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归期不负韶华(不负韶华嘉)
不负归期不负韶华(不负韶华嘉)器形优雅,简约之美,远山、流水、知音,留白系列 汶洋石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石雕艺术家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结合了现代的审美和美学理念,虽是琴、竹、印钮等传统雅玩题材,却透着现代的极简之风。融入了当今时代的艺术感与现代感,同时也兼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匠心文气,雅室生香!▲《觅知音》
■ 福工日报—第五十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郑嘉诚,青年石雕精英,家学渊源,其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寿山石雕刻。一脉相承,却又独树一帜、嘉诚老师的身上有着年轻人的拼劲与执着,在石雕的求艺之路中,上下求索,求创意、求技术、求内涵。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石雕艺术家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结合了现代的审美和美学理念,虽是琴、竹、印钮等传统雅玩题材,却透着现代的极简之风。融入了当今时代的艺术感与现代感,同时也兼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匠心文气,雅室生香!
▲《觅知音》
系列 汶洋石
器形优雅,简约之美,远山、流水、知音,留白
极简的构图,巧妙的组合、寥寥几刀便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意境营造
“花开酌酒邀月,石上题诗扫青苔。”
嘉诚老师的创作以文房清玩为主,案几间袖珍玲珑的小件物品,材质不乏多样。不仅有其实用价值,更是作为载体,承继传统,彰显品味,在忙碌生活中传达一份诗情闲逸。
他在文章《寿山石雕刻创作的观念表达》中说到“古典寿山石雕创作更加强调艺术的传承性,只有在这样的艺术中,所展现的审美观才能更加接近艺术的规律,更加接近人类的心理需求。除了在每一个时期具有对应的社会主题的个人表达之外,当代寿山石雕的变革一直围绕着语言如何获得与当代中国现代精神一体性的自我形式,而创作出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作品。"
因此,他的作品在兼顾传统古韵的同时,加入了现代审美与几何原理,归纳总结,以简洁线条展示简约之美。
▲《禅·琴》芙蓉石
在这些文玩题材中,嘉诚老师尤为偏爱古琴,在他的作品中多见琴之元素。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为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以雅艺雕雅物,妙哉!
▲《琴事未了》系列 墨晶石
滑动查看更多
这套作品的形制极为特别,古琴为钮,巧妙展示了案上古琴的不同情态。每一道线条都处理得干净利落,无一丝凝滞。刚柔相济,繁简相宜,线条的美感在这套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套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赠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并永久收藏。
▲《剑胆琴心》 墨晶石
这件作品被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收藏
▲《寒琴脉脉》坑头石
寒雪萧瑟,古琴深藏。
千古冰封的琴音,在夏日和风中消融,再次奏响。坑头石寒凉清净的质感,为这件作品赋予了几分沉静之美。
▲《古琴钮》 寿山坑头石
琴事未了,余音缭绕,
不负韶华,“嘉”石可期。
▲《魏晋风度》系列 寿山石
西晋风流付竹林,山王嵇阮本何心。
便饶江左夷吾在,回首红尘河洛深。
▲《逸民赋》坑头石
萧条秋首,葳蕤春中。弄琴明月,酌酒和风。
御清风以远路,拂白云而峻举。指寰中以为期,望系外而延伫。
▲《文心营造》芙蓉石
这套作品是嘉诚老师探寻印钮新的营造之法与审美之度的尝试之作,
以琴棋书画等传统元素结合印钮艺术,
再造文士之风。
| 作者简介
郑嘉诚,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学习艺术设计,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策展人,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师从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
善于发掘原材料创作元素,来抒发个人情感承载于作品之中。作品曾在省市级展览获得佳奖。
2019年5月,作品《魏晋风度》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8年9月,作品《琴事未了》由中央音乐学院赠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并永久收藏。
2018年11月,作品《清夜呤》被西泠印社美术馆收藏。
2018年12月,作品《剑胆琴心》被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收藏。
编辑丨福州工(林氏传承馆 小叶)
-end-
关注福州工,共享天下石
『 林氏传承艺术馆 』
地址:福州市五一北路42号福建工艺美术大楼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