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过早文化介绍:武汉的过早文化

武汉过早文化介绍:武汉的过早文化武汉的小吃极为发达,而且花样丰富,兼具南北风味。这是因为武汉属鱼米之乡,盛产淡水鱼、虾、蟹,以此为原料,能生发出许多小吃和名菜。其传统早点不外乎油炸(如面窝)、蒸煮(如热干面)和其他(如豆皮)三种,但品种据说有百种之多,武汉人以此引以为荣,炫耀“过早”一个月不重样。 “过早”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 按说这是一种在其他城市被称为“陋习”的习惯,但武汉人为何却乐此不疲了。 这是因为武汉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关系使然。 素有“江城”之称的武汉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以至于武汉人工作场所与居住地有一定距离,再加之武汉气候“两极分化”:春秋短,冬夏长,炎热湿冷,“懒床”时有发生。为了赶时间,武汉人热衷于在外“吃早餐”,并成“时尚”(既简单方便又不耽误时间),以至于“过早”成为武汉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武汉过早文化介绍:武汉的过早文化(1)

武汉人将吃早餐称为“过早”,将一顿早餐上升到与“过年”“过节”“过生日”同样重要的地位。

“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叶调元含口竹枝词第一次将吃早餐用“过早”一词表达。

武汉人边走边吃成街头一景,并美其名曰“过早”(俗称)。

按说这是一种在其他城市被称为“陋习”的习惯,但武汉人为何却乐此不疲了。

这是因为武汉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关系使然。

素有“江城”之称的武汉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以至于武汉人工作场所与居住地有一定距离,再加之武汉气候“两极分化”:春秋短,冬夏长,炎热湿冷,“懒床”时有发生。为了赶时间,武汉人热衷于在外“吃早餐”,并成“时尚”(既简单方便又不耽误时间),以至于“过早”成为武汉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过早”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中。

武汉的小吃极为发达,而且花样丰富,兼具南北风味。这是因为武汉属鱼米之乡,盛产淡水鱼、虾、蟹,以此为原料,能生发出许多小吃和名菜。其传统早点不外乎油炸(如面窝)、蒸煮(如热干面)和其他(如豆皮)三种,但品种据说有百种之多,武汉人以此引以为荣,炫耀“过早”一个月不重样。

武汉过早文化介绍:武汉的过早文化(2)

与“过早”相对应是武汉人的“宵夜”。武汉素有“火炉”之称,人们在忙碌一天后,喜欢晚上在街头找个清凉地纳凉,哥们几个喜欢谈天说地神侃,摆“龙门阵”,等到半夜凉快后却发现肚子饥肠辘辘,于是乎慢慢形成“宵夜”的习俗。过去大街上那种竹床阵阵纳凉随空调出现虽也消失,但“宵夜”却继承下来。

武汉人喜欢“宵夜”,多选择在露天大排档,所以武汉的晚上大街小巷“排档”特多,尤其热衷于夜生活的人们更是“排档”的常客,于是“宵夜”也就成为武汉一景。

武汉过早文化介绍:武汉的过早文化(3)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人的包容性很强,素有“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一说。其味蕾可以独步中西,南北纵横,东西兼容,比如南北风味、日韩料理、东南亚风情、欧美食尚等等。遗憾的是,这种拿来主义导致武汉的菜没特色,缺乏创新意思。总之,武汉菜最大的特色是“重口味”,外地人较难适应。

“吃货”之“舌尖上的武汉”菜单:

过早:热干面、牛杂面、豆皮、欢喜坨、糯米鸡、米耙粑、糊汤粉、烧梅、发糕、锅贴饺、水饺、馄饨、油墩、汤包、糯米包油条、酥饺、糍粑、苕面窝等。

中晚餐:清蒸武昌鱼、汪集鸡汤、排骨藕汤、精武鸭脖子、洪山菜薹、凉拌毛豆、干烧鲶鱼、豆丝炒腊肉、酸辣藕带、糍粑鱼、粉蒸肉、藕圆子等。

宵夜:油焖大虾、牛杂粉面、烤鱼、牛骨头、牛弯弯(牛膝盖骨)、烤虾、烤鳝鱼、臭干子、素鸡、烤韭菜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