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特色农业助农增收(有生活台州农业经营主体的70年蝶变)
台州特色农业助农增收(有生活台州农业经营主体的70年蝶变)怎样才能让一个纯农业地区进行工业化蜕变?台州人民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两水一加”,培育了以“两水”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截至2018年底,全市签订流转合同21.31万份,涉及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95.2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177.34万亩的53.69%。土地承包到户的责任制,把农民的权责利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临海市良种场前身为台州地区公安系统劳改农场,上世纪80年代,长期的大锅饭让农场陷入了底子薄、负担重、亏损大、冗员多的局面。面对困境,临海市良种场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实现了从传统办场模式到现代农场的转换变型,从以前仅几百万元固定资产、人员工资贷款发放,到现在资产市值超10亿元,职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临海市良种场的发展,引领了台州国有农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台州
数字看发展
从吃大锅饭到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土地经营权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从单打独斗到合作经营……新中国成立以来,台州农业产业化之路在摸索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 农业经营主体也在不断蝶变
1983年6月,台州地区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有46718个生产队,占总队数的99.9%。2018年底,台州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177.34万亩,家庭承包经营农户120.77万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8184家,家庭农场2518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1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连附近村的村民都不愿意到良种场工作。”今年2月份退休的临海市良种场退休职工周建平,回顾往昔,感慨不已。过去,老周一家子挤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如今他住上了148平方米的大房子,退休有保障。“这几十年的变化,真大”
临海市良种场前身为台州地区公安系统劳改农场,上世纪80年代,长期的大锅饭让农场陷入了底子薄、负担重、亏损大、冗员多的局面。面对困境,临海市良种场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实现了从传统办场模式到现代农场的转换变型,从以前仅几百万元固定资产、人员工资贷款发放,到现在资产市值超10亿元,职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临海市良种场的发展,引领了台州国有农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台州农业的产业化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台州农业经营主体在不断蝶变,茁壮成长
从联产承包到经营权流转,上世纪80年代,在台州一些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农村,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由于劳力不足出现“弃耕抛荒”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户间出现了自发的代耕和转包
截至2018年底,全市签订流转合同21.31万份,涉及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95.2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177.34万亩的53.69%。土地承包到户的责任制,把农民的权责利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怎样才能让一个纯农业地区进行工业化蜕变?台州人民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两水一加”,培育了以“两水”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把“两水一加”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的历史早已翻篇,但在台州农村,发展水果、水产等特色种养殖产业依然是走向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
2000年8月17日,大陆首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合作社——温岭市石桥头蔬菜合作社诞生,拉开了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序幕。此后,台州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多年来,台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精心培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探索发展到规范提升的转变,成为台州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