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教养(为人父母最大的自律)
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教养(为人父母最大的自律)汤蓓在她的书《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中讲道,木桶原理一直被用于劝说学生们要“补短”和不要偏科,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也都深信不疑,认为所有的科目都要学好,但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原理让我们一直以来都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短处”上,对自己是如此,对孩子亦是如此,我们一直在跟自己的缺点较劲,也要求孩子努力弥补短处,却对“长处”视而不见。孩子在这些话语里,感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轻视、贬低、失望,甚至是羞辱和不被认同,从而造成孩子价值感缺乏,自卑感爆棚,在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跟前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孩子要么自暴自弃,要么变得争强好胜,不懂合作,这绝对不是父母们所希望的结果。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01 别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不要总是把“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再看看你”“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玩意儿”“你怎么就这么笨,这么懒,这么不开窍”“你这辈子不是来报恩的,而是来报仇的”等等这些
“六一”儿童节,本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但是一大早,楼上又传来“砰砰嗙嗙、咣当哗啦”摔东西的声音,偶尔还夹杂着年轻的妈妈歇斯底里的怒吼声和孩子的哭泣声。
自从搬进这个房子,两年时间里,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的战争就会发生一次,每次战争发生的时候,我都心惊胆战。每次在电梯里遇见,楼上的小男孩总是低着头,不说话,他妈妈让他打招呼,他也只是怯怯地抬头朝其他人微微笑一下,然后马上低头。
时间久了,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也就渐渐熟悉起来,他妈妈开始跟邻居们吐槽儿子的各种不省心。每每这个时候,孩子就把头低得更低,脸颊涨红,一句话都不说。
作为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对孩子的评价,在孩子的心里会烙下深刻的烙印,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影响,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生的伤。因此,管住自己的嘴,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自律。
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01 别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不要总是把“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再看看你”“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玩意儿”“你怎么就这么笨,这么懒,这么不开窍”“你这辈子不是来报恩的,而是来报仇的”等等这些话挂在嘴边,很多时候父母说这些话或许本意是想激励孩子变得努力上进,初心虽好,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孩子在这些话语里,感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轻视、贬低、失望,甚至是羞辱和不被认同,从而造成孩子价值感缺乏,自卑感爆棚,在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跟前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孩子要么自暴自弃,要么变得争强好胜,不懂合作,这绝对不是父母们所希望的结果。
汤蓓在她的书《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中讲道,木桶原理一直被用于劝说学生们要“补短”和不要偏科,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也都深信不疑,认为所有的科目都要学好,但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原理让我们一直以来都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短处”上,对自己是如此,对孩子亦是如此,我们一直在跟自己的缺点较劲,也要求孩子努力弥补短处,却对“长处”视而不见。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年轻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也是严重的偏科,在一些老师眼里他是天才,在另一些老师眼里,他简直一无是处,幸运的是在如何处理毛泽东偏科的争执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长最终选择了尊重其个性,放手让其发展,后来的历史让我们清晰地知道,偏科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伟人。
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为父母,我们应该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天赋,然后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02 不要总把“为你好”强加在孩子身上。
“你太瘦了,要多吃点”“多喝点牛奶才能长高”“运动服和运动鞋就挺舒服的,学生就该有个学生的样子”“写作业利索点,别磨蹭,浪费时间”“把你那些乱七八糟的爱好收一收,别影响学习”“这个周末开始去上英语、作文和奥数补习班”“女孩子应该有点才艺,所以给你报了舞蹈课和古筝课”“你是男孩子,去学个跆拳道”“你的那个朋友,我不喜欢,你别跟他走得太近”……
父母总是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未来交友等等全方位地为孩子“指引”方向,看似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贴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不是被爱,而是被控制,他们无福消受父母这样全方位的“爱”,他们一方面不想违背自己的意愿,总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另一方面又不想让父母伤心失望,不得不一次次让自己陷入矛盾。长此以往,孩子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自主权和控制,变成了任由父母摆布的傀儡,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让父母开心,为父母争得荣耀。
这样长大的孩子,就和《优秀的绵羊》一书中那些优秀的绵羊们一样,他们即使在人们眼中都很优秀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成长路上的每一次选择都是由父母作主,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父母为他们选择的这条路上,一直跑,一直跑,不能停下,不能输,不能丢父母的脸,不能失去自己身上“优秀”的标签。
03 不要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推给孩子。
“为了你,我才没有离婚”“为了你,我放弃了工作”“我把所有的精力和钱都花在了你身上,自己啥也舍不得”“要不是因为你这么没出息,你爸也不会离开我们”。大多数父母们这样说,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听话懂事,无非是恨铁不成钢,事实上,当父母们这样做时,是把自己生活的众多不如意都推到了孩子身上,让他们从小就背负着一道道沉重的枷锁,当他们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满意时,他们会陷入自责、愧疚,甚至觉得父母的不幸福,是因为自己的存在,他们拼命想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却终归得不到。
之前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母亲离婚后跟儿子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清苦,母亲把所有的精力和仅有的钱都花在儿子身上,在这位母亲的心里,儿子是她的未来和希望,也是自己活着的唯一信念。
有一次,儿子考试没有考好,母亲责骂儿子,两个人吵了起来,母亲因为儿子顶嘴而大哭,“这么多年,为了你,我把放弃所有的一切,家里的钱也先紧着你花,自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用的都是最便宜的护肤品,这些你都看不见吗?”后面就是一大堆心酸的历史。
在她声泪俱下的控诉中,儿子像疯了一样,大喊着,“你为什么要生下我,既然我让你这么痛苦,那我去死好了”,说着冲进厨房找菜刀。母亲吓坏了,跟着冲进厨房,紧紧抱住儿子,一边跟儿子说对不起,一边制止儿子自杀的行为。
身为父母,有时候我们确实生活得很辛苦,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些不如意不是孩子造成的。我们要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孩子,用自己的“牺牲”来威胁孩子替我们的不幸买单。
04 写在最后
当一幕幕悲剧发生时,很多人会说,这些话都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语言,我们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是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而事实是,这些看似平常、随意的语言,却在潜移默化地给孩子许多不好的暗示,一点一点地瓦解着孩子的人格和内在,让他们越来越相信,这些都是真的,相信自己不如别人,相信父母永远是对的,相信是自己的存在让父母承受不幸,以至于最后终于让一切都如父母们所说的一切成为事实,验证着父母的话。
我们回想一下,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希望,他们每一个都是可爱的天使,之所以后来变得不可爱了,是因为父母们在孩子长大一些后,就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们,用挑剔的语言刺激和引导他们,让天使渐渐丧失了可爱的天性。
所以,为人父母,要想让孩子变得更好,就要先管住自己的嘴。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