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民居详细介绍(太行古堡之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详细介绍(太行古堡之柳氏民居)古城依托北山,起势“凤凰展翅”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城堡The Only Castle Survived in China Where People of the Same Ancestry Have Lived Together for Generations
柳氏民居 大唐文兴柳宗元遗族世居
The Lius' Rcsidence
Liu Zongyuan's Descendents have lived here for generations
柳氏民居是中国目前唯一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城堡式村落
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城堡
The Only Castle Survived in China Where People of the Same Ancestry Have Lived Together for Generations
古城依托北山,起势“凤凰展翅”
柳氏民居是中国目前唯一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城堡式村落,记载了中国百世书香文人做官感悟,并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家族子弟为人处世的道理,揭示了从“官而商”到“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
曾经被柳学界苦苦寻求的柳宗元后裔,居然举族千年隐居在(太)行(王)屋深山,历山腹地的沁水县西文兴村。
前庭后苑,前署后宅
西文兴村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梁上,矗立着一座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古建筑群——柳氏民居。山梁顶部护坡被修整成高台,周边垒起陡峭的护坡,高台前后只有两条坡道供上下,“前庭 后苑、前署后宅”的气势一览无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 ( 今山西永济 ) 人。幼时精敏绝伦,文章卓伟精致,为世人所推崇。
唐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因才华横溢、为官清廉,而青云直上。后来因受到“二王八司马事件”牵连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至柳州刺史,逝于任所。为避九族之祸,柳家人变卖家产,渡过黄河,隐居太行深处历山,从此耕读传家,世守祖训,历经宋元,不宣门庭。
沉寂了500多年后,柳氏子孙们相继步入官场。明永乐四年(1406),柳氏后人柳琛殿试三甲。为光宗耀祖,在西文兴村大兴土木,开始修建祠堂、文庙、关帝庙等。此后柳家人杰辈出,子孙相继登科入仕,步入官场、商界,并在故乡西文兴村修建了规模宏大、门第森严的一进十三院府邸。
司马第院罕见的九层斗拱
清乾隆年间,柳家两位理财大师柳春芳和柳茂中,经营盐业、典当业获得暴利,又开始整修祠堂、文昌阁、文庙、关帝庙,并在关帝庙东西两侧新建了魁星阁和真武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中宪第”宅院,西文兴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期。
层层防御,天罗地网
柳氏民居依托北山,起势“凤凰展翅”,平面呈万字图案。整体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外府区柳氏祠堂、关帝庙、文庙、圣殿、小学堂、纸帛楼 ; 中部区文昌阁、校场、石牌楼 ; 内府区有小戏台、观河亭、府门楼等。柳氏后裔柳遇春曾修建的 13 个院落大部分已毁于明末战乱,现仅存中宪第、司马第、河东世泽、行邀天宠、香泛柳下和磐石长安六个完整院落。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精美的工艺便是它流动的旋律。柳氏民居在建筑整体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均衡与对称法则,广泛吸收明清南北建筑之精华,同时又巧妙地将皇宫建筑工艺运用于民间,追求统一中求变化,于变化中又求统一。但其局部又多汲取江南之灵气,渐成娇巧隽秀风格,成为晋东南地区古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
漫游其间,你会被那无处不在的木雕石刻所吸引。每一道门楣、窗棂、栏杆、隔扇、飞檐,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根梁枋,每一级斗拱,无不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千姿百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窗花图案多达 40 余种,故事木雕板块百余方,石雕竟上千块之多,而且图案各异,几无雷同。这里的雕刻也没有太多的规矩和束缚,一切等级尊卑的限制在这里荡然无存,龙凤图案随处可见。受美学情趣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柳府建筑工艺风格在意境创造、艺术造诣以及文化蕴涵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准。
司马第院落门头上的九层斗拱,层层相叠、美不胜收,应该是我国古民居中最高的门楼;行邀天宠院落的门廊木雕,形色各异,争奇斗艳,共有 30 余种含义;河东世泽院落大门内置12 道门栓,就是身处院内的人,若不知情也是断然打不开的。院落上空还布有铁丝网,地下修有地道,院院相连,户户相通,可谓“天网地道”。虽然年代久远,石材已风化疏松,但石牌坊下 8 头教化石狮依然活灵活现,意为古代知识分子从求学到仕途的 8 个人生历程,活脱脱就似一幅宦海沉浮图。值得称颂的是,它将宦海 经历后的切身体会和育人道理全部展示于八头石狮身上,意在告诫子孙后代时刻谨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之理,对当今社会做人做事,依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八头石狮 各具意韵
让人不解的是这个偏远的小村落竟然珍藏着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书法碑刻,这在北方极为少见,更让人称绝的发现了唐代 “画圣”吴道子三通画碑,画中人物形态各异,衣带飘逸。吴道子画碑全国罕见,可谓是国宝了。
镂空挂落,精美绝伦
如果说,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是研究三晋富商豪门的“活化石”的话,那么至今还生活着 200 多人的柳氏民居,就是研究三晋名门望族的“活化石”。
仰望天空,历史回溯
沧海桑田,世事演变。五百余年后的柳宗元后裔们思想观念已与乡民无异。诗书之风一旦断层,其吏治思想、文学成就、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就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曾经辉煌的柳氏宅第仅成了家族荣辱兴衰的见证。
来源:山西晋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