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拿破仑被谁打败的(含泪送别拿破仑等待清算)
法国的拿破仑被谁打败的(含泪送别拿破仑等待清算)如何处理法国,成了一个大难题,也让欧洲列强纠结不已,不知该如何办。留下的烂摊子也还在啊?一看拿破仑又一次退位,吃过流放太近亏的英国人立马动手,将这个瘟神远远地送到了圣赫勒拿岛,住在了一个鸟不拉屎的喷泉边。做完这一切后,欧洲所有君主国都松了一口气,这祸害终于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拿破仑走远了法国还在啊。
1815年法国战败,含泪送别拿破仑等待清算,为何逃过一劫1815年的法国,是悲催的多事之秋时代,那年的6月18日,偷渡回来重新带领法国的拿破仑大帝,在滑铁卢带领精锐法军,惨败在反法同盟联军手中,就此失去了恢复帝国的机会。
拿破仑悲剧了,英国人威灵顿公爵成了英雄,俄国人亚历山大一世成了联军主心骨。
一场人心错落的差异之后,百日王朝落下帷幕,拿破仑也在王朝落幕后,选择婉拒依旧支持自己的法国人。
(皇帝的骄傲)
不愿牺牲法国利益的他,带着遗憾宣布退位。一看拿破仑又一次退位,吃过流放太近亏的英国人立马动手,将这个瘟神远远地送到了圣赫勒拿岛,住在了一个鸟不拉屎的喷泉边。
做完这一切后,欧洲所有君主国都松了一口气,这祸害终于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但拿破仑走远了法国还在啊。
留下的烂摊子也还在啊?
如何处理法国,成了一个大难题,也让欧洲列强纠结不已,不知该如何办。
为啥咧?因为拿破仑虎倒雄风在。
法国人那个时候也还没有又浪又慢。
反而是一群疯子。
(维也纳会议)
看似歌舞升平的维也纳会议现场,无数人闲暇之余,都在诉说拿破仑的神勇。在这场持续20多年,接连7次的反法同盟战争中,他们屡战屡败,一个个都有了恐法症,也引发了一系列恶果。
英国人深陷拿破仑战争的同时,还在头疼北美问题,不肖子孙美国在独立之后安分没几天,就开始寻思吞并加拿大,从1812年开始搞事,最近才消停点,英国苦啊。
欧洲迎战拿破仑,北美洲还要战美。
普鲁士在舔砥伤口,耶拿战役的惨败记忆犹新,带伤坚持战斗的布吕歇尔也处于脆弱状态,一直心神不宁,害怕一早上醒来,就听见拿破仑回来的消息。
跟普鲁士一样,奥地利外相梅特涅一边在寻思如何拿回帝国皇冠,一边在想咋让弱势的奥地利收获胜利果实。
(冬将军)
这群人各有各的苦楚,而其中最苦的人非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莫属。1812年50万法军的远征,让沙皇陛下心有余悸,莫斯科的大火,惨败的灰色大军,逃亡路上无尽战死冻死者的尸体,铸造成的人墙,成了沙皇噩梦的源头。
那个苦寒冬日,沙皇用坚壁清野熬过了拿破仑的进攻,也逆转了整个战局。
可这恐怖的记忆,依旧是永恒的。
永恒记忆之后,是欧洲皇室的颤抖,拿破仑太厉害了。
随这感叹而来的,还有法国人的革命精神太过犀利,太过致命,太过离经叛道。
欧洲长久地分封制,让欧洲的战争拥有所谓的骑士精神和王不杀王的传统。
贵族和国王被俘了,都是可以用钱弄回来的,大家祖上都是亲戚吗。
(帝王断头台)
但法国大革命完全不一样啊。一场革命之后,路易十六夫妇死在屠刀之下,等于破坏了欧洲封建王国和帝王之间的游戏规则。
这才是让欧洲君主们最害怕的事情。
自己主导的国际规则,在大革命之后,面对精神法国人时,失效了。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答案是革命啊。
那么灭亡法国,能防范大革命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被肢解和分裂的法国,将成为欧洲暴风眼。
这暴风眼还实力不俗。
它是欧洲人口最多,本土领土最大,民众意志最强的国家。
这样的法国,即便战败也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国度,一个甘为鱼肉的国度,一个容不得刺激的国度,一个刺激了就会发狂的国度。
这也是有历史教训在前的。
(法国民众)
大革命和拿破仑为何会出现?就跟英国的打压还有普鲁士的切身威胁有关。在这威胁之下,法国从独霸欧洲的路易十四时代,走进了需要找盟友制衡欧陆,以便争夺世界殖民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法国转而选择同神罗哈布斯堡王朝联盟,在欧陆借助奥地利力量制衡新崛起的普鲁士威胁,顺带跟普鲁士背后的金主和支持者英国争霸海洋。
可是这基于霸权争夺而起的外交政策转向,却给法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跟英国竞争,法国因为陆权、海权兼顾,一直力有不逮,反而渐渐有压制不住普鲁士的势头。
简言之,要压制的普鲁士没有压制住,反而让普鲁士跟沙皇俄国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获得了连接东西普鲁士的波兰走廊,完成了国土的整合。
跟英国争霸战果不俗,路易十五的全情投入,让美国收获了独立,成了美国国父,也让英国失去了北美。
但是这成果,也让法国深陷战争之中,掏空了身体,财政状况危险。
