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精神的力量(特区精神奋力书写)
特区精神的力量(特区精神奋力书写)(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正确答案明日揭晓!)C.《〈共产党人〉发刊词》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 )一文,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人民民主专政》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
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力奋斗,形成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共同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贯穿于改天换地的壮阔征程,熔铸于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四史微讲堂•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四史知识问答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 )一文,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人〉发刊词》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正确答案明日揭晓!)
(供题:航天工程大学 刘若璇)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二百九十一
特区精神:奋力书写“春天的故事”(中)
■解放军报记者 单慧粉 通讯员 欧锦坚
闯海
1988年的那个夏天,时年27岁的贵州小伙子冯川建第一次闻到了海的味道。
那一年的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消息传遍全国。彼时,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第10个年头,此前还同属一省、相距不远的珠三角,已是改革春潮风起云涌,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全国唯一、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面积超过之前4个经济特区之和,“把门打开”实行比其他4个经济特区还“特”的经济政策——海南岛以大特区的姿态,一举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才一路向南。
“到海南去,干一番事业!”冯川建放弃了体制内稳定的工作,怀揣300元登上了南下海岛的轮船。
那一天,很多满怀梦想的人和冯川建同乘一艘船,前往这片热土;那一年,10万人才下海南,“闯海人”成为他们共同的名字。
然而,干什么、怎么闯,一片未知。
他们的眼前,是一座封闭、贫穷、落后的海岛。经济落后,老少边穷,基础设施差,农村人口占岛上总人口的80%……海南岛当时的状况,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很多地区的真实写照。
这正是党中央设立海南特区的“初心”——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理特征,有利于实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试验。
前所未有的胆魄,伴随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的海南,满街都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的“追梦人”。大家谈论新事物、探讨新想法,满眼都是对干出一番事业的渴望。他们大多聚集在海口市三角池互通有无、交流信息,那里的墙壁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自荐书和招聘信息。
“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气势和情怀,就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自带的基因。”如今开办了一家综合性企业的冯川建,对“闯海”的感悟很深。
闯海为了发展,闯海为了梦想。靠一个“闯”字,“体积”大、起步晚的海南杀出了一条“血路”。
(本文选自《解放军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系列专版,略有删减;该专版通过实地踏访红色地标等方式,回溯这些伟大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感悟精神伟力、传承红色血脉、担当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播音:郝澄波
整理:王一迪
编辑:马艺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