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你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阿德勒说,是自立。确切地说是教会孩子自立。既然是教育的目标是这个,那作为父母的我们究竟要怎么做呢?首先要尊重孩子。 还记得那个青年和那个哲人吗?这一次青年又遇到问题了,他现在是一名老师,在实施阿德勒思想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他开始怀疑阿德勒的思想,他再次来找哲人,是为了告诉哲人,他要“摈弃阿德勒的思想”。他们又开始了各种辩论和交流。1可恶的他人 可怜的自己

还记得那本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吗?或者你说你已经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但此刻,如果我问你: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1)

你的回答是什么?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或许你正在思考,幸福需要什么勇气呢?那么,就跟我一起《被讨厌的勇气》的姊妹篇《幸福的勇气》,继续了解阿德勒的思想。

这本更多的是对《被讨厌的勇气》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比如“不批评也不表扬、协作原理、共同体感觉等”

还记得那个青年和那个哲人吗?这一次青年又遇到问题了,他现在是一名老师,在实施阿德勒思想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他开始怀疑阿德勒的思想,他再次来找哲人,是为了告诉哲人,他要“摈弃阿德勒的思想”。他们又开始了各种辩论和交流。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2)

1可恶的他人 可怜的自己

你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阿德勒说,是自立。确切地说是教会孩子自立。既然是教育的目标是这个,那作为父母的我们究竟要怎么做呢?首先要尊重孩子。

那何为尊重:尊重就是“事实求是地看待一个人。”“教的一方要尊重被教的一方”因为没有尊重的地方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能顺畅交流。

那对于孩子,最好的尊重,就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尊重他。可能你会疑惑,难道孩子错了,我们也尊重他,看着他错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

尊重不是单方面的,尊重是双方的。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我们,只要有相互尊重的因素在里面,你还担心你的意见孩子会听不进去吗?我们做好引导,相互尊重,一定可以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的。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想象“假如我拥有和此人一样的心灵和人生情况会如何?”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3)

可能,你会觉得现如今的社会,这样做有点难,但你要知道,尊重是会传染的。就像一个小火把,可能照不了多远,但百米之外的人绝对可以看见你,如果那个人手里也有火把,那么一个接一个,终归会照亮整个世界的。

我们的心就好比一个“三棱柱”,一面写着“可恶的他人”,另一面写着“可怜的自己”,生活中我们似乎只关注这两面了,却唯独忘了三棱柱的第三面“以后怎么做?”

其实我们了解目前的自己就已经足够了,过去只是“现在的你”巧妙编撰出来的故事而已。“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其实都是过去的。

在你眼里过去是不好的,他人是不好的,其他人未必这么想,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过去编故事,或者励志,或者悲惨,你是为了获取赞许还是同情,这些对你以后有用吗?显然是没用的。

过去的好坏,他人的好坏其实都在你的一念之间,我们真的只需要思考“以后怎么做?”就好。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4)

2 为何要否定赏罚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我知道赞扬和批评都是我们控制他人的方式,因此我尝试不去表扬孩子,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很难,可以说很难做到,因此只能尝试不去批评他。

为什么不去批评呢?因为孩子无论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我们首先要想的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许他并不知道这是不好的事情。

人的认知毕竟是有限的,就好比四种境界的说法:“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可能此时他恰恰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其实这个道理在我们大人身上也是适用的,他可能不是乱说,他可能只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已。

其实问题行为的目的是有五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称赞的要求。即请表扬我。只做获得表扬的事。此阶段的世界观就是“如果没人表扬就不干好事”或者“如果没人惩罚就干坏事”。

解药:不去关注他们做了“好事”的时候,而是去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关注其“兴趣”。

第二个阶段:“引起关注”。不表扬也没关系,我要与众不同。这时候,积极的孩子通过“恶作剧”表现出来;消极的孩子通过“爱哭、或者丢三落四、学习能力降低”表现出。

解药:通过“尊重”的方式,告诉他们他们本身就很有价值。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5)

第三阶段:“权力斗争”。这是一个相当厉害的阶段,不服从任何人,反抗,反复挑衅,发起挑战,通过获胜来获得特权地位。

解药:不要和对方站在同一个球场上,退出他们的球场。通俗点讲:不要对着干。

第四阶段:复仇阶段。此阶段,他们的目标不是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通过伤害自己或者贬损自己来控诉“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

解药:向专业人士求助。

第五阶段:证明无能。会想办法证明自己有多么无能,甚至会在装傻的过程中会被怀疑患了精神疾病。

解药:求助专业人士。

那到底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呢?

那就是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告诉孩子自己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

即使他们做出的决断以失败告终,孩子们也学到了“自己的人生也可以由自己选择”这个道理。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6)

3 由竞争原理到协作原理

4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

竞争会使人产生“他人都是敌人”或者“人人都在找机会陷害我,绝不可大意“之类的生活方式(共同体),而协作则有“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我们要有自我认同的勇气。

不想有任何付出却只求收获,简直就像是乞丐一样,这不是金钱方面的贫困,而是心灵贫困。

我们必须保持心灵富裕,并将其中的积蓄给予他人,不是坐等他人的尊重,而是自己主动去尊重,信赖他人……绝不能成为心灵贫困的人。

这两章内容很多,也好理解,这里就不过多的阐述。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7)

5 选择爱的人生

爱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坠入?阿德勒说:“爱不是被动坠入的。”爱需要在意志力的作用下从无到有慢慢培养起来,所以爱的课题才非常困难。

当然这里所说的爱的课题是从“两人结合以后”,即结婚才是真正意义上考验两个人爱的开始。阿德勒说:“获得他人的爱很难,但是“爱他人”更是难上好几倍的课题。

因为一个人或者二十个人共同完成的工作,我们都接受过相关的教育。但关于两个人的课题,却并未接受相关教育。

那到底要怎么做呢?

先要变换人生的主语,即不是利己的追求“我的幸福(分工关系)”,也不是利他的“你的幸福(交友关系)”,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

即为了获得幸福生活,就应该让自我消失。而自立就是摆脱自我,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放弃做世界的中心,学会去爱他人。

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命中注定的人”,只是我们用这句话排除一切候选人,你选择一个人去爱,这个人恰好也爱你,那就达成共识了。如果一个人来爱你,你不爱她,就可以用:你不是我命中注定的人来做借口。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领悟(你拥有幸福的勇气吗)(8)

爱,只是我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从自我中心性中解决出来,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实现自立。并且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找到共同体感觉。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保持“单纯”很难。因为这需要不断经受“平凡日常”的考验。爱也一样,我们必须经过不断的考验。

爱的未来也是看不清,正因为看不清,所以我们才能成为爱的主人,成为命运的主人。有爱就有幸福,而爱需要勇气,幸福也需要勇气。

写在后面的话:感觉这本书看的过程中,不咋震撼我,但是在此刻总结时,却觉得有好多比较新的观点我是认同的,或许这就是总结的好处吧!

友情提示:感兴趣可以看书,或者翻看雨晴的心灵之约4月8日至4月22号的读书笔记,或许某句话就会给你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雨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女子,有女汉子的性格,也有南方女子的细腻。爱好写作的工科女;热爱环保公益的志愿者,爱好阅读、朗读的性情女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