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的醉拳怎么来的(成龙的醉拳1醉拳2都很经典)
成龙的醉拳怎么来的(成龙的醉拳1醉拳2都很经典)既然有人喜欢,那就是发挥港味的本质,《蛇形刁手》上映七个月后,《醉拳》横空出世。在片中,成龙和袁小田师徒的形象也深入人心,那时的观众对这对师傅搞怪,徒弟杂耍的组合异常欢迎。当年《蛇形刁手》票房270万,尽管数字不是很亮眼,但是与跟着罗维拍的那些模仿李小龙的烂片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蛇形刁手》之后,成龙总算摆脱了“票房毒药”的称号。有了洪金宝的《三德和尚与舂米六》的开创,《蛇形刁手》的推进,功夫喜剧这个概念被逐渐观众追捧,成龙也由此而红。
如果要评选华语影史最经典的功夫片,成龙的《醉拳》系列肯定少不了。
但是很多人看过都看过成龙的《醉拳2》,却不知道这个系列电影一共有三部,而《醉拳》的诞生源于成龙的大火。
1978年,在罗维手底下郁郁寡欢的成龙遇到了吴思远与袁和平。
这一年,在邵氏和嘉禾之外独立制片的吴思远看到了袁和平的才华,提拔他做导演,第一部电影便是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
当年《蛇形刁手》票房270万,尽管数字不是很亮眼,但是与跟着罗维拍的那些模仿李小龙的烂片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蛇形刁手》之后,成龙总算摆脱了“票房毒药”的称号。
有了洪金宝的《三德和尚与舂米六》的开创,《蛇形刁手》的推进,功夫喜剧这个概念被逐渐观众追捧,成龙也由此而红。
在片中,成龙和袁小田师徒的形象也深入人心,那时的观众对这对师傅搞怪,徒弟杂耍的组合异常欢迎。
既然有人喜欢,那就是发挥港味的本质,《蛇形刁手》上映七个月后,《醉拳》横空出世。
相较于袁和平与成龙合作的第一部电影《蛇形刁手》,《醉拳》虽然延续的是原班人马,但却是《蛇形刁手》的全面升级。
动作搞笑升级,语言逗趣增加,还多了剧情反转式幽默,这在以往遵循邵氏功夫片模式的港片里很少见。
连成龙和袁小田的角色设定也比《蛇形刁手》讨喜,少了《蛇形刁手》里的苦大仇深,这才算是正统的功夫喜剧。
尤其是袁和平跟成龙一起独创的醉八仙,以及最后一招何仙姑,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每一招配一句台词,每一招都花样多遍,即使是后来的成龙、袁和平都无法复制这段经典。
不过,故事上依旧遵循功夫片的老套路。
跟邵氏的经典武侠片一样,电影开头留下一个被高手仇杀的悬念,直至片尾才与之对决大战。
剧情内容仍然是傻小子闯荡江湖拜师学艺后手刃敌人,但当年676万的票房,年度第二的成绩,说明那时的观众还没有看厌这种套路。
本来“醉拳”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是1994年,成龙为了给武师公会筹钱重启了这个经典IP,《醉拳2》应运而生。
这部电影被《时代周刊》评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也为下一年《红番区》在美国大火打下了基础。
《醉拳2》的动作、故事不多赘述。
来说说这片的结局,《醉拳2》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那就是成龙喝工业酒精喝多了成了傻子了,是为了警示年轻人不要跟着电影中的成龙学喝酒玩醉拳。
但是嘉禾考虑到这个结局会影响成龙的形象,直接给删除了,现在只在DVD版中有幸得见,也无伤大雅。
看过《醉拳2》,再看成龙的《十二生肖》,会觉得后者真是东施效颦。
故事跟《醉拳2》如出一辙,但是在动作设计、空间运用、剪辑蒙太奇上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片中还少了梅艳芳、刘德华、狄龙、黄日华、卢惠光,成龙还老了几十岁,动作的漂亮程度大不如前。
另外,刘家良真是顽固不化、守旧老派的代表。
在《醉拳2》中跟成龙因动作设计方面的分歧闹掰后,自己搞了一部《醉拳3》。
与成龙的《醉拳2》的四千多万票房相比,《醉拳3》仅有700多万,刘家良终究跟不上时代,却还不肯改变。
至于刘家良重新拉一班人马拍得《醉拳3》,可用四个字来形容——不知所云。
三年前,徐克与袁家班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中的佛山无影脚证明了刘家良的老派过时了。
之后成龙用《醉拳2》再次证明了刘家良的功夫喜剧不适应时代了,然而刘家良不服气,非要自己用《醉拳3》又证明一次自己真的该退隐了。
《醉拳3》从故事到演员是一次大幅度的减分。
片名叫“醉拳”,但内容跟醉拳没有一点关系,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完全是蹭热度的作品。
表面看刘德华和郑少秋是主演,其实男三才是真正的男主,不知演技为何物的花瓶李嘉欣是真正的女主。
然而男主动作不好看,也不有趣,跟成龙差了不止一座泰山那么大,李嘉欣到还算可以,至少贡献了她银幕上最美的样子,但其他部分,确实不合格。
《醉拳3》之后,刘家良便因身体状况不佳减少了电影制作,逐渐淡出了电影圈。
尽管刘家良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几乎为零,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认刘家良对香港电影的贡献。
在七八十年代,刘家班还是拍出了不少经典,如《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师》等,都是拳拳到肉的代表作。
他也是香港从武术指导升任导演的第一人,这才让吴思远、邵氏、嘉禾们看到了武术指导的潜力,才有了后来的袁和平、洪金宝由武术指导转为导演的认可。
其实,也是从1994年开始,华语功夫片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
早些年助推功夫片大火的那些人或退隐、或转型、或远走,功夫片的人才出现了断层。
成龙在第二年因《红番区》打入好莱坞,又凭借《尖峰时刻》奠定在好莱坞的地位,此后极少染指功夫片。
刘家良身体抱恙,袁和平转向时装动作片和电视剧领域,洪金宝仅有《一个好人》票房丰收,徐克的《刀》票房惨败。
之后徐克、洪金宝、李连杰联手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票房3026万,年度第四,但第二年李连杰便跟随成龙的脚步远赴好莱坞。
即使后来李连杰的《霍元甲》和甄子丹的《叶问》带火了一段时间功夫片,但也只是回光返照。
因为《霍元甲》《叶问》的剧本硬伤太多,刻意到片中除了李连杰、甄子丹之外的其他角色都成了工具人。
至于故事,延续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功夫片的套路。
只不过李连杰、甄子丹把傻小子闯荡江湖拜师学艺后手刃敌人改成了一代宗师很愤怒,经历挫折后最终顿悟。
这种拍了近50年的功夫片模式显然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故事难以再创新,演员没有更新换代,功夫片的这扇门已经关死了。
如今,功夫片再也不会焕发当年的生机。
但有这些老片存在,曾经光怪陆离的光影世界就不会被人们遗忘。
也许华语动作片在许多年后会成为一个符号被人记起,也或许会随之消失,就像沙漠上的脚印一样,风一吹,什么痕迹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