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四书五经,千字文故事专栏系列第15讲
国学经典与四书五经,千字文故事专栏系列第15讲三纲五常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政策。三纲五常主要了解三个方面为主,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伦理、政治、封建社会上。“三纲”,是指封建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三纲五常指什么?【故事】儒家五常儒家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儒家道德规范。“仁”就是人要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要爱其他人。“义”是说人和人之间要忠诚,不能为了利益,忘记了彼此之间的情谊。“礼”就是要遵守礼节,“智”古人认为“智”是“德”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遵守道德,“信”是要求一个人对人要真诚,说话要算数,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拓展阅读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注释〕1 盖:发语词,无实习义。2 四大:指地、水、风、火。3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4 恭维:恭敬地想着。5 鞠养:扶养、养育。
〔译文〕人的身体发肤是由地、水、风、火四种物质组成的,人的行为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这些都是得自父母的养育,怎么能够随便毁伤呢?
【故事】儒家五常
儒家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儒家道德规范。“仁”就是人要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要爱其他人。“义”是说人和人之间要忠诚,不能为了利益,忘记了彼此之间的情谊。“礼”就是要遵守礼节,“智”古人认为“智”是“德”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遵守道德,“信”是要求一个人对人要真诚,说话要算数,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拓展阅读
三纲五常指什么?
三纲五常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政策。三纲五常主要了解三个方面为主,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伦理、政治、封建社会上。“三纲”,是指封建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纲,是提网的总绳,即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这套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夫妇之道,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汉者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条。
“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常”,也指仁、义、礼、智、信。
小结:三纲主要就是教导,晚辈到听从长辈的,臣子要听从,帝君的含义。五常就是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教导。
//每日箴言//
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