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指名亚种就是最先被命名的亚种,是嫡系正传。有脐亚种,顾名思义就是有脐孔,而且这个亚种的壳比较胖,不像指名亚种那么肥。而哈密亚种,仅仅只是尺寸上的问题,而且现在的资料非常的少,个人认为这个亚种基本无效。有脐亚种,网图不得不提的非洲大蜗牛曾经有个开玩笑的话,网上鉴定一遇到黑色的蜗牛就说非洲大蜗牛就对了。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褐云玛瑙螺的出镜率,但是不要以为褐云玛瑙螺就简简单单的只是褐云玛瑙螺。目前,归属褐云玛瑙螺下面的有三个亚种。一是褐云玛瑙螺指名亚种(Lissachatina fulica fulica),二是有脐亚种(Lissachatina fulica umbilicata) 最后一个是哈密亚种(Lissachatina fulica hamillei)。而褐云玛瑙螺又存在已知的四个个型,一个是黄色型(var rodatzi)一个是左旋型(var sinistrosa),还有一个是马达加斯

玛瑙螺属小结

关于玛瑙螺

一提起玛瑙螺,大家可能不是那么的有印象,但是一提起非洲大蜗牛,大家马上就想起了那种有着海螺样贝壳有着黑黢黢身体的大型蜗牛。是的,玛瑙螺是大陆的称呼,而非洲大蜗牛是台湾的称呼。二者命名各有各的依据,非洲大蜗牛是根据这个属(或者科,由于这个属是这个科的第一个属,因此重名)的来源和体型,而玛瑙螺是根据学名直译,Achatina在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玛瑙。因此,本人更加推崇玛瑙螺这一叫法。

那既然提到了非洲大蜗牛,也就是褐云玛瑙螺,我们就要说说。台湾人把褐云玛瑙螺称作非洲大蜗牛,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非洲大蜗牛就是这一个科的标志性物种呢?答案是否定的,台湾人的中文命名是比较随意的,由于褐云玛瑙螺(Lissachatina fulica)是入侵台湾被最早发现的,因此就得了这个名字。

不得不提的非洲大蜗牛

曾经有个开玩笑的话,网上鉴定一遇到黑色的蜗牛就说非洲大蜗牛就对了。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褐云玛瑙螺的出镜率,但是不要以为褐云玛瑙螺就简简单单的只是褐云玛瑙螺。

目前,归属褐云玛瑙螺下面的有三个亚种。一是褐云玛瑙螺指名亚种(Lissachatina fulica fulica),二是有脐亚种(Lissachatina fulica umbilicata) 最后一个是哈密亚种(Lissachatina fulica hamillei)。而褐云玛瑙螺又存在已知的四个个型,一个是黄色型(var rodatzi)一个是左旋型(var sinistrosa),还有一个是马达加斯加黑型(var madagascar dark),最后一个是马达加斯加白型(var madagascar light)。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型和亚种通过一定运算即可得知贝壳的类型。但实际上,还不止这些。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

有脐亚种,网图

指名亚种就是最先被命名的亚种,是嫡系正传。有脐亚种,顾名思义就是有脐孔,而且这个亚种的壳比较胖,不像指名亚种那么肥。而哈密亚种,仅仅只是尺寸上的问题,而且现在的资料非常的少,个人认为这个亚种基本无效。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

左旋型,网图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

黄色型,幼贝

关于型,黄色就是贝壳颜色基本为黄色,左旋就是贝壳左旋,也就是说型与型也是可以叠加的。马达加斯加黑型就是非常正统的花纹。马达加斯加白型壳面是具有花纹的,但是颜色不是那么深;黄色亚种则是不具有花纹。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

马达加斯加白型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5)

当然,褐云玛瑙螺之所以为我们所知,是因为它的巨大,那它到底能达到多大呢,外国玛瑙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大体的数据,最大的褐云玛瑙螺能够达到长200mm,宽120mm。一般,螺层在7~9之间,但是也不排除有的能生长到10个螺层。对于比较瘦长的蜗牛来说,螺层并不是鉴定它们到底是哪一种的关键依据。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6)

马达加斯加黑型

蜗牛是众所周知极具代表性的雌雄同体的动物,那么在交配的时候到底谁攻谁受呢(好吧,我污了)。一般来讲,雌性较雄性先为成熟,有的雄性功能是在雌性成熟5个月,即使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年。当两只蜗牛相遇,一般来讲那就得看谁的年龄比较大,比较大的雄性器官成熟就为攻。如果两只蜗牛的雄性器官都成熟了,那么,它们互攻互受。

除了这些生物学上的内容,褐云玛瑙螺承载着一段历史。据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出版的《台灣蝸牛圖鑒》称: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台湾还处于日据时期(注意此书所说的是“据”,也就是承认了人本侵略台湾),日本人下条久马一从新加坡(将褐云玛瑙螺)引进台湾。

