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平叛路线图(董志塬遭遇粮荒)
左宗棠平叛路线图(董志塬遭遇粮荒)也就是说,这时候入陕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再加之是老湘军及楚军的底子,无论是士气,还是战力都是杨岳斌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的。并要求朝廷确定各省协甘实饷数目 并在湖北省城内设陕甘后路粮台 以保证军火和粮饷供给。这个阶段也是之前以曹克忠,雷正绾,陶茂林向刘典,黄鼎,刘厚集等新生代过渡的阶段。左宗棠对关陇军情及官军情况可谓了如指掌,入陕之前就筹购战马 3000 多匹 炮手 2500 余名 建立了一支马队和炮队。先后借款1200 万两 在上海设采运局 购买新式武器。
总结一下同治七年的情况。
同治七年是关陇变乱以来第二次危机的爆发,第一次在多隆阿战死,杨岳斌主政时期。
第二次就是在左宗棠入关剿捻,刘典代行军政之后,出现了十八大营回流陕西的高潮。
军事上的迭代,官军战力空前提升
这个阶段也是之前以曹克忠,雷正绾,陶茂林向刘典,黄鼎,刘厚集等新生代过渡的阶段。
左宗棠对关陇军情及官军情况可谓了如指掌,入陕之前就筹购战马 3000 多匹 炮手 2500 余名 建立了一支马队和炮队。
先后借款1200 万两 在上海设采运局 购买新式武器。
并要求朝廷确定各省协甘实饷数目 并在湖北省城内设陕甘后路粮台 以保证军火和粮饷供给。
也就是说,这时候入陕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再加之是老湘军及楚军的底子,无论是士气,还是战力都是杨岳斌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也保证了,左宗棠离开陕西后,刘典虽然左支右绌,到处灭火,但是总体上还有能力堵住十八大营的疯狂反攻回流。
关中防务空虚
同治六年西捻在陕北活动,官军主力刘松山等人在这一带剿匪。
刘松山率老湘营万余人 郭宝昌率湘军 3000 多人 刘厚基率湘军 3000 人 共计 1. 7 万多人 组成“ 剿捻之师” 在延、洛一带追击和围剿西捻军;。
高连升率 3000 人 刘典率5000 多人 黄鼎率 3000 余人 共计 1 万多人 组成”剿-之师” 驻扎在宜君、同官、耀州、三水、邠州等地。
后又调总兵周绍濂 2000 多人调赴宜君。
关中兵力仅有左宗棠的直属部队 1 万多人 中书吴士迈宗岳军千余人防渭 升营、奇营、新前、新左两旗 新立、清渭水师两营及亲兵营千余名 均部署在潼关、华州、华阴、渭南、临潼等地。
而关中西部只有杨和贵与周金品两军马步 3000 多人 驻扎凤翔。
六年12月西捻军夜渡黄河,进入山西,杀奔北京而去。
紫禁城两宫大怒,责令左宗棠入关剿捻。
左宗棠带走五千余精兵强将,关陇兵力空虚,防务上出现很大漏洞。
东西两路大反攻,回流陕西
西捻入关,刘松山等人正在陕北清剿董福祥等土匪武装,一时兵力无法折返。
这就给了董志塬十八大营可乘之机。
他们回流陕西的主要目的就是筹集粮食。
同治七年春 甘肃出现严重春荒 饥民遍地。
董志塬 “ 粮乏已极” 十八大营出兵“ 叠陷庆阳、宁州、镇原、平凉 力图窜陕掠食”。
关于这部分,在前文中已经做过交代,就不再赘述。
东路:
二月份从东多次进入鹿阝、洛、中、宜等州县。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记载:“ 甘、鄜之间 遍地皆贼” “ 无日不有战事”。
同时还南下白水、韩城、澄城、同官、耀州、三原、富平等地。
从二月份到八月份,东部大规模入陕的频次总计达十一次之多,人数达十余万。
其中三大寇,马正和,杨文治,白彦虎参与东部入陕的大规模行动。
西路:
董志原向西麟、凤、千、陇等处也是十八大营返陕的重要通道 他们经常活动在这些地区 有时还深入关中腹地宝鸡、眉县、岐山、扶风等县。
大规模的有八次之多,以崔伟为首,冯阿浑、郭阿浑、张万宝、马正和、马长顺、马文举等人也参与其中。
这一阶段也是刘典代行陕甘军务以来最危急的阶段。
马正和在邠州世店肋下中枪,身中数矛,吃了大亏。
杨文治已经是铩羽而归,白彦虎虽然实力未损,但是余小虎惨败,万余人的队伍,最后只回去两三千人。
刘倬云
今天再来说说白彦虎的职田之战。
职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打通此地即可与陕西连为一体。
东与马栏镇相连,西与太村镇、湫坡头镇毗邻,北隔文家川、杨家沟与甘肃正宁县永和乡相望,南与城关镇接壤。
白彦虎的职田之战,实际上是系列战役的总成。
当先遇到的就是刘倬云。
刘倬云,湖南宁乡人,刘典之弟,哥哥英雄,老弟也不差,尤其是后来高连升被哥老会戕害于军中,他孤身入营平定叛乱,稳定庆阳战后乱局,设立赈济局,召集流民安抚百姓,可谓是功劳卓著。
