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十大硬菜:粤菜最著名八大代表菜
粤菜十大硬菜:粤菜最著名八大代表菜2、大概十分钟不到,饭开始收水。 可以看到饭表面有一个个的洞。这个时候赶快把肉,姜丝放进去! 要快!步骤:1、沙煲在底部抹薄薄的一层油,米洗干净。 米和水的比例:1:1.5 (这个比例很重要,关系到饭的生熟程度!太烂不好吃,夹生则根本没法吃!) 将米和水放入沙煲,用大火烧开。做法做法一
盐焗鸡是中国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调技艺,它的形成与客家人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在南迁过程中,客家人搬迁到一个地方,经常受异族侵扰,难以安居,被迫又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在居住过程中,每家每户均饲养家禽、家畜。在“逃亡”、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中,以便贮存、携带。到搬迁地后,这些贮存、携带的原料可以缓解原料的匮乏,又可滋补身体。盐焗鸡就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运用智慧制作,并闻名于世的菜肴。起初,客家人将宰净后的原只鸡先用盐堆腌制、封存,要食用时,直接蒸熟即可,即“客家咸鸡”。据传,有一位客家妇女儿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体弱多病,因当时缺乏各种营养食品,就将用盐腌制后的鸡,用纸包好放入炒热的盐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后,身体逐渐恢复,强壮起来,并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后来这种菜肴家喻户晓,成为每位客家妇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肴。为方便烹调,适应大量生产,经客家厨师不断改良创新,创制出另一种风味的东江盐焗鸡
煲仔饭煲仔饭也称瓦煲饭,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粤菜系,该菜品的种类主要有腊味煲仔饭、香菇滑鸡煲仔饭、豆豉排骨煲仔饭、猪肝、烧鸭、白切鸡煲仔饭等。
通常是先将锅中刷猪油,再把淘好的米放入煲中,量好水量,加盖,把米饭煲至七成熟时加入配料,再转用慢火煲熟。
用瓦做成的“煲”,在火候控制方面比较灵活,煲出来的饭也较为香口,齿间留香,回味无穷。吃煲仔饭时,记得尝尝饭焦的味道,又香又脆,把热气的饭倒在汤里泡一会儿再吃一样可口。
做法
做法一
步骤:1、沙煲在底部抹薄薄的一层油,米洗干净。 米和水的比例:1:1.5 (这个比例很重要,关系到饭的生熟程度!太烂不好吃,夹生则根本没法吃!) 将米和水放入沙煲,用大火烧开。
2、大概十分钟不到,饭开始收水。 可以看到饭表面有一个个的洞。这个时候赶快把肉,姜丝放进去! 要快!
3、肉放好后,放姜丝,再打个蛋。盖上盖,换最小火,再煮三四分钟。关键时刻来了! 关掉火,让煲仔饭焗十五分钟。不要再打开盖来看哦~ 这是煲仔饭最关键的时候,焗的时间不够饭就生了,而且很难再挽回了。
4、耐心地等待十五分钟后,香喷喷的煲仔饭就做好了!
做法二
原料:排骨500克、大米300克、香菇3个、油菜3棵、精盐、色拉油、葱丝、白糖、姜、鸡精、老抽。
做法:
1、排骨事先用蚝油,生抽,水淀粉,糖,蒜香油,少许老抽,少许盐,少许味 精腌制1小时当然也是久点更好了;
2、放入洗好的大米,加入适量的水,选择米饭类,大约10分钟左右,排气开盖;
3、将腌制好的排骨、香菇,放入电压力锅中,用勺子装一点油,沿着煲边轻轻地淋一圈,选择排骨键,大约15分钟,排气开盖;
4、将油菜放入开水中,焯熟,放入煲好的排骨饭中即可食用。
脆皮乳鸽“脆皮乳鸽”是广东菜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具有皮脆肉嫩、色泽红亮、鲜香味美的特点,常吃可使身体强健,清肺顺气。随着菜品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熟炸法、生炸法和烤制法三种制作方法。无论那种制作方法,都是在鸽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挂脆皮水后再加工而成,成品外脆里嫩,色泽红亮,香气馥郁。这三种方法的制作过程都不算复杂,但若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不容易。
