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水浒传主角是谁,水浒传中真正的主角到底是谁
真正的水浒传主角是谁,水浒传中真正的主角到底是谁四是《水浒传》中宋江在征方腊的关键时刻公孙胜再度归隐,其实是为了完善作者本人归隐的事实。其实,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是百回本,在招安之后,根本就没有讨伐辽国、征田虎、伏王庆的经历,而是直接南下征剿方腊。而在征剿方腊前,《水浒传》中除“神医”安道全、“玉臂匠”金大坚、“紫髯伯”皇甫端、“圣手书生”萧让、“铁叫子”乐和五大技术型好汉被朝廷征用之外,公孙胜也是主动辞官归隐,这在现实中也是有迹可寻的,当初,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精等核心谋士因为越来越看不起张士诚,在关键时刻以各种原因选择离开,最终导致张士诚战败而死,这与在此之前战无不胜几乎无伤亡的梁山好汉最终在战方腊时惨胜似乎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梁山军队最终还是赢了,但这也是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而这个时候,宋江的原型又有可能被作者转化为张士诚。三是宋江后来执意请公孙胜再度出山,在现实中同样符合刘伯温和施耐庵的经历。在《水浒传》中,有宋江再请公孙胜
吴用的真正原型非诸葛亮,而是刘伯温。
梁山好汉中有两个人物相信大家印象很深,一个是吴用,一个是公孙胜,他们在英雄排座次时分别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而且他们机密军师,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相当高,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然而,大家发现没有,梁山108条好汉中,对于这些智能型专业好汉都是独一无二的,如“神医”安道全,如“玉臂匠”金大坚,“紫髯伯”皇甫端,“圣手书生”萧让、“铁叫子”乐和,可为什么军师却有两个呢?有人说吴用和公孙胜虽然都是机密军师,但他们擅长的方面却不一样,吴用擅长的是谋略,而公孙胜擅长的却是道术,还有人认为他们两人合体就能天下无敌,他们两人合体才能表现出诸葛亮的完整性,所以说他们两个的原型应该是诸葛亮,以求表现出诸葛亮才能的多样性。
事实真是这样吗?笔者过去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近日,笔者看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介绍资料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梁山好汉之所以要虚构出两名军师,根本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是作者要拿来对比的。他们的原型并不是什么诸葛亮,而是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刘伯温,一个是作者自己施耐庵。那么,哪个才是刘伯温,哪个才是施耐庵呢?仔细阅读施耐庵个人的有关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吴用的原型是刘伯温,公孙胜的原型是施耐庵。为什么这么说,笔者有五个方面的理由。
公孙胜的真正原型就是作者本人施耐庵。
一是《水浒传》中两人的最初经历与现实中的刘伯温和施耐庵经历类似。吴用和公孙胜在《水浒传》中几乎同时出场,他们都是梁山好汉中难得的文化人,文化根底相当深厚,这与刘伯温和施耐庵相当的类似,他们两人也是同时代的人,施耐庵出生于公元1296年(现在,有证据表明施耐庵出生于公元1320年,卒于公元1395年),刘伯温出生于公元1311年,卒于公元1375年,两人也就几岁的差别,都是元末明初的知识分子,而且经历相当类似,不但精通天文、兵法、数理,而且两人同中进士,但两人性格类似,仕途都不顺,最后都选择了隐居民间。后来两人都因为各种原因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最初都属于郭子兴领导的起义队伍,这与他们最初跟随晁盖的经历几乎一致。