知州刘倬云驻扎职田镇,此地属于庆阳 董志塬就在他的眼皮底下。
同治七年冬,刘倬云统领各营扎职田庄等处防堵。
同治七年下半年,官军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十八大营屡次入陕的高潮被打断。
此时正是秋收季节,董志塬派人屡屡抢割庄稼,伤害民众。
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同治七年八月十八日,刘倬云令陈集贤率兵潜伏于恒安州(职田镇以北十里处)当地居民建立的堡垒和隐秘处。
命贺润兰,喻兆圭提兵以待。
时至中午,一队敌军千余骑由四村驰往文家川,
这股骑兵前队刚抵达恒安州,埋伏于此的陈集贤一声令下,四处掩体,壁垒,民房火舌喷吐,敌军骑兵前队纷纷倒毙,溃退而走。
刘倬云唯恐陈集贤有失,又派李大有前往助援,李大有走了以后,还是不放心,决定亲自出马,率随身卫队营前往。
临出发之际,派贺润兰走前义阳从侧前方包抄敌军,形成夹击之势。
派喻兆圭马队前行看花宫截击敌军退路。
队伍刚到伍家堡,喻兆圭传来战报“敌军已经由北岩头绕至看花宫,逼近营垒”。
刘倬云立饬贺润兰改变方向,折返赵家堡接应。
看花宫这里,喻兆圭已经将敌军击溃,而文家川大股敌军,见前队恒安州中伏,官军大队已经陆续赶来,遂下令全军撤退,不敢恋战,向巩家花园窜去。
刘倬云未追击,正准备收队,四村之民向官军报告,在村外又数百敌军猥集。
陈集贤,李大有分两路并进,敌军集中在原上,见官军来到,立即发射火枪火炮,二人命就地隐蔽,以后膛炮迎击,一阵大炮轰击,原上敌人被击毙百余人,其余人等一声呐喊 哗散败逃。
次日,该股敌军由看花宫又窜至平房,均村一带。
刘倬云命李大有,陈集贤率军直击 ,喻兆圭,贺润兰从中间截击,余明发,王荩臣马队为后援。
李大有,陈集贤与敌遭遇,双方就地展开厮杀,敌我双方的态势是:
官军方面八百人,均为步兵,但是武器比较先进,装备有洋枪与火枪,关键是随军携带轻便火炮。
敌军方面为两千人左右,其优势在于步,骑各半,武器以火枪,大刀,长矛为主。
敌军见官军人少,就兵分两路,步队直奔官军杀来,意欲短兵相接。
骑兵从两翼向官军冲击,准备将其截为两段,分割而歼之。
陈集贤,李大有立即下令不得与敌军近战,依托地形排开阵势,以小方阵为主体,结成一个圆形阵地,在阵地中间架设轻便火炮,向敌轰击,以洋枪,火枪向敌军排射,拖延时间等待援军。
这个战术显然是有效的,敌军骑兵没法发挥其纵横决荡,分割穿插的长处,反而被官军当成绝好的靶子。
官军在与敌军长期的交战中,也摸索出他们的长短。
知道他们最怕的就是西洋后膛炮和洋枪。
随着轰隆的炮响,一阵阵洋枪,火枪的排射也如雨点一般洒向对面敌营。
敌军将官军圆阵包围,从四面发起冲击数十次,每次都被打得狼狈而退。
阵内官军反而越打越勇,大炮,洋枪的配合流畅,有序,一阵枪炮过后,阵前必定倒下一片尸体。
如此双方鏖战约两个时辰,敌军也是三竭而衰。
喻兆圭,贺润兰到了,二人挥兵从中间将敌人截为两段,李大有,陈集贤也率军冲出。
喻,贺专打敌军后队,李,陈专注敌军前队,被分割夹击的敌军丢下近千具尸体向正宁窜逃。
二十一日,刘倬云率亲兵营由北岩赶赴正宁,南原。
在距离正宁县城北五里处,刘倬云下令全军就地休息。
走的汗流浃背的官军开始埋锅造饭,马匹全部卸鞍,散放林中。
刘倬云及亲随十余人聚集一大树下,正待坐下,突然轰隆隆的马蹄声打碎了这刻的宁静。
敌袭,三千余敌军呐喊着向刘倬云冲杀而来。
这可真是突来之祸,原来这股敌人早就掌握了刘倬云的行踪,就想着在这里创造第二个金积堡奇迹。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的老雷,老曹绝对是孤军,不光是武器装备上差距不大,尤其是后勤的支持几乎没有,都是老二位沿途逼捐勒饷,又被教主给摆了几道,才导致的大败。
刘倬云,刘典二兄弟,乃是一时豪杰,又有先进武器的加持,哪里会重蹈老雷,老曹的覆辙呢?
刘倬云见事态严峻,来不及整队准备,立即下令各军集结成小方阵,一致对外迎战。
大方阵,小方阵是在关陇清军的主要阵型,也是依照关陇地区的地理形势的创造,战场实践证明,这种大小结合的阵型绝对是官军的制胜利器。
训练有素的官军,立即结阵,百余个小方阵集结起来,将大炮和刘倬云团团围在中间。
刘倬云这次的主力是他的三个亲兵营,武器装备属于顶级配备,全军人手一杆毛瑟M187步枪,随队携带三门阿姆斯特朗轻便后膛炮,在训练和实战上也是一流。
团团将官军围困之后,这三千敌军欲借助马队的优势一举突入官军阵中。
官军此时已经从刚才的慌乱中稳定下来,见敌骑越来越近,一声哨响,官军三轮齐射,奔驰中的敌骑兵如同骨牌一样栽下马去。
敌军发起十余轮冲锋,均被官军排枪和大炮打退。
亲兵营马队趁敌慌乱之际,从阵中杀出,步队随即跟进,被打懵的敌军丢下五百多尸体,仓皇退至三河原。
经审讯俘虏供称:“董志塬踞逆缺粮已极,屡败之后,急欲投诚,被溃勇,戈匪阻遏,不能自主,现议并力窜陕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