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如何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如何发展)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基于广州市不同类型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实践案例,分析社区志愿服务的价值和作用,了解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创新发展遇到的瓶颈,创新性撰写了论文《广州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发展研究》,就推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被收录入《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0)》,为广州市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研究数据及经验分析,促进树立志愿服务“广州样本”。志愿服务事业需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据《报告(2020)》显示,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呈现五大亮点:一是党员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社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二是广州社区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三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升级,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是“社工 慈善 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三
社区志愿服务的战略定位是广州“慈善之城”和“志愿之城”建设的基础工程、广州“幸福社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形式和路径。
2月初,在市民政局指导下,由市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广州志愿服务联合会、市志愿者协会,组织全市多位志愿服务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志愿服务工作者参与编写的《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2020)》)正式发布。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0)》是广州市首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行业性报告,全面梳理了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状况,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在内外部发展的新环境下提出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态势。
全面展示社区志愿服务“广州经验”
据《报告(2020)》显示,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呈现五大亮点:一是党员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社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二是广州社区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三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升级,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是“社工 慈善 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三大主体优势发挥明显;五是“初老服务老老”志愿服务模式进一步夯实,社区互助养老体系初见雏形。
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自2019年起积极推动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与服务,建立起“党建 志愿服务”的新机制。《报告(2020)》提到,截至目前,全市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达26万多人,共建立1925支党员服务队,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6800多次。
此外,广州市发挥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平台作用,积极探索与实践社区志愿服务,通过社会化运作、专业化运作和系统化运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 社会运作 公众参与”的运作机制、“扎根社区 聚焦民生 供需并重”的服务机制和“物资激励 荣誉激励 持续公益”的长效机制。接下来,广州市将全面推开广州公益“时间银行”,不断推动“社工 慈善 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为进一步夯实“初老服务老老”模式助力。
志愿服务事业需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基于广州市不同类型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实践案例,分析社区志愿服务的价值和作用,了解当前社区志愿服务创新发展遇到的瓶颈,创新性撰写了论文《广州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发展研究》,就推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被收录入《广州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0)》,为广州市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研究数据及经验分析,促进树立志愿服务“广州样本”。
《广州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发展研究》指出,当前,广州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贴近性、适用性和综合性方面 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复杂的人口结构及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广州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对其创新开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志愿者主体建设、运作机制和专业人才”“志愿服务完整系统生态链”“志愿服务项目过程管理及宣导”“志愿服务的文化建设及相关研究”等方面仍需加码。
该研究指出,未来,广州志愿服务事业需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创建“专业社会服务 社工 社区”的三级联动系统,为社工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增能、赋能;用好现有的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互联网 志愿服务项目创新管理;健全志愿服务内外部制度体系。此外,广州可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和氛围,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全面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赞 通讯员 社促会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