二是两人后来志向各异,虽各为其主但最终殊途。在现实中,刘伯温后来成为了朱元璋手下核心的军师,而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手下最得力的军师,虽然他们都是农民起义军,但在推翻元朝之后又各为其主,发生了内斗,最终是朱元璋打败了张士诚取得天下。这在《水浒传》中也几乎类似,吴用后来选择辅佐后来居上的宋江,并且在曾头市一战中晁盖终于中毒箭而亡,宋江终于因此而成为梁山老大。而公孙胜在宋江来到梁山之后一度是养母的名义隐居老家,因为他既看不上此时的晁盖满足于现状的态度,也看不起宋江要利用梁山好汉的为人。而在现实中,施耐庵正是因为看不起张士诚满足现状,居功自傲,独断专行,贪享逸乐,不纳忠言的态度,愤而辞去军师职务,隐居山林,而随后由于没有施耐庵的辅佐,张士诚被朱元璋打败而成就天下。所以,《水浒传》中宋江取代晁盖的这段经历,包括公孙胜第一次归隐山林的经历,其实是影射朱元璋和张士诚两只农民起义军内斗的经历,为什么晁盖之死一直成为《水浒传》中最大的阴谋,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宋江的原型既有张士诚的一面,也有朱元璋的一面。
三是宋江后来执意请公孙胜再度出山,在现实中同样符合刘伯温和施耐庵的经历。在《水浒传》中,有宋江再请公孙胜出山的精彩情节,当时是吴用出主意,派戴宗和李逵去公孙胜家乡请公孙胜再上梁山。其实,这段经历在现实中真实发生过。当时,刘伯温向朱元璋两次建议请施耐庵出山,并且告诉朱元璋,施耐庵的才能比他高十倍以上,如果请他出来做官,那一定有好的政绩。朱元璋听了自然很高兴,多次派人去请施耐庵出来做官,但施耐庵总以有病为由推脱。在传说中,施耐庵有通天的本领,除了写文章,还会医病、卜易、命相、看风水、打拳等等,是文武双全,几乎与《水浒传》中的公孙胜类似。所以,宋江请公孙胜再度出山与现实中朱元璋请施耐庵出山是类似的,只不过现实中施耐庵最终没有出山,而《水浒传》中公孙胜来到了梁山,而且高唐一战大显神威,后来在芒砀山、大名府战斗中更是名扬天下,成为梁山好汉战无不胜的最大保障,这或许是施耐庵想通过这样的情节告诉读者他确实除了写文章之外,军事才能才是他最大的本领,当年,张士诚不重用他,那才是导致张士诚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四是《水浒传》中宋江在征方腊的关键时刻公孙胜再度归隐,其实是为了完善作者本人归隐的事实。其实,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是百回本,在招安之后,根本就没有讨伐辽国、征田虎、伏王庆的经历,而是直接南下征剿方腊。而在征剿方腊前,《水浒传》中除“神医”安道全、“玉臂匠”金大坚、“紫髯伯”皇甫端、“圣手书生”萧让、“铁叫子”乐和五大技术型好汉被朝廷征用之外,公孙胜也是主动辞官归隐,这在现实中也是有迹可寻的,当初,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精等核心谋士因为越来越看不起张士诚,在关键时刻以各种原因选择离开,最终导致张士诚战败而死,这与在此之前战无不胜几乎无伤亡的梁山好汉最终在战方腊时惨胜似乎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梁山军队最终还是赢了,但这也是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而这个时候,宋江的原型又有可能被作者转化为张士诚。
五是吴用和公孙胜的结局也是影射刘伯温和施耐庵最终的结局。在《水浒传》中,吴用一直辅佐宋江,终于功成名就之后,可是,宋江最终被奸臣所害,但是,宋江在死后竟然托梦给吴用,吴用最终以兄弟之情吊死在宋江坟前,一代梁山军师就这样凄惨的结束自己的一生,而归隐山林的公孙胜,云游天下,认真学道,最终安享晚年。而现实中的刘伯温和施耐庵,似乎也与此类似,虽然刘伯温尽心辅佐朱元璋得到天下,而刘伯温也因此名扬天下,与姜子牙、张良、诸葛亮一起被誉中国历史上“千年一遇”的军师,但是,刘伯温虽然也想归隐,但最终被朱元璋所毒死,似乎与吴用的结局没有区别,都是最终为主子而死。而此时的施耐庵,归隐山林,教书、写书,与山水作伴,快乐似神仙,最终是安享晚年,并且以他们两人的经历写就了名传千古的不朽著作《水浒传》。
所以,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中为什么要虚构两名军师,笔者认为是施耐庵在以刘伯温和他自己为原型的经历融入其中,两人虽然都是雄才伟略之人物,而且曾经都是志向高远,但一人追求功名,始终追随主子,一人看穿统治者的阴险、淡泊功名而导致不同的结局。所以说,《水浒传》真正的主角到底是谁,应该不是宋江,而是吴用和公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