最后这财政困境,还让法国失去了干涉荷兰内乱的机会,让普鲁士捡了便宜,也让法国威望扫地。
(法国王室)
争霸不利,财政亏空,威信扫地。这三重打击,让骄傲的法国人受不了。
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开始蠢蠢欲动。
最后在三级会议的不公,还有皇室的贪婪之后,终于引发了大革命,也为欧洲放出了致命的洪水猛兽。
洪水猛兽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法国国王夫妇走上断头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交出皇冠,自降成奥地利国王,普鲁士被打得差点亡国,割地赔款成了病猫。
封建制和分封体系,也在这冲击之下摇摇欲坠,还要时刻担忧国内的纷繁问题。
得不偿失啊,得不偿失。
思索过后,不在刺激法国,让还没浪漫的法国人别发疯才是正经事。
自觉找到问题根源的四大国,就这么心照不宣地践行了,“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法国处理意见。
弄了一个稳妥的,不刺激法国的方案,目的是,别打了,消停点,这样最安全。
(战争狂飙)
基于此建立的维也纳体系,也成了拿破仑战争后的国际新格局。这个格局的主导国则是沙皇俄国。
成了主导国之后,沙皇俄国为了找队友,还跟打边鼓的奥地利和普鲁士结成了:神圣同盟。
神圣同盟缔结的当年,英国也觉得弄个大革命防线很有必要,就参与了神圣同盟,弄了“四国同盟条约”。
四大国联合遏制大革命的风潮,这其中作为主力军的沙皇俄国,也就有了欧洲宪兵的称号,进入了罗曼洛夫王朝在欧洲世界最风光的30年。
那么四大国对法国领土真的没想法?为了防范法国死灰复燃,他们又做了啥努力?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看应对了。
当时主导反法同盟的四大国中,最大的金主当然是英国,除了给钱,英国还出兵。
话语权无疑最大,其次就是在决定性战役中付出巨大贡献,兵员多到没边的沙俄。
至于奥地利和普鲁士,这两个德意志邦国,话语权受限于国家体量,小了很多。
(皇帝阴影)
这就让四大国有了错位差异。贡献大的对法国领土没需要,贡献小的看老大、老二不拿,自己好意思拿吗?
英国是长久的离岸国家,跟法国纠结几百年,最后选择了彻底退出欧洲大陆,致力于海军建设和海外扩展。
这个政策反而让英国摆脱了欧陆斗争,收获了超然世外的欧陆裁决者角色。
用搅屎棍政策就能牵扯欧洲主要对手,这个时候让他们提出对法国的领土诉求,除了对殖民地有点兴趣,法国本土,英国没兴趣,也不愿意要这样的烫手山芋。
至于沙皇俄国。
有土地收集癖好的俄国人当然有兴趣,但现实条件却不允许啊。
这点看地图就懂了,法国跟沙皇俄国隔的距离可不近,横跨了整个中欧的神罗版图(德意志邦国包含奥地利和普鲁士),还有英国的小弟低地国家荷兰夹在中间。
你说他咋过去?咋开口吞并?
在欧洲大陆战争不断的时候,弄一个飞地在远方,不是找抽是啥?
于是,俄国也有了不诉求法国本土的必要条件,管不了,过不去。
那么普鲁士和奥地利咧?或许有胃口,可是各有各的问题。
奥地利是牙口不好。
本来就是通过联姻获得的国土,向心力不咋滴,这时候要是加一块喜欢闹事的法国人为主的领土,不等于给自己的国土种降头吗。
真要干了这事,带歪了自己国土上的少数民族,自己估计也要喝一壶?
这样的亏本买卖,奥地利肯定不干。
给普鲁士也有问题。
中欧不能出现强权,是当时欧洲大国共识,要是压制了法国,却促成了普鲁士强大,英国和俄国,甚至奥地利也会担忧。
军人国度的强悍必须有上限,不能让普鲁士扩张太快。
这各有算计的大国众生相,就让法国曾经的波旁王朝复活了。共和国不可取,强人不能要,还是原来的法国皇室来吧。
可波旁王朝虽然复辟了,但不防范也是不行的。
于是,后手来了。
法国上面,有四大国扶持起来的中等强国荷兰联合王国,法国下面也有一个实力不俗的撒丁王国。
这两个国家上下配合,成了战略缓冲。除了这两个中等强国之外,四强中最弱的普鲁士,也有遏制法国的使命。
三国夹击,就是为了防范法国,这个灭不了的顽强国度。
(时局)
由此可见,《维也纳合约》明面上看,似乎是为了清算拿破仑惩罚法国,实质上看其实是为了终结自1792年开始,持续 23年的革命烽火。
一个妥协后的合约,用不算苛刻的方式,换来所有国家的谅解,进而让饱经磨难的欧洲君主国休息,才是最终目的。
正因为这合约的温和性,才让欧洲在,“维也纳体系”下,维护了近一个世纪的相对和平时期。
这体系,从效果上看,跟一战结束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最后总结就是:让法国获得宽大处理的,是法国人的奋战,是拿破仑的英武,也是四大国恐惧之后的知止。
而知止的根源,跟一个著名的话语有关。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因为法国英雄来过,他带来了新思想,也带来了一个时代无与伦比的锐气。
唯一可惜的是,这锐气再后来没了。
拿破仑之后法国再无拿破仑。
唯一的半个真男人,只有戴高乐,直到今日依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