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艾滋病人的唾液传染吗(接触到了艾滋患者的体液)
一般艾滋病人的唾液传染吗(接触到了艾滋患者的体液)HIV感染的第一步永远是:足量的HIV感染者体液中的HIV病毒。体液和HIV的「黏糊」的关系,从HIV传播、扩散、阻断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就给大家理理,体液和HIV之间的那些事。● 在传播HIV这件事上,为什么「有些体液会有些不会」?● 含有HIV就「一定会传播HIV吗」?● 怎样的接触、接触多久、多大的量才会感染?
| 今天的文章是一篇硬核科普,我们试图回答我们被问过最多次的问题:「接触到了XX体液,我会感染HIV吗?」
「体液」这两个字,和HIV的关系是很黏糊的。HIV的传播,无论是血液、性或是母婴,追根究底都是通过「体液」传播的。
不管了解HIV或者不了解HIV,在所有的日常关于HIV的咨询中,人们的提问方式都像是约定好的一致:「我这样了那样了,沾到了别人的XX体液,会感染吗?」
● 到底「什么体液」含HIV病毒?
● 在传播HIV这件事上,为什么「有些体液会有些不会」?
● 含有HIV就「一定会传播HIV吗」?
● 怎样的接触、接触多久、多大的量才会感染?
体液和HIV的「黏糊」的关系,从HIV传播、扩散、阻断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就给大家理理,体液和HIV之间的那些事。
HIV感染的第一步永远是:足量的HIV感染者体液中的HIV病毒。
「足量」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
如果感染者体液中的HIV不够多,可能这丁点病毒根本没办法存活到它找到免疫细胞入侵并繁殖。当病毒足够多,但是体液暴露在空气中3-5分钟,病毒死亡,也不具备感染性了。
还有些情况,比如「较少体液但HIV病毒浓度特别高」,比如血液和精液仅需要很少的量就会判定为有风险。
再比如「浓度非常低但靠量是否能取胜」,这个案例一般被用在「唾液」上,因为唾液病毒浓度极低。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卢洪洲曾在我们的访谈中说道:「1ml唾液含有一个病毒,传播至少要100个病毒,也就是说要100ml唾液进入伤口,才会有感染风险。」
100ML唾液进入伤口,这件事的发生概率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病毒有了,下一步是:病毒需要通过「开放性创口」,进入「被感染者」的身体。
「进入被感染者的身体」,最普通的就是直接通过创口进入组织液或血液。
比如输血,带病毒的血液直接进入「被感染者」的血液。另外一种HIV常见的传染渠道是「含HIV病毒的高危体液」通过「因性行为产生的微小黏膜创口」进入「被感染者体内」,不过此类传播一般都统称之为「经性行为传播」。
还有一种情况,病毒有时候会存在「通过尿道发生逆行感染」,不过概率较小。
只要通过「开放性创口」进入被感染者的身体的HIV病毒达到足量,HIV病毒才真正吹出了「入侵」的号角。
感染的第三步:HIV通过体液循环扩散,并成功入侵血液和组织液中游离的淋巴细胞,开始进行复制。
HIV入侵人体之后,最初会接触到的是组织液和血液中游离的CD4 T淋巴细胞,HIV细胞进入淋巴细胞,通过逆转录将自身RNA转录为DNA,并整合进淋巴细胞的细胞核DNA中,开始持续地复制增殖。
HIV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步骤
● HIV病毒通过CD4细胞表面的receptor进入细胞;
● 开始逆转录过程,这个时候HIV自己携带的逆转录酶开始发挥作用;
● 逆转录合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
● 开始转录的过程合成新的mRNA;
● 转录mRNA合成新的病毒蛋白,需要蛋白酶的参与;
● 组装新的病毒颗粒;
● 通过寄主细胞的细胞膜释放新组装的蛋白和颗粒成熟;
● 复制产生新病毒通过细胞膜运送至细胞外这件事到一定程度,会损坏淋巴细胞。
病毒性的疾病,诸如乙肝、HPV、HIV等的复制和增殖都是这样的过程。一旦病毒的RNA逆转录成DNA并整合进寄主细胞的DNA中,病毒就难以清除。
虽然病毒会整合进细胞DNA,导致难以清除,但是毕竟一开始病毒进入体内开始复制的时候不成规模,「被感染」这件事并不是完全不可逆。
最初进入人体的病毒仅仅是小前锋而已。72小时就是病毒进入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时间点。
从HIV病毒入侵,到HIV病毒进入淋巴组织的T细胞,需要72小时。意味着从HIV进入人体体内再到HIV在淋巴细胞中大量复制的阶段,大约需要72个小时。
72小时内合理及时的用药,可以防止病毒的扩散。当然,这个时候药物不会杀死病毒,但是病毒扩散会被有效的控制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始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会死掉,病毒又不会扩散到新的细胞,病毒就会被从体内清除了。
