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京剧老前辈:京剧审美的多样性

京剧老前辈:京剧审美的多样性(杨小楼之《青石山》)​传统戏中还有一类神话剧,内容有些荒诞,但场面宏大,舞蹈和武打性极强。如《泗州城》《青石山》《安天会》等。过去演这类戏的老艺人都身怀绝技,颇受故事欢迎,像杨小楼演《青石山》《安天会》等都是放在大轴的位置演,观众并不“抽签”(即提前退场)。这类神话剧还最受青少年观众欢迎,年轻人不懂戏,往往是从看猴戏开始欣赏京剧的。也可以说,培养观众的京剧审美情趣也是从低层次逐步走向高层次的。

民间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与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是分不开的。京剧作为全国最大的剧种,民众对它的审美需求更是强烈和全面。新中国成立后,京剧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四大名旦”的巅峰期已过,北京京剧团的马谭张裘和中国京剧院的李袁叶杜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梅兰芳依然是民众心目中的绝对偶像。这当然和他是“四大名旦”之首有直接关系,但从欣赏剧目的角度看,随着年岁的增高,很多梅派剧目他都搁置起来,五十年代经常演的不过是《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寥寥几出,成为梅派剧目中经典之经典。当然59年还排过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但演出次数有限,大师不久就去世了。五十年代那些年,梅兰芳带着那几出戏演遍全国,受到广泛热烈欢迎。那时外地旅客来北京有三大目标:登长城、吃烤鸭、听梅兰芳。平心而论,外地游客不一定懂京剧,也不一定了解梅兰芳,但就是要花高价听一次梅兰芳。这是为什么?因为“梅兰芳”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奢侈品,“听梅兰芳”就是一次最高级的艺术享受。这可以说是京剧审美的最高境界。

京剧老前辈:京剧审美的多样性(1)

(梅兰芳之《贵妃醉酒》)

一位成熟的艺术家是很懂的观众的审美情趣的。马连良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创排的马派剧目《四进士》《十老安刘》《胭脂宝褶》等深受观众喜爱,这几出戏与《借东风》《甘露寺》不同,并不是卖几段唱腔,而是通过宋士杰、蒯彻等角色的念白和表演,刻画出人物的机智和正义形象,因而吸引观众,吸引观众的是人物的人性之美。马连良在舞台上“面面俱到”,不仅自己唱念做俱佳,而且要求演员阵容是高水平,有几年因为缺少合适小生,他干脆不演颇受欢迎的《全部借东风》,宁缺毋滥。马在舞台上要求演员严肃认真,龙套必须剃头穿靴子,要求护领、水袖、厚底“三白”。听马连良的戏,不仅过瘾,而且提高了自身审美情趣。中国京剧院以排演新戏见长,李少春、袁世海创排的《野猪林》不断修改提高和加强阵容,使得这出戏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很高水平,深受观众喜爱,后来拍成电影,风靡全国。《杨门女将》是中国京剧院四团青年演员创作的新剧目,弘扬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这出戏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艺术性极高,成为中国京剧院的保留剧目。京剧“寓教于乐”的审美功能在这些剧目中得到充分展示。当然,京剧的审美功能还远不止于此。传统戏大多取材于《杨家将》《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这些小说大都体现了反对侵略、英雄主义、民族情怀、精忠报国、忠孝礼义、遵纪守法、除霸安良等理念。这些戏影响力很大,堪称是劳动大众的“教科书”。京剧中还有一些“三小戏”(即小丑、小旦、小生),如《小上坟》《小放牛》《拾玉镯》等。这些戏的特点是题材小,诙谐幽默,或重表演、或重歌舞,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当今舞台上 “三小戏”几乎看不到了,真是非常遗憾。还有一种剧目,比如《贵妃醉酒》,谈不上什么思想性,也没什么故事性,但是很有观赏性,轻歌曼舞、唱腔优雅,是梅兰芳最拿手的剧目,他那细腻的表演和舞蹈,现在那么多年轻女演员表演,没有哪一个能达到梅大师的水平和境界。当年,花上两块五、甚至五块钱买张票听梅兰芳这折三十分钟的戏,得到的就是那种美的享受。

京剧老前辈:京剧审美的多样性(2)

(杨小楼之《青石山》)

传统戏中还有一类神话剧,内容有些荒诞,但场面宏大,舞蹈和武打性极强。如《泗州城》《青石山》《安天会》等。过去演这类戏的老艺人都身怀绝技,颇受故事欢迎,像杨小楼演《青石山》《安天会》等都是放在大轴的位置演,观众并不“抽签”(即提前退场)。这类神话剧还最受青少年观众欢迎,年轻人不懂戏,往往是从看猴戏开始欣赏京剧的。也可以说,培养观众的京剧审美情趣也是从低层次逐步走向高层次的。

京剧老前辈:京剧审美的多样性(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