熟炸法:所谓熟炸法,就是将鸽子放入特制的卤水中卤熟之后,再挂脆皮水炸制的方法,成品皮脆肉嫩、味感丰富,回味悠长。卤水采用高汤添加多种香料及调味品制成,可以长期使用。卤水的配制方法:高汤10千克,香料包(砂仁20小茴香25克,桂皮35克,香叶15克,八角50克,良姜50克陈皮30克甘草40克,百扣5克,党参15克,当归25克,山奈25克,草果30克,罗汉果2个,白芷10克,干大红枣6颗,丁香6粒)。调料(老抽150克,生抽950克,白酱油450克,蚝油200克,花雕酒300克,广东米酒100克,玫瑰露酒150克,鱼露200克,鸡汁150克,精盐320克,味精300克)。大葱大姜用小火炸致金黄捞出,放入卤水中烧开即可使用。
将宰杀好洗净的鸽子用沸水烫一下,迅速投入冷水中,这样做可以使表皮有韧度,将烫过的乳鸽放入烧开的卤水中,大火待卤水烧开之后,离火浸泡15分钟,利用卤水的温度将鸽子慢慢浸熟,这样可以保证鸽子的肉质鲜嫩且又不损坏表皮。捞出擦干表皮的水分,挂脆皮水风干后炸制。
生炸法:所谓生炸法,就是将宰杀好洗净的鸽子加料腌渍入味后,烫水、挂脆皮水风干,直接油炸制成,成品皮脆肉嫩,蒜香味浓。腌料配制方法(乳鸽40只量):大蒜30斤,洋葱8.5斤,胡萝卜5斤,香菜3斤,芹菜5斤,将这些料打碎,加料酒250克,白酒100克,玫瑰露酒180克,美极鲜130克,鱼露100克,芝麻酱400克,花生酱300克,精盐150克,味精400克,白糖50克,胡椒粉30克,拌匀,填满鸽子的肚,将剩余的料盖满鸽子,腌24小时后,去净腌料,将鸽子用沸水烫一下,用干毛巾擦干水分,挂脆皮水,风干后入四成热油离火浸炸10分钟,再上火炸至皮脆上色即可。
烤制法:所谓烤制法,就是将宰杀好洗净的鸽子加料腌渍入味后,烫水、挂脆皮水风干,用锡纸包裹翅尖和腿尖,放入烤炉中烤熟后,再经过油炸上色制成,成品表皮光滑,色泽红亮,皮脆肉嫩,蒜香味浓。鸽子的前期加工(包括腌制)和生炸法基本一样,只不过在腌制时,要把鸽子从胸骨顺刀劈开,把腌好的鸽子展开成琵琶状,用专用的鸽子叉穿好,所以又叫琵琶鸽。挂脆皮水后风干,挂入烤炉中小火焖十五分钟至九成熟,表皮程淡黄色,然后再经过油炸上色即可。这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更容易掌握,效果也相对好一些。有厨师朋友问:为什么不能像北京烤鸭一样直接就把颜色烤上去呢?其实是可以的,只不过由于鸽子的组织结构特征跟鸭子有所差异,不能像鸭子一样去翅充气,又没有鸭子那样脂肪肥厚,被劈开后,直接烤至上色,会造成表面肉质焦黄,翅膀和腿下面的皮容易上色不均匀,影响视觉效果和口感,不如先烤后炸的效果好,所以厨师一直是采用先烤熟后,在经过油炸上色的方法。
风味形成原理
脆皮乳鸽能达到皮脆肉香、色泽红亮的效果,是利用脆皮水中各种成分在油炸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理化反应得到的,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原理。(1)脆皮水中的麦芽糖含有还原糖,在油炸时发生焦糖化反应,颜色由金黄到浅红,再到深红,加工适当就会获得理想的色泽及焦糖的香味。如果麦芽糖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其中的还原糖含量过高,就会在油炸时产生过多的焦糖,使颜色发黑,出现焦苦味;如果还原糖的含量偏低,焦糖化反应不足,则难以得到皮脆色红的效果。(2)还原糖中的羰基(由碳和氧的原子构成的基)成分和白酒中丰富的氨基酸,通过高温产生羰氨反应(又叫美拉德反应),也会使乳鸽的颜色加深。(3)糖在充分加热的情况下会发生脱水反应,尤其是在酸性环境中,脱水反应迅速而彻底。此外,食粉作为一种疏松剂,具有膨胀性,能促使乳鸽表皮更好地吸附脆皮水,使乳鸽表皮脆嫩,起辅助作用。所以,乳鸽在经过油炸时,通过焦糖化反应及糖的脱水反应等综合反应,产生了皮脆色红亮的效果。
制作关键
(1)脆皮水的调制是确保乳鸽成品质量关键的第一步。其制法为:将上海白醋1.5千克、大红浙醋210克、麦芽糖80克、白酒15克、食粉5克混合在一起,置小火熬至麦芽糖融化后搅匀即可。
(2)脆皮水的挂刷方法值得注意。无论是卤熟后油炸的乳鸽,还是烫过水后生炸和烤制的乳鸽,都不能马上挂脆皮水,挂脆皮水后也不能马上油炸或烤制。因为烫过的乳鸽,表皮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析水现象,直接挂脆皮水难以挂得均匀。挂脆皮水后如果立刻油炸,油就会把脆皮水冲刷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烤制时也会造成着色不均匀。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将烫过的乳鸽用干毛巾擦干水分再挂脆皮水,这样挂得均匀,且不至于脱落,然后挂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再入油中炸制或入炉烤制。
