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安徽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安徽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进交通枢纽建设实施浍河、涡河等省内重点航道整治工程,改善沙颍河、泉河、新汴河、窑河—高塘湖、茨淮新河等航道通航条件,提升蚌埠淮河航运枢纽功能,研究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建设,协同周边省市争取尽快打通淮河直接入海航道,构建淮河流域通江达海水运交通网。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加快蚌埠—五河、合肥至周口高速寿县(保义)—颍上(南照)—临泉段、徐州—淮北—阜阳、阜阳—淮滨、宣商高速合肥—霍山—皖豫界段、沪蓉高速天堂寨支线等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有序推进G40沪陕、G36宁洛、G30连霍等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建设固镇—蚌埠等高速公路,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提升县域高速公路通达深度和广度。建设淮河水道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蚌埠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见网站截屏图),实施方案对推进淮河流域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等八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规划。
建设高速铁路网
建设合肥—新沂、沿淮等高铁,构建以阜阳、蚌埠为枢纽,以淮北、亳州、宿州、淮南、滁州、六安为节点,联接京津冀、通达沪苏浙、中原经济区的高速铁路网。
建设淮北—宿州—蚌埠、阜阳—蒙城—淮北、蚌埠—滁州—南京、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开展安康(襄阳)—合肥高铁、合肥—六安—金寨市域(郊)铁路等规划研究,完善区域内互联互通快速铁路网,扩大快速铁路覆盖面。完成既有铁路扩能改造,提升铁路网整体能力和效率,打造运输方便快捷、服务高效多元的现代铁路交通体系。
优化公路运输网络
加快蚌埠—五河、合肥至周口高速寿县(保义)—颍上(南照)—临泉段、徐州—淮北—阜阳、阜阳—淮滨、宣商高速合肥—霍山—皖豫界段、沪蓉高速天堂寨支线等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有序推进G40沪陕、G36宁洛、G30连霍等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加快建设固镇—蚌埠等高速公路,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提升县域高速公路通达深度和广度。
建设淮河水道
实施浍河、涡河等省内重点航道整治工程,改善沙颍河、泉河、新汴河、窑河—高塘湖、茨淮新河等航道通航条件,提升蚌埠淮河航运枢纽功能,研究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建设,协同周边省市争取尽快打通淮河直接入海航道,构建淮河流域通江达海水运交通网。
推进交通枢纽建设
推进蚌埠全国性、阜阳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及淮北、亳州、宿州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枢纽场站和若干物流综合枢纽、区域性物流中心,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功能,建设能力匹配的铁路、公路连接线和换装设施,形成便捷高效的枢纽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完善机场布局,加快民航机场发展,新建蚌埠、亳州、宿州、金寨民航机场,实施阜阳机场改扩建,加快形成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网络体系。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蚌埠硅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阜阳现代医药、亳州现代中药、淮北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淮南大数据、宿州云计算、六安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和申报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建设两淮新型煤化工基地、淮北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亳州食品制造与农产品加工基地、宿州鞋服制造产业基地、蚌埠精细化工基地、阜阳载货汽车产业基地、淮南煤机装备制造和重卡车专用车基地、六安汽车零部件及电机生产制造基地、滁州定远盐化工基地等。
培育壮大服务业
大力推进蚌埠、阜阳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建设,深入推进蚌埠(皖北)保税物流(B型)中心建设,支持建设阜阳华源现代医药物流园。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和上市挂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支持力度。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淮河流域特色文化产业,推进蚌埠大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亳州老子文化产业园、阜南(黄岗)柳编文化产业园等建设。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优化总体功能布局,阐释文化价值内涵,加大管控保护力度,加强主题展示功能,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提升传承利用水平。
繁荣振兴乡村文化
加大凤阳花鼓、蚌埠花鼓灯、阜阳剪纸、皖西民歌、泗州戏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
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
支持蚌埠、阜阳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加快阜阳区域重点城市建设,成为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支持滁州建设连接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六安建设大别山区域的重要中心城市、亳州建设辐射皖豫交汇区域的新兴中心城市、宿州建设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的新兴中心城市。支持淮南、淮北建设蚌淮(南)、宿淮(北)城市组群的中心城市。
促进城市组团发展
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推进交通链接、产业融合、功能互补、生态共建。建设蚌淮(南)、宿淮(北)城市组群,实现蚌埠—淮南、宿州—淮北联动发展。加快合淮(南)、合滁、合六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亳州—阜阳—六安沿京九线城镇发展轴、淮北—宿州—蚌埠—淮南—滁州沿京沪线城镇发展轴建设。
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加快淮北、蚌埠、淮南等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促进产业升级。
发展一批中小城市
支持怀远、凤阳、寿县、凤台、濉溪、来安、全椒等县城培育成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卫星城市。积极推动百万人口大县县城扩容提质,着力将临泉、阜南、太和、颍上、蒙城等人口大县县城建成中等城市。支持界首、怀远、萧县、灵璧、舒城、明光、五河等一批县(市)域人口总数大、吸引就地就近城镇化人口多的县城(市区)培育成县级Ⅰ型小城市。引导金寨、霍山等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其他县级城市和县城走“小而特”发展模式,建设特色小城市。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
提升各级开发区的开放水平,推进阜阳、蚌埠、淮南、亳州等内河港口二类口岸建设,加快蚌埠临港经济区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强经济带产业合作
推动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高校与淮安、扬州、徐州等地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记者 杨露露 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