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自贸区文献中心)
琶洲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自贸区文献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区新图书馆推出基于人脸数据库为支撑的刷脸办证借还业务、AR眼镜个性化服务模式、资源导航系统、机器人自助分拣系统、石墨烯材料电子纸应用“五大创新技术应用成果”。其中,资源导航系统和AR眼镜个性化服务模式两项为全国业内首创。其中,书山外文馆分为外文原版图书阅览区和读者活动区,馆藏约有3万册外文原版图书,主要满足大湾区外籍人士和中文读者对外文图书的阅读需求;其建筑造型呈阶梯状分布,通过层层向上的阶梯,营造出“书山”的意境。南沙区新图书馆位于南沙蕉门河城市客厅,外形似一方端正的砚台。全馆共六层,分为地上四层,地下二层。南沙区新图书馆外形似一方端正的砚台。首层包括公共大厅、总服务台、亲子阅读区和视障阅读室。二层、三层主要为中外文图书借阅区,电子阅览区。四层为特藏馆。负一层设有报告厅、多功能室、广州购书中心•南沙等。此外,新图书馆还特别提供了6个功能室、1个音乐馆和1个书山外文馆。
南都讯12月1日,南沙区新图书馆开馆试运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新馆正门广场举行。自12月2日起,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南沙图书馆”的“服务”栏目中“入馆预约”进行预约,每天可预约名额为1000人,周六日分别为1500人。每个预约成功的成人读者可携带2名14周岁以下的儿童入馆。
据悉,开馆后新馆对外开馆试运行时间为半年,试运行首月开放时间为9点至17点;从2021年1月1日起,开放时间为9点至21点,逢周三闭馆。
记者了解到,南沙区新图书馆运用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让“人工智能”与图书馆业务深度融合,并着力打造首个自贸区特色图书馆,建设自贸区文献中心。
打造首个自贸区特色图书馆,推出五大创新技术应用成果
南沙区新图书馆位于南沙蕉门河城市客厅,外形似一方端正的砚台。全馆共六层,分为地上四层,地下二层。
南沙区新图书馆外形似一方端正的砚台。
首层包括公共大厅、总服务台、亲子阅读区和视障阅读室。二层、三层主要为中外文图书借阅区,电子阅览区。四层为特藏馆。负一层设有报告厅、多功能室、广州购书中心•南沙等。此外,新图书馆还特别提供了6个功能室、1个音乐馆和1个书山外文馆。
其中,书山外文馆分为外文原版图书阅览区和读者活动区,馆藏约有3万册外文原版图书,主要满足大湾区外籍人士和中文读者对外文图书的阅读需求;其建筑造型呈阶梯状分布,通过层层向上的阶梯,营造出“书山”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区新图书馆推出基于人脸数据库为支撑的刷脸办证借还业务、AR眼镜个性化服务模式、资源导航系统、机器人自助分拣系统、石墨烯材料电子纸应用“五大创新技术应用成果”。其中,资源导航系统和AR眼镜个性化服务模式两项为全国业内首创。
“南沙图书馆管理员在日常的流动服务中,会佩戴特殊的‘AR眼镜’。馆员可通过眼镜,显示以人脸注册的读者基本业务信息,读取这些信息后,馆员可主动为读者推荐符合读者个人阅读喜好的书目、提醒读者预约的活动等。”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图书馆将地磁定位技术与图书馆资源导航服务深度融合,读者可以通过“导航”小程序,自助查找馆内的不同区域或查询图书,导航定位误差在1米之内。
南沙区新图书馆馆内陈设。
“南沙区新图书馆相比旧馆建筑面积扩大了4倍,藏书量也多了一倍。” 南沙区图书馆副馆长杨焱表示,南沙新图书馆刚好在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内,未来计划做自贸区文献中心,收集国内外关于自贸区的文献研究。
曾在方舱医院展出的“等一朵花开”抗疫漫画展启动
随着新馆开放,首场阅读推广活动“等一朵花开”抗疫漫画展正式启动。该漫画展作品是小林老师(林帝浣)在今年初为了武汉抗疫而创作,在抗疫前线方舱医院展出,曾带给医务工作者和疫情患者们阳光和力量。其中 有9幅作品是在方舱医院展出的原件作品。此次画展一共展出35幅作品,展期将持续到12月13日。
南沙区新图书馆开馆试运行启动活动。
小林老师本名林帝浣,他以一组“二十四节气”国画打动联合国评委,助力中国节气文化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他也是《中国诗词大会》舞台背景绘制者,他的漫画作品风趣治愈,被称为“当代丰子恺”。当天活动上,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洪旻琪向小林老师颁发“南沙区文化推广大使”聘书,正式聘请小林老师成为南沙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形象代言人。
“小林老师也参与了南沙区新图书馆的logo及吉祥物设计。” 杨焱表示,南沙区文化推广大使的设立有助于南沙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给南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服务和体验。
防疫常态化期间进馆贴士
1. 所有读者进馆前需出示穗康码;已预约读者出示穗康码后,扫码签到进馆,离馆后扫码离馆。
2. 进馆读者请佩戴口罩,听从工作人员指引测温、过安检后进馆。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刘雅菲 通讯员 郭安 陆涛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实习生 陈俏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