非洲大蜗牛的亲戚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7)

指名亚种

台湾是玛瑙螺在大中华区最先入侵玛瑙螺物种的地区,台湾地区的玛瑙螺是不止一种的,紧随褐云玛瑙螺其后的叫做虎纹非洲大蜗牛,按照大陆的叫法那就应该是虎纹玛瑙螺(Lissachatina panthera),它和褐云玛瑙螺经常撞脸,具体的区别应该是虎纹玛瑙螺的壳面颜色发污,而且壳口不是像褐云玛瑙螺那样偏蓝白色,而是火辣辣的红呀。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8)

虎纹亚种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9)

讲了虎纹玛瑙螺这么多,我只想说一句:“你们都被骗了。”虎纹玛瑙螺由于在生殖系统上和依马库雷塔玛瑙螺(Lissachatina immaculata,也译作无斑玛瑙螺)完全相同,现在已经被归为依马库雷塔玛瑙螺的一个亚种。是的,这就是分类学家的工作。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0)

既然要归并,那么我们要怎么归并呢,是不是完全看心情呢···记住,分类学也是一门科学,要严谨。Lissachatina immaculata (Lamarck 1822)和Lissachatina panthera(Ferussac 1832)一个是1822年命名的,一个是1832年命名的。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是的,分类学也得讲道理,也得懂得先来后到,十年之后的命名自然是无效的。按理说,这个时候虎纹就应该是无效的啦,但是,偏偏虎纹亚种和指名亚种存在地理隔离,Ferussac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虎纹成了一个亚种。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1)

虎纹亚种

那么,除了依马库雷塔玛瑙螺虎纹亚种(Lissachatina immaculate panthera),自然就有依马库雷塔玛瑙螺指名亚种(Lissachatina immaculate immaculate)。除这俩之外还有指名亚种的命名者的亚种即拉马克亚种(Lissachatina immaculate lamarckiana),还有一种极为缺乏数据的亚种安坨坨亚种(Lissachatina immaculate antourtour)。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2)

双色型

自然,依马库雷塔也有型,目前已知的是双色型(var two-tone),即最后一个螺层的一半螺层和之前的螺层是不同的颜色。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3)

依马库雷塔玛瑙螺

依马库雷塔玛瑙螺和褐云玛瑙螺的主要区别是与虎纹玛瑙螺与褐云玛瑙螺的区别基本一致。另外一个不明显的点是依马库雷塔玛瑙螺的肋较褐云玛瑙螺的深。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4)

依马库雷塔玛瑙螺

先介绍一下我说的数据少的安坨坨亚种,由于没有图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长为85mm 宽为42mm的拥有者污白色壳皮,纯白色壳口的比一般依马库雷塔玛瑙螺都要瘦尖而且小的一个亚种。那我这次为什么那么肯定这个亚种的大小呢,因为从古至今仅有一枚贝壳被测量过。这个亚种命名的十分可疑,一般来讲,依马库雷塔玛瑙螺的壳口都是稍微发紫色的红色,然而它的壳口是白色的。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5)

依马库雷塔玛瑙螺

依马库雷塔亚种的条纹是比较直的,不呈现大波浪状,但是也有些曲折。成体的壳长超过150mm。成体的壳口为红色,并且由外而内的颜色加深。

虎纹亚种一般条纹较指名亚种粗,贝壳一般较依马库雷塔亚种较小,壳高大约在140mm,壳宽大约为80mm,螺层一般在7.5~9螺层;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大型的壳宽可以达到85mm壳高达到165mm。

拉马克亚种那是更为小了,大小一般为虎纹亚种的2/3 壳高为100~110mm,壳宽为50~55mm;大的壳宽可达60.5mm,壳高可达140mm。

说了那么多,总结出来就一句话:依马库雷塔玛瑙螺指名亚种、虎纹亚种、拉马克亚种体积逐渐减小。

分类学是用来装逼的,应用才是更直接的。在非洲,依马库雷塔玛瑙螺一般被妇女作为首饰和杯子甚至还是挖土的工具,当然和嘴接触那自然得洗干净(不过能不能喝到被包裹的线虫那就不好说了)。这种蜗牛在马蓬古布韦(Mapunguubwe)还作为王国的贡品。

传说中的的老大哥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6)

林奈是分类学的祖师爷,祖师爷定下的啥,那就今后基本不变了。1758年,有一位51岁的老人,在看到一个贝壳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它就是玛瑙玛瑙螺(Achatina achatina ,Linné 1758)。这就是我们说的老大哥。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7)

通过之前那几种的拉丁文,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属名拉丁是Lissachatina,竟然比老大哥多了一个liss,在拉丁文中liss是光滑的意思,所以之前标注的Lissachatina的比较标准的拉丁文名应该是光滑玛瑙螺,但是我不改成这个名字仅仅是不准确。因为Lissachatina和Achatina都可以算作Achatina的亚属。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8)

