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论语本质和表面都很重要(是感性引领理性)

论语本质和表面都很重要(是感性引领理性)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说最开始进来学习礼乐的那批学生,不因我的名气而来,世上也没有 我更多思想流传,他们进来就是一腔热血向学,往往家境贫寒,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骨子 里始终脱离不了那种质朴醇厚。我始终认为论语的每一章本身都是完整的一篇文章,而不是简单只言片语的无逻辑堆砌。只有明白了前后逻辑,才能更好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才能更好学习论语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方式。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先进和后进是什么意思?历来的各种论语释义版本里众说不一,可见过往圣贤们也是各有各的理解,一句话读出百千个意思。如果联系上下文的逻辑去考虑,下篇主要是讲孔子不同时期弟子们的表现,那么这里的先进 解释成先进来孔门学习的人,后进就是后期进来学习的人最适合也最通顺。

#颜读论语#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

论语本质和表面都很重要(是感性引领理性)(1)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论语的下编十章。

这下篇十章都是上篇所述学问的注释和案例,用孔子弟子们的日常表现和上篇中的学问相对应,让我们看到弟子们的不同风貌,也能深入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之法。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

先进和后进是什么意思?历来的各种论语释义版本里众说不一,可见过往圣贤们也是各有各的理解,一句话读出百千个意思。

如果联系上下文的逻辑去考虑,下篇主要是讲孔子不同时期弟子们的表现,那么这里的先进 解释成先进来孔门学习的人,后进就是后期进来学习的人最适合也最通顺。

我始终认为论语的每一章本身都是完整的一篇文章,而不是简单只言片语的无逻辑堆砌。只有明白了前后逻辑,才能更好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才能更好学习论语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方式。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说最开始进来学习礼乐的那批学生,不因我的名气而来,世上也没有 我更多思想流传,他们进来就是一腔热血向学,往往家境贫寒,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骨子 里始终脱离不了那种质朴醇厚。

想想来跟我学习的学生也是如此,五六年前开课时,我一名不闻,那时还没有微信,就在红点里直播,在 QQ 群讲一些关于做保险的思想,吸引了最初的一批学员来学习。他们的热情旺盛,一直到今天。

这种神交的快乐,原始的情感,不掺杂任何功利在里面。他们不是急着要学习签单的技能,只要我开讲,无论讲什么,他们都爱听。

这种状态,孔子称之为“野人”。就是不加掩饰,无需雕琢的真情实感,简单、质朴、真诚、原始,因此而可贵。

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经验越多,越喜欢简单质朴一些的人和物。生活就变成了减法,和年轻一族不断做加法完全不同了。

孔子说,最开始的弟子们,保持着他们本身的质朴,可能也跟学员们的出身有关。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等后期孔子已经名扬天下时,慕名而来的弟子们就再也不是那些穷人 家弟子了,多是达官显贵们的孩子了。他们为了更好的仕途而来。

每个人家里都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不愁吃穿,他们给我的学费也不再是干肉而已。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们更加谦谦有礼,周到细致。来到我这里是要在原本就不错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罢了。

这样的弟子后期很多,初见他们时就已经离君子不远了。因为他们对于礼乐不像之前的弟子们那样一无所知。

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后来的弟子们多少都知道一些,有些人还做得不错。他们就更加细致文明,喜欢探究学习更为细致周到的礼乐,而不再停留在条条框框上了。

孔子把这个时期的弟子们,称之为“君子”,是和野人相对的。也正是我们之前学习的文质彬彬的注释。野人对应的是质,原始质朴野性天性;君子对应的是文,完善周到礼貌修饰。

这里的野人和君子如果拿到我们保险业来说也一样,保险业之初进来的从业者和现在的新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20多年前的从业者,学历是低一些,但他们更加勇敢、热情、质朴,靠的是一颗红心、使命、责任在做保险。虽然对条款专业等学习不到位,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创造佳绩。

他们可以顶风冒雨,扫街扫楼,挨家挨户敲门去推销保险,简单而纯粹,可以凭借激情去工作。

而现在进来的保险新人,学历更高了,他们相比前辈们更加追求专业系统更加理性,面对客户更讲流程化去工作,就少有了那种性情,热烈地感染能力。

做个类比就是,老保险人们是“野人”,新保险人们就是“君子”。

讲究越来越多,流程越来越细致化,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些君子们埋头在各个知识课堂里,忙着考各种证书,越来越理性而充满了智慧。

这两种人哪种更好呢?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说,如果要我用人,我还是喜欢起用野人,那些最先进来,未 经雕琢的,凭借一腔热血而工作的人。

一个人最好是文质彬彬,能把感性和理性因时因地因人发挥好,既要有感性的浪漫、感动、激励、使命,也要有理性的分析、总结、推理、目标,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把握好尺度。

该理性时绝不感性,该感性时也绝不约束控制自己,肆意放纵一下才会有做人的快乐。文多了,理性多了,就失去了做人的味道了,没有人情味儿,就是机器、异类了。

倘若不能两者兼顾,只能二选一的话,孔子选择野人,选择了更多的感性为人。因为人与人之间少不了相互关心和帮助,没有一点儿明确目的的、不功利的、发自内心的那种关心。

情感的作用、爱的力量远胜过一切科学逻辑。原始的爱的力量不需要理由,爱就完了,喜欢就够了,不需要理性分析为什么,就是爱。对人、对物、对事,都是如此。

当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爱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东西时,就不需要去理性探究了,表明这种爱就是先天的、不功利的、没有理由的,也是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

相反,如果你能说出十点爱的理由的话,爱就变了味道,因为每一点都不是完美完全的。

所以,孔子主张做人做事要更加看重初心,看重情感,这也是仁德的出发点。倘若没有慈悲和仁爱这种再质朴不过的情感,又谈什么为人处世的学问和礼乐呢?

我记得女儿小时候上舞蹈课,老师一再强调孩子们跳舞时的表情,要有洋溢在脸上的微笑,不能中断。如果没有了那些笑容,那些整齐划一的动作,其实机器人做得要比人更精确到位。

做人,还是先要有人性、人情味儿。先做一个热乎乎的有温度的人,其次再去想着像机器那样更有效率攻坚克难。

孔子一向主张色变,就是神态表情要及时表露内心情感,而不是面无表情,永远不会喜形于色。这就是说,要先让别人感受到你是个人,是可以体谅体察而心动的。

没有人愿意对着一个机器说话,拨打任何客服电话,我相信你都会想着尽快跳过机器人,希望尽快接通人工坐席。

能和一个活人对话才最重要,因为我们内心需要情感的链接,需要别人倾听、理解、关心,这就是孔子优先用野人的逻辑。

而回到我们自己来说,你是否能做到文质彬彬呢?是否还保留着纯真、童心和初期进入行业的那份单纯呢?勿失勿忘才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