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坎坷人生的故事(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
苏东坡坎坷人生的故事(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顷刻,雨过天晴,诗人就此作了这首词。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众人皆惊恐狼狈四散,唯独诗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潇洒自若,缓步而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黄州。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都说:为人不读苏东坡,不足以谈人生。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黄州。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众人皆惊恐狼狈四散,唯独诗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潇洒自若,缓步而行。
顷刻,雨过天晴,诗人就此作了这首词。
表现了诗人倔强不屈的性格和旷达的胸怀,也是诗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诗人与朋友在沙湖道突然遭遇狂风暴雨,雨点噼里啪啦从远而进,敲打着竹林,敲打着树叶,飒飒作响,朋友都狼狈躲雨,唯独诗人,吟咏长啸,雨中不疾不徐从容淡定。
人生,总有突如其来的风雨,伤得你措手不及,无力反击。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该来的躲不过,该去的留不住。
既然无力改变,何妨从容面对。
“何妨吟啸且徐行”!豁达洒脱,不畏无惧!
苏东坡的风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眼前的画面,仿佛我们已然看到那个拄着竹杖,穿着芒鞋,披着蓑衣,独自穿越风雨,走过泥泞,面不改色从容潇洒的苏东坡。
此时的苏东坡,刚经历了人生最大的一场风波,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苏东坡锒铛入狱,差点断送了性命。亏得政敌王安石一再上书保举。
政治上的风雨,人生的风雨,各种打击接踵而至。
如今,他只是一个平民,可谓无官一身轻。没有案牍缠身,没有官场争斗,没有世俗纷扰,一介平民,无牵无挂,还有什么可怕的?
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依然心怀赤诚,不抱怨不悲观,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笑傲风雨,笑对生活。我们都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旷达豪放,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卷起千堆雪”;读来让他豪气顿生,肝胆两昆仑;
欣赏他的孤傲,如“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岭”。宁肯孤独,也不攀附高枝,不屈尊不苟且;
更是敬畏他,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阙写雨过天晴的所见所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三月的春风料峭,吹醒了醉酒的诗人,微微有点冷。却见山头一缕阳光斜斜照过来。
这是一个有趣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一边是料峭春风,让人冷意袭人;一边是暖阳斜照,诗人倍感温暖。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不就这样充满哲理辩证吗?
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正如老舍所说: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生活从来泥沙俱下,悲喜如影随形,苦乐相当。但是心胸开阔的人,即使深陷泥潭,也不忘仰望星空。
当你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了悟,你就不会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中,就会在微冷的觉醒中升起一股暖意,一丝希望。
“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
此时的苏东坡进入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
《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皆由心造。
心静,世界自然清净。
一切不要太执着,所谓看开放下自在随缘。
不要被外物所系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宠辱不惊”。
这正是苏轼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此心安处是吾乡”。心有了皈依,到哪里都自在安然。
写在最后:苏东坡一生起起落落,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
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着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子。
何惧风雨,何患得失,一切泰然处之,不因风雨而提心吊胆;不因阳光而欣喜若狂;
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一切都会过去,一切终将成为过去。
竹杖芒鞋也好,骑马扬鞭也罢,坦然自若,风来听风,雨来沐雨,不悲不喜,如此甚好。
心无挂碍,何足挂齿!
这何尝不是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更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
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