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阻断,这批最先开始复制增殖产生的新的HIV病毒,和没进入游离淋巴细胞的病毒一起,跟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的时候,HIV病毒就如同「狼入羊群」,开始不断地入侵淋巴细胞,批量复制。
一旦淋巴结的T细胞被感染,病毒就在人体内建立了根据地,这时候,「感染」这件事才是真的不可逆。
一旦72小时没有控制病毒扩散,因复制产生的新的HIV病毒又会被从淋巴细胞中释放到血液或淋巴组织继续增殖,随着血液和淋巴循环遍布全身,到最后:几乎所有体液都可能含有HIV,浓度高低有差异而已。
由于HIV病毒依靠免疫细胞CD4进行复制,所以凡事存在淋巴细胞的地方,就好比病毒的巢穴,HIV病毒含量都比较高。比如:血液、淋巴液等。
而另外一部分游离在免疫细胞外的病毒,会跟随血液、组织液进入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系统、各类内分泌和外分泌腺和其他器官。不断寻找新的淋巴细胞进行入侵。
在未治疗的感染者,精液、前列腺液(尽管大家都叫它「前列腺液」,它的学名其实是「尿道球腺」)、阴道宫颈液、直肠液体和乳汁中有不同水平的HIV存在,都可以通过「开放性创口」接触发生感染。其中以精液、阴道宫颈液体为代表,浓度较高。
人的淋巴系统还存在一类比较特殊的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简称MALT),位于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各种黏膜组织中,黏膜层淋巴组织充满淋巴细胞,所以由黏膜分泌的液体其实或多或少都含有HIV,常见的包括直肠液、阴道宫颈液,不常为人知的包括眼角膜、眼结膜、口腔黏膜……
实际场景中,大家最想知道的无非是:「什么体液多少量会感染HIV?」
一般意义上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高危体液无非是:血液、精液、阴道宫颈液、直肠液、前列腺液、乳汁。其中血液病毒含量最高,精液次之,是最常见的感染原因。不过也有很多不同的情况:
「高危体液的产生位置」
体液的位置有时候也有影响体液病毒浓度,因为「某些部位感染HIV的CD4 细胞数量较多,CD4细胞被激活,处于活化状态,可能HIV的产生数量较多」。
这句话可能不太好理解,不过大家可以参考「人体淋巴系统」图感受一下CD4细胞以及HIV病毒的分布。
HIV感染阶段
按HIV病毒进入人体的时间,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急性期、潜伏期和AIDS期。
其中急性期和AIDS期时,血液中病毒载量在急性感染期(就是窗口期)和AIDS阶段可以达到十万甚至百万拷贝,但在潜伏期低于一万拷贝。这两个阶段对「高危体液」的定义又需要重新斟酌了。
「炎症会增加局部HIV病毒浓度」
另外,当局部组织有炎症时,由于炎症因子的存在,血管通透性增加,一些免疫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不同组织或体液中,导致局部HIV病毒浓度增高。非常常见的炎症可以是:尿道炎、性病造成的炎症等。
所以当对方为「性病患者」 「HIV病毒携带者」时,「体液」接触的感染风险又会增加。
「唾液、汗液、泪液、尿液,不会传播HIV」
好消息是:包括唾液、汗液、尿液、泪液在内的体液病毒含量极少。
且唾液中有酶会抑制HIV、汗液尿液暴露在空气中后艾滋病毒就会被灭活,所以尽管理论角度上来讲,含有HIV病毒就具备传播艾滋病毒的可能性。但至今为止通过汗液、唾液、泪液等途径传播艾滋病的病例尚未出现。
「多少量的高危体液才会感染?」
美国疾控中心给出的单次风险行为的感染概率如下:
WHO曾经给出数据指出:0.2毫升「处于潜伏期的HIV感染者」的鲜血进入人体,就有高概率感染HIV。这种感染风险,如果加上上面说的的「急性期」、「AIDS期」、「炎症」、「淋巴附近的血液」等等因素,所需血液更少。
精液中的HIV浓度并没有血液那么高,其与血液的HIV病毒浓度,数据从1:100到1:500之间都有。精液作为仅次于血液的第二高危体液不容轻视。有报道显示,精液源性淀粉样纤维显著增强艾滋病毒感染,重要性甚至超过精液中HIV数量。
预防因「性行为」产生的「高危体液」接触而感染的最好办法,永远是安全套。
即便是在U=U(HIV病毒携带者通过服药控制病毒载量至检测不到=HIV无法传播)得到默认的现在,确认对方病情检测不到依旧存在风险。因为在我国,国家免费每年提供一次免费检测,部分感染者可能3个月检测一次病毒载量。
一旦出现意外,两次病毒载量检测之间,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水平,有很大病毒传播风险。
所以,安全套仍然是预防「经性行为传播」的HIV最好的办法。
至于血液传播,一旦接触到确认或疑似「感染者」的血液,判断有风险,务必及时考虑HIV暴露后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