自己的科研世界里,让你去接孩子你都找不到地方”,他只能无奈的一笑,又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与实践,庞义辉创新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动力学模型,并首次将煤壁片帮过程划分为破坏与失稳两个阶段,提出了煤壁片帮的“拉裂-滑落”力学模型,以及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确定的“双因素”控制方法,为构筑井下“钢铁长城”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攻读博士期间,他走遍了陕北矿区红柳林矿、金鸡滩矿、柠条塔矿、神东矿区等近30个超大采高工作面,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11篇,有2篇论文获评领跑者5000顶尖学术论文,2篇论文获评《煤炭学报》年度影响力优秀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他被评为2018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困难面前
永不退缩的煤科开采人
以客户为中心,
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
实现科研价值。
2019年3月底,庞义辉刚出差回来就接到业主电话,要求当天下午两点开研讨会,对已定好得方案进行重新调整。研讨会开到晚上七点,庞义辉拖着极其疲惫的身体匆匆在地铁口咬了几口包子,又奔向办公室,重新按照修改后的要求准备汇报方案及相关材料,经过彻夜奋斗,终于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他带着材料直奔会场,论证会开的非常成功,方案最终获得专家的认可,他不畏艰难的敬业精神也获得了业主的夸赞。
正是这种在科研一线全身心的付出、长期积累,庞义辉披荆斩棘,在科技创新的路上硕果累累。他共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出版著作2部,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起草国家标准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他已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领军人物,为智能化开采、智慧矿山建设挥洒汗水,贡献力量!
从成为中国煤科人的第一天开始,庞义辉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将煤矿综采工作面视为攻坚克难的阵地。他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但这些他认为都是很平常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他始终坚持的信念——筑梦、拼搏、圆梦!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扫码关注最新动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010-65367817,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