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每次都是这样,最危险的地方,他都是顶在最前面......”话才开口,同是山东老乡、一起入伍的队友宓登军,就已泣不成声。万惠文在队里有一个外号,叫“马哥”,队友们都这样叫他。他以队为家,像大哥一样照顾每一位兄弟,而且总是敢为人先、以身作则。万惠文11年来每次出警他总是主动要求上1号车

“马哥,起床了……”

半梦半醒之间,彭茗达习惯性地朝旁边1号床喊了一句,他在等着那句熟悉的“晓得了,傻大个”的回复再起身。

可是,这句回复迟迟没有来,他猛然惊醒,眼眶一下就红了,他们的“马哥”再也回不来了......

8月11日,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南坪东路站消防员万惠文,在巴南区东城大道149号尚峰物流配送中心火灾扑救过程中,遭遇爆燃受伤。于8月13日16时,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0岁。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1)

万惠文

11年来每次出警

他总是主动要求上1号车

万惠文在队里有一个外号,叫“马哥”,队友们都这样叫他。他以队为家,像大哥一样照顾每一位兄弟,而且总是敢为人先、以身作则。

“每次都是这样,最危险的地方,他都是顶在最前面......”话才开口,同是山东老乡、一起入伍的队友宓登军,就已泣不成声。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2)

万惠文同志生前训练照。

宓登军说,他们一起进入消防队伍的11年里,每次出警,他们的“马哥”都是主动要求上1号车。“1号车,就是最先到达火灾现场,最先进入现场内部侦查火情,也是最危险的。”

11年来,万惠文参加了灭火救援行动1600余起,当了班长、分队长后,他在寝室的床铺也是1号床,离门口最近。如此安排,也是为了一旦有警情,能第一时间冲出去,第一时间上1号车,尽最快速度做好救援准备。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3)

万惠文同志生前出警归来。

“救援行动中,他总是叮嘱我们:跟在我后面,遇到危险的话,我喊你跑你就跑。”同寝室的队友彭茗达回忆。

消防员冉浩,是2020年万惠文亲自带的新兵。刚入队,高强度的训练,让新兵们有些不适应。

每次这个时候,“马哥”没有对他们劈头盖面地批评,而是站在他们旁边,陪着他们一起跑、一起练,鼓励他们:“我比你们年龄要大得多,我都可以,你们肯定也可以,别放弃!”

替换队友进入火场

他没来得及吃最后一顿晚饭

自8月11日出警以来,“马哥”来不及带走的手机,在不停地震动着,999 条微信消息,都在焦急呼喊着他,只是手机那头,他们再也等不到回应。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4)

万惠文同志生前在灭火作战间隙吃盒饭。

让队友申胜琪最难受的,是他的“马哥”竟然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

当天出警,申胜琪负责后勤保障,看到“马哥”那一组轮换休息时,赶紧给他们拿盒饭。

“‘马哥’当时太累了,又热得遭不住,上衣解开后,整个人直接瘫坐在地上,我拿给他盒饭,他说吃不下,等会儿再吃。”但是,随手放在一旁的盒饭,在“马哥”主动替换队友,进入火场侦查后,就再也没有等到它的主人。

“每次都是他照顾我们,可最后一顿晚饭,我都没能让他好好吃。”申胜琪说,平日里,“马哥”对大家的照顾事无巨细,帮这个查考试复习资料、帮那个整理培训笔记,教新人整理内务、做清洁,带着大家跑步、训练……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5)

万惠文同志生前训练照。

常年的战斗训练经历让万惠文身上多处留下伤疤,他却说,这是令人骄傲的纪念,是“蓝朋友”最好的“勋章”。参加工作近11年来,万惠文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7次,是特勤“尖刀”队伍中“尖刀”。

“共事10年,他是真的以队为家,我们不是家人,也胜似家人了。”重庆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南坪东路站站长蒋丹在回忆起和万惠文过往相处的日子时,失声痛哭。

“这次出警,我跟他一起两进两出带队侦查,带他出去,却没能带他活着回来。”蒋丹语气哽咽,“直到最后一刻,我们仍在祈祷奇迹发生,太不真实了,至今都无法接受......”

一直默默资助贫困儿童

他却从未对人说过

“他生活很节俭,却是个特别有爱心的人。”队友王波说,大家在整理物品的时候,才看到了万惠文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的证书,原来他一直都在默默地帮助孩子们,却从来没跟大家说过。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6)

万惠文同志生前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的证书。

后来大家了解得知,多年来万惠文一直坚持每月从有限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默默无闻地资助偏远地区贫困儿童,以平凡善举照亮孩子们的前程路途。

每逢节假日,他也常与战友们一起到敬老院打扫卫生、给老人理发、陪孤寡老人唠嗑。

他热心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每次义务献血总是第一个报名,每当辖区用水紧缺总是第一个承担起送水任务。

平常救助的流浪猫如果没人领养,他都会买猫粮先照顾着,消防站里被他添置了好几个猫窝。

他走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他连最后一顿晚饭都没来得及吃)(7)

万惠文同志生前收养的3只流浪猫。

明年转业多陪伴家人

他有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心愿

黔江支队舟白特勤消防站四班班长陈炼,是11年前曾与万惠文一同参加新训的队友。

今年7月篮球赛偶遇时,他们聊起了各自对家庭未来的打算。

“消防员满12年就可以申请转业,今年已经11年了。他说结婚2年来,和妻子离得太远,一年见面的次数不多,明年打算转业回山东,多陪伴家庭,也希望有个孩子。”陈炼回忆,万惠文谈到这些时,脸上的笑容充满期盼。

而如今,这已成为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心愿......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来源: 重庆晨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