(3)在油炸的时候,油温相当重要。油温过高,会使上述反应急剧加快,剧烈的反应使成品发黑并且产生苦味;油温过低,则不能在适当的时间产生足够的化学反应,达不到皮脆色红的效果。一般熟炸或烤制后炸制,油温应控制在六成热,入油中炸至色红皮脆捞出;生炸时油温应控制在四至五成热之间,长时间浸炸至鸽肉成熟,再提升油温炸至色红皮脆捞出。
(4)根据开餐时间来安排加工速度。脆皮乳鸽的皮脆程度能持续45分钟,待温度降低时表皮会逐渐回软、收缩起皱。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根据开餐时间来安排加工速度,保证客人在脆皮乳鸽表皮最脆爽时食用,上桌时改刀装盘,带桂花口急汁和椒盐味碟佐食
潮州卤味潮汕卤味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传统名肴,属于潮州菜。其制法,是以红糖、水、盐、豆酱(或酱油)、葱头、南姜、桂皮、八角、茴香等十几种天然香料进行“打卤”。将鹅、鸭或猪脚、猪头皮之类浸入卤锅,科学用火卤制。
不同的卤品所需的火候及时间是不同的。有潮汕卤味——味甲天下的说法;潮汕卤味的制作,可以说源远流长,制作讲究,流派颇多,制作方法大同小异,味道也各有千秋。
潮州卤水在制作过程中相当讲究,为了达到浓、香、醇的效果,这里分成了四个步骤来解释潮州卤水的做法及配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步,熬汤。每当我们提到“卤水”时,都会为它冠上“百年”的名号,这里所谓的“百年”,是为了说明这卤水沉积着岁月的精华。而事实上,那只是对外宣传的需要,不能当真。在厨师看来,所谓的“百年卤水”,无非是浓缩的肉汤。有时因碍于成本,卤水投放的原料并不充足,其肉味的来源还得依赖被卤的食物。如朱彪初所列的配方当中就没有刻意地加入什么肉料,卤水的肉味全靠卤制食物去日积月累才呈现出来。
潮州卤水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在于它刻意地融入了肉味。这里的肉汤含有三组复合风味:大地鱼与珧柱为一组,称“海鲜味”——它可以让汤水带飘香的嗅感;金华火腿皮与金华火腿骨为一组,称“风腊味”——它可以让汤水具沉实的质感;老母鸡、大骨与梅肉为一组,称“鲜肉味”——它可以让汤水赋鲜甜的味感。
制作时先将大地鱼在烘炉内烘香。另将金华火腿皮洗净。然后将清水、珧柱、大骨、金华火腿骨、老母鸡、梅肉和鹅油放入大钢桶内,先猛火烧沸,再改慢火熬约3小时,得浓汤(剩下的骨头可再加水继续熬,所得汤水作补充之用)。
药材
第二步,调香。香有外香与内香之分,而香料很难断定谁是外香谁是内香,它们有时是共存的。这里有南姜、香叶、八角、桂皮、甘草、草果、香茅、白豆蔻、蒜肉、芫荽头、芫荽籽、干葱头等13种香料。操作时可将香料分为三组:蒜肉与干葱头为一组,须用油爆或炸香;八角、桂皮、甘草、草果、干辣椒为一组,要先在干镬(锅)里炒炙过才使用;余下的为一组,直接使用。
将所有加工好的香料都投入汤水锅里,慢火滚熬30分钟。
调料
第三步,调味。这里调味是以鱼露为主,鱼露的味道咸鲜,但稍不注意又会调得咸苦,所以用它来调味,宁少莫多。
第四步,调色。潮州卤水一般取原色为主。所配食材已经让这种卤水赋上灰黄之色,但也有厨师因为嫌这种色泽不亮丽,所以就让糖色派上了用场。
潮州卤水能够脱颖而出,还在于当中加入了蒜头。在很多人眼里,蒜头是一种让人敬而远之的辛辣物;而在潮州人眼里,蒜头却有如“穷人味精”——因为它无论是生的还是熟的,连衣的还是去衣的,原粒的还是剁成茸的,都能散发出不同的味道来。蒜头被派上用场,还因为潮州卤水的制作者认为,仅凭熬汤已不足以使卤水获得全面的鲜味;而蒜头赋予的味道,则恰好可以弥补其中所欠缺的鲜味。基于这个原因,有些厨师甚至是连衣蒜子、炸蒜子、炸蒜茸都统统加了进去,以求融合出蒜头的各种香味来。
此外,在卤水中刻意加入油脂也是潮州卤水的一大特色,而这种做法是以往的卤水所不容的。原因是:过去的卤水产品对色泽特别讲究,而如果卤水的油脂较多,那就会影响食物上色。而潮州卤水的制作者认为,传统开敞式的卤水容易导致香味挥发流失,而厨师在卤水中加入鹅油,也就是为了让卤水的香味能存留下来。
潮州卤水的配料:
潮州卤水具有浓而不咸、香而不浊、醇而不寡的特色,其配方是:大地鱼、珧柱、大骨、金华火腿皮、金华火腿骨、老母鸡、梅肉、鹅油、清水、南姜(高良姜)、香叶、白豆豉、八角、桂皮、甘草、香茅、草果、蒜、芫荽头、芫荽籽、干葱头、鱼露、冰糖、味精和糖色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