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任正非灰度(任正非的灰度哲学)

任正非灰度(任正非的灰度哲学)《庄子·应帝王》说了一个混沌的故事:一、溯源灰度哲学1996年,有一次在保加利亚雪山脚下散步,任正非忽然问刚回到华为不久的梁国世:“你知道华为公司为什么能成功吗?”梁国世心中一喜,赶紧回应:“我刚来华为,怎能悟出这般深奥的道理。您说,为什么呢?”任正非答道:“中庸之道。”或许,从这时开始,任正非就已经建立起了他的重要管理理念:灰度哲学。

文/谭长春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任正非

任正非所讲的灰度,确实包含了非常深厚的哲学思想:如果我们单纯用“对”和“错”去判断事情,总是会有失偏颇的。

1996年,有一次在保加利亚雪山脚下散步,任正非忽然问刚回到华为不久的梁国世:“你知道华为公司为什么能成功吗?”梁国世心中一喜,赶紧回应:“我刚来华为,怎能悟出这般深奥的道理。您说,为什么呢?”

任正非答道:“中庸之道。”

或许,从这时开始,任正非就已经建立起了他的重要管理理念:灰度哲学。

一、溯源灰度哲学

《庄子·应帝王》说了一个混沌的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南海北海之帝,代表了人世间的人们,整天忙碌。

混沌大帝无眼、无耳、无鼻、无嘴,对谁都有无尽的爱,对谁都包容。

南北两帝,深受其恩惠,就聚在一起商量怎么报答混沌大帝。人人都长了七窍,双眼、双耳、鼻子、嘴巴、肛门呼吸吃拉东西。可是混沌大帝一样都没有。

为了让混沌大帝可以像他们一样,能够体验到有双眼、双耳、双鼻孔、一张嘴和一个肛门的乐趣,他们排出万难,开始给混沌大帝每天凿一窍,凿了七天,结果第七天,混沌大帝死了。

谁害死了混沌大帝?是“倏忽”二帝各有着很强预设的心。按照他们的预设,混沌大帝黑白不分,善恶不明。他们想让混沌大帝拥有同他们一样,善良却杀死了混沌大帝。

顺其自然。这就是庄子说的天下大道。

二、灰度哲学哲理分析

现实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现实中的人也并不是非善即恶、非敌即友,因为这些都可以随时转化的。

所以,如果我们单纯用“对”和“错”去判断事情,总是会有失偏颇的。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多么聪明、勤奋,而是在于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不偏不倚,时刻都能找到那个平衡点。作为领导人,就要深深敬畏人的这种可能性空间。

灰度思维,才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维模式。

因为真实的世界不是棱角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圆润的,混沌的,无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随时可以变成白,白随时可以变成黑,这就是灰度。

三、一个领导的水平就看灰度

任正非: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面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任正非推崇灰度哲学,他信奉“合二为一”,而不是黑白不两立的“一分为二”;正是在灰度理论的支配下,任正非强调开放与妥协,崇尚合作精神与建设性。

在这方面,任正非可以说进行了自己的深入思考。虽可能不一定有与西方进行管理哲学对比,但确实与西方有明显的不同:

西方社会是二元社会,很多事情都是对立的:要么是对,要么是错。而中国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有了一个三、有万物生长,所以很多事物不是对立的,而是并存的。

因此,西方人做事总是求个对错,而中国人做事总是在把握分寸,为人处世的精髓在于对尺度的把握。善于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艺术。

善于进行灰度领导与灰度管理,才是东方商业文明与企业管理最重要的艺术。

四、《华为基本法》与灰度哲学

我们可来简单总结一下任正非在《华为基本法》中的部分灰度哲学要点:

1、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那块板。

2、对事负责与对人负责是有区别的,一是扩张系统,一是收敛系统。

3、要创新,不盲目创新。

4、面对变革要有平常心。

5、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

6、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

7、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

8、这里的文化,不仅仅包含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华为基本法》充满了这样的段式:“我们既要如何,又要如何……”处处可见悖论,却也好像处处可见闭环。这可能就是任正非灰度哲学的最初显现。

五、企业治理与灰度哲学

任正非说:“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我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提倡系统性思维。”“华为既反对经验主义,也反对教条主义”,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经验”只要不僵化成“经验主义”,“教条”只要不推进成“教条主义”,还是不能一概否定的。

如下这些,就是企业治理在灰度哲学上的一些体现:

如华为推行员工持股,但是却不能流通。如辞职等等一些条件限制,甚至还得退回。

如任正非崇尚科学管理,但在科学管理之前及自始至终,却推行思想权、文化权的管理。

如华为崇尚均衡是生产力最有效的形态,却《华为基本法》的核心思想却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聚焦主航道。

推崇英雄,却极力反对个人英雄,主张集体英雄主义。

人力资源的考核激励,也是既实施KPI,在OKR被专家推出与业界认同之际,也积极进行试点实施。

......

六、灰度管理哲学,无边界管理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多么聪明、勤奋,而是在于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时刻都能找到那个平衡点。

任正非:“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他还说:“不要嫉恶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没有人没有问题。”

人生的本质,是要在灰度中寻找光明。灰度的本质,就是时刻怀着开放的心态动态的去认知事物,永远做好接纳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勇于面对不确定因素,均衡——失衡——再均衡,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善于平衡局面,是最高境界的管理艺术。

无穷性的灰度,给华为文化植入了一种开放、妥协和包容的灵魂。放下自己,抱素守朴,以无形驭有形,无为而无不为。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华为的文化核心很简单,就是这三句话。

“华为文化不是具体的东西,不是数学公式,也不是方程式,它没有边界。也不能说华为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是模糊的。”

任正非灰度(任正非的灰度哲学)(1)

七、学不来华为,可能因不懂任正非的“灰度”

常人只看到任正非火暴的性格,偏执狂似的颠覆,刻骨铭心的超越,却不知道,偏离只是表象。真正活在他内心的,是一刻接一刻的回归,一刻接一刻的平衡。

不清晰,成长性,可能性或无常,可以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我们理解灰度的重要维度。

比如华为的市场和销售能力可谓强大无比,华为的狼性文化也是深入人心,但华为也并不是总在进攻,欲致竞争对手与死地。

实际上,华为提倡的是生态的共赢,它们把同行中的对手称作“友商”。

如果只是四处燃起战火,制造矛盾,华为一定不会成为一家被世界尊重的跨国公司。

在欧洲,在美洲,在非洲,在亚洲,华为和同行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而要实现这种共赢的状态,妥协、宽容与开放的灰度哲学,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一次在任正非办公室,任正非被问:“任总,未来对华为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任正非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是我,是我们的成功,是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自豪,我们自傲,我们自闭!”

这,就是灰度。

谭长春老师:

曾就职于全球四大第一国际品牌及全球第一定制市场公司,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网易财经名家,福布斯全球战略研究专家。基于《华为基本法》的【企业基本法】建设发起人,新一代华为研究学者与管理实践推动者。北大清华人大交大等管理与营销类客座教授。《企业管理》《企业家》杂志专栏作者。

2022.10.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