光滑玛瑙螺成员的光滑的胚螺层

那么既然有人破了林奈祖师爷的玛瑙螺属,那么它们的区别到底是啥呢,你不能随意扭曲德高望重的祖师爷的意志吧。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光滑玛瑙螺亚属的成员胚螺层(壳顶的那几圈)是光滑的,而玛瑙螺亚属则不是。

老大哥之所以是老大哥,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大呀。玛瑙玛瑙螺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贝类。注意,没有之一哦。壳高最大可达300mm,壳宽最大可达150mm。一年可以产卵1200枚卵,已经被多个国家标记为入侵物种,但是它本身是比较容易受到线虫威胁,威胁力不如褐云玛瑙螺那么大。吃得多,长肉多,所以它还是没有能够逃脱玛瑙螺的宿命——西非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老大哥自然也是亚种的,人家的亚种已知的就有六个,为了不让大家枯燥,所以折腾了一张图给大家,万一有兴趣辨辨,可以略微走一下流程图鉴定一下。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19)

其它玛瑙螺成员

玛瑙螺在欧美一直是被当做宠物来饲养,有些便宜的都已经达到了€4。玛瑙螺的花纹和颜色是鉴定玛瑙螺的关键,也是欣赏玛瑙螺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 玛瑙螺亚属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0)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1)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2)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3)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4)

黑网玛瑙螺(Achatina balteata)由于偏白色壳皮上的条纹被十字形阻断,形成类似格子的色带。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5)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6)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7)

克雷文玛瑙螺(Achatina craveni)白色伴有网格状凹槽的壳面,并有不清晰的浅褐色色带。

  • 光滑玛瑙螺亚属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8)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29)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0)

优雅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varicosa)是辨识度很高的一种玛瑙螺宛如陶瓷的黑色光亮底色,伴以波澜壮阔的金黄色波纹,使得它被冠以优雅的称号。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1)

粉嫩光滑的壳顶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2)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3)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4)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5)

桑给巴尔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zanzibarica)具有黄色的壳表,并具有笔直但是略有弯曲的的黑色条纹,壳顶萌萌的樱桃红色画龙点睛。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贝壳瘦长。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6)

有脐亚种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7)

有脐亚种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8)

有脐亚种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39)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0)

白网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albopicta),这种纹路和黑网玛瑙螺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是指名亚种的壳顶为樱桃红色,而且贝壳也较黑网玛瑙螺细长,根据亚属的界定,它的贝壳可定应该较为光滑。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1)

网络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stuhlmanni)颜色略有变化,基本上为橙色。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2)

史密斯玛光滑瑙螺(Lissachatina smithii)壳面偏红色,几乎全部特征和褐云光滑玛瑙螺相同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3)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4)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5)

柑橘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reticulata)表面粗糙,颜色浅,色带可能会不明显。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6)

斑马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zebra)壳顶钝,贝壳较胖,色带为笔直带有波澜的红褐色色带,壳面为黄褐色。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7)

胶质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glutinosa)表面粗糙,而且几乎为红色。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8)

轻巧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tincta),表面光滑,壳顶钝偏粉红色,后生的螺层色带不明显。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49)

尼卡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nyikaensis),表面有网状纹路,贝壳壳质较薄,无色带。

非洲大蜗牛哪来的(非洲大蜗牛没那么简单)(50)

细尖光滑玛瑙螺(Lissachatina iredalei)壳面有网状纹路,色带少并且稀疏,色彩艳丽,壳顶樱桃 红。

  • 未分类

瓦赛伊玛瑙螺?(Achatina? vassei)由于本种没有进行解剖,内部结构不清楚,所以无法定属。表面有条纹状的浅肋,壳质薄,并有斜旋的浅红色色带。

小注

按照现在的亚种分类办法,上述所有亚种均为无效,降为型。但是,我觉得把一块大陆上的物种视为没有地理隔离是我目前无法接受的。

图片均来自参考资料中。

参考资料

  • http://landsnails.org

  • http://www.petsnails.co.uk/species/index.html

  • wikipedia

  • Studies in the Achatininae a group of African land snails - Joseph C. Bequaert 1950. p.118-120.

  • G.H Clapp (1897 The Nautilus 11 p. 69) reported finding three embryonic shells about 8 mm. in diameter in a dead example of Archachatina crawfordii (Morelet). G. C. Robson found rather advanced young snails in an undetermined Limicolaria from S. W. Uganda (1912 Proc. Mal. Soc. London 10 pt. 1 p. 32) but was uncertain as to whether this was a case of true viviparity.

声明

本文禁止在未得到作者允许的情况下以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联系starsareintherose@163.com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