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陶渊明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的)

陶渊明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的)意思是说,最初到达桃花源的人们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于是带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就再没出去,“息交绝游”,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一切往来。武陵郡的这个渔人听那里的人们说道:“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里有辽阔而平坦的土地,房屋鳞次栉比地排列,家家有肥沃的土地,桑竹绿植环绕着清泉瑶池,道路通途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鸡鸣狗吠,人们在田间劳动耕种,男女老少在这里生活得怡然自得……这是一个人人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更重要的是没有战乱的美好社会。关于作者为什么写这首《桃花源记》的理由,其实也是关于为什么会产生桃花源这么一个世外桃源的回答。

东晋末年,田园诗人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的)(1)

这篇散文以武陵郡的某个打渔为生的人无意中闯入一片桃花林,继而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为线索。借打渔者亲眼所见之景而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构筑了一个美好的乌托邦世界。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陶渊明写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有辽阔而平坦的土地,房屋鳞次栉比地排列,家家有肥沃的土地,桑竹绿植环绕着清泉瑶池,道路通途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鸡鸣狗吠,人们在田间劳动耕种,男女老少在这里生活得怡然自得……

这是一个人人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更重要的是没有战乱的美好社会。

陶渊明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的)(2)

关于作者为什么写这首《桃花源记》的理由,其实也是关于为什么会产生桃花源这么一个世外桃源的回答。

武陵郡的这个渔人听那里的人们说道:“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意思是说,最初到达桃花源的人们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于是带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就再没出去,“息交绝游”,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一切往来。

可见,躲避战乱是最根本的原因。

人们恐惧战争的破坏性,为在战乱中逃命才来到这里。

从历史背景来看,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饱经战乱之苦的年代。

汉朝末年以后,历史上就动乱不断,百姓辗转在兵灾战祸的威胁下,随时都可能家破人亡;西晋灭亡,南北分裂后,北方处在五胡十六国的相互攻杀之中,农民没有办法只好拖家带口,与众人一同逃往深山避难避乱。

陶渊明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的)(3)

令人欣喜的是,《桃花源记》中蕴含了一种朴素的自由和平等思想。“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那里的人们问这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了?

渔人想,他们都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说给他们听,但众人听后都惋惜哀叹,并未太在意,随后就各家拿酒拿食与他同吃。

可见,在他们的世界里,阶级、君臣之别都不见了,每个人都过着同样的日子,没有丑恶残酷的权力斗争。

陶渊明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的)(4)

从现实来看,陶渊明对仕途感到绝望,他在官场所经历的失望改变了他以往对仕途的期待。

他认为官场庸俗而污浊,更有可怕的黑暗阴谋和残酷屠杀对他的威胁。因此,当他把自己的期待和愿望写入《桃花源记》时,无意间也构想了一个朴素的“无政府”的社会。

陶渊明向往如果有这样一个世界就好了:

与世隔绝,人们可以安居乐业,没有勾心斗角的权力角逐,所以他构想了桃花源这样一个乌托邦世界。

但是,陶渊明构筑的理想国其实是面向过去而非面向未来的。他并非是凭空想象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是仍然受限于过去的现实的经验。

其一,对世外桃源的外形仍然来自现实。

当我们去读《桃花源记》的时候,会发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例如,他对桃花源的描述就与他在其著名的《归园田居》一诗中的描述一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犬吠深巷里,鸡鸣桑树巅。

其二、世外桃源里中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样来自于现实的过去的生活。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他向往的那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正是先秦时代就宣扬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社会。

同时,这也是陶渊明在经历了人生的一切灰暗之后,对少年时代那种淳朴坦率生活的怀念,他早期创作的《杂诗》中就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因而,他的理想国也充满着他对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黄金时代—少年时代—的追忆和感怀。

陶渊明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陶渊明的)(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