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实质是什么(第六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学习笔记)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实质是什么(第六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学习笔记)1.总报酬曲线与边际报酬曲线的关系。边际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在投入4个单位劳动之前,总报酬以递增的速度上升,相应的边际报酬曲线上升,从4至8个单位,总报酬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当劳动投入量为4的时候,所对应的总报酬曲线的点为拐点。当劳动投入到8个单位时,边际报酬为零,此时总报酬最大为66,继续投入劳动,边际报酬开始为负,总报酬下降。知识点二、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2.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土地报酬曲线可分为总报酬曲线、平均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从上图可以看出,总报酬曲线从投入1单位劳动开始到投入8单元劳动,农产品产量或总报酬随之上升,最后达到66个单位的最高产量,此后追加投入劳动,总报酬反而减少。同时,该图也显示了总报酬曲线、平均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三条曲线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
知识点一、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
土地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和其他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的现象。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可以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佳集约度和最佳规模。通常生产需要投入所有的生产要素,而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达到一定限度后,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
土地报酬可以理解为土地产品的产量体现土地的生产力。为了考察劳动与土地等要素组合对土地报酬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平均报酬及边际报酬的变动趋势和规律。
1.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的概念总报酬即总产量,记为TP。平均报酬,是总报酬除以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即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报酬,记为AP。边际报酬就是对同一块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最后一单位追加要素所带来的总报酬的增量,记为MP。MP=△y/△x,△x表示变动生产要素增加量,△y表示在相应情况下总报酬的增加量。
2.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
土地报酬曲线可分为总报酬曲线、平均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
从上图可以看出,总报酬曲线从投入1单位劳动开始到投入8单元劳动,农产品产量或总报酬随之上升,最后达到66个单位的最高产量,此后追加投入劳动,总报酬反而减少。同时,该图也显示了总报酬曲线、平均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三条曲线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
知识点二、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
1.总报酬曲线与边际报酬曲线的关系。边际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在投入4个单位劳动之前,总报酬以递增的速度上升,相应的边际报酬曲线上升,从4至8个单位,总报酬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当劳动投入量为4的时候,所对应的总报酬曲线的点为拐点。当劳动投入到8个单位时,边际报酬为零,此时总报酬最大为66,继续投入劳动,边际报酬开始为负,总报酬下降。
2.总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平均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当原点与总报酬曲线上某一点的连线,恰好是总报酬曲线的切线时,斜率最大,从而平均报酬最高。即在该点之前,总报酬和平均报酬增加,该点之后,总报仇和平均报酬减少。
3.边际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当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具有上升趋势,当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开始下降,当边际报酬等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最高。
4.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上图可以将生产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平均报酬从上升转为下降之前,边际报酬先升后降,平均报酬处于递增状态,从而增加劳动投入能带来总报酬更大比例的增长,这个阶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继续劳动投入将使得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阶段,平均报酬等于边际报酬之后到边际报酬等于零之前。此阶段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且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均随劳动投入量的递增而下降,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同时递减,但是在此阶段总报酬持续上升,以至达到最高点。通常情况下,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是合理的,但具体选择多少变动要素,比如劳动,还要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和投入要素价格。
第三阶段,边际报酬为零,总报酬达到最大之后。此阶段投入劳动的边际报酬和生产弹性均为负数,而且平均报酬继续递减,总报酬也趋于下降,因此,在这一阶段,继续投入是不合理的。
知识点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
1.运用该规律可以找到土地的边际使用点,即最大收益点,判断土地是否为最有效利用。2.运用该规律有助于在应用成本逼近法评估地价时,正确理解成本的涵义,剔除不合理的成本项目,准确评估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