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沈飞研制的歼35:用歼5跃进喷气时代

沈飞研制的歼35:用歼5跃进喷气时代工厂为了缩短试制周期,尽快掌握技术,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采用了历史上著名的“四个阶段平行作业”的快速试制方法。这个方法是将一架飞机的全部制造工艺流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部件装配成飞机;第二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组合件装配成部件,再装配成飞机;第三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零件装配成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飞机;第四阶段是用自制零件装配成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整架国产飞机。苏联为帮助中国试制喷气式飞机,除提供全套图纸、技术文件和大部分工艺装备外,还提供两架样机、15架份飞机散装件、10架份锻件及原材料、8架份外购件、15架份标准件。另外还派来一批苏联专家。1954年11月,二机部四局正式下达命令,要求沈飞厂在1956年国庆节前,试制成功米格-17埃弗飞机。1955年3月,苏联提供的飞机成套技术资料到厂;9月,大批飞机零件、工装也来了。工厂上下开始了动员、学习、加班和反复

沈飞研制的歼35:用歼5跃进喷气时代(1)

沈飞研制的歼35:用歼5跃进喷气时代(2)

1956年,是被每一个航空人屡屡提起的年份。那年的7月19日,歼5飞机腾空而起,首飞冲天!

歼5飞机是航空工业沈飞经过一年的努力,用了20万个工时完成的。较“一五”计划要求,提前一年五个月完成飞机试制任务。

歼5飞机的试制成功并迅速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填补了新中国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历史,使中国航空工业一举跃进了喷气时代,使中国进入当时世界上掌握喷气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四个阶段平行作业”展开试制

1954年11月,二机部四局正式下达命令,要求沈飞厂在1956年国庆节前,试制成功米格-17埃弗飞机。1955年3月,苏联提供的飞机成套技术资料到厂;9月,大批飞机零件、工装也来了。工厂上下开始了动员、学习、加班和反复的演练与实践……3个月后,大部分工人已经可以独立工作了。

自苏联米格-17埃弗飞机技术资料运抵之日起,沈飞厂开始了紧张的试制工作。米格-17埃弗喷气式歼击机,是一种能执行多种任务的跨声速战斗机。刚一开始就试制这样的飞机,起点相当高,能否在短时间内制造出这样复杂的飞机,对沈飞厂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1955年9月13日,中央调南方厂厂长牛荫冠到沈飞厂担任厂长职务,牛荫冠一到任就提出:集中一切力量试制出米格-17埃弗飞机。他在党委会上说:“中央派我来的目的,就是要抓紧出飞机,为祖国争光。前人没干的事,我们干!”

苏联为帮助中国试制喷气式飞机,除提供全套图纸、技术文件和大部分工艺装备外,还提供两架样机、15架份飞机散装件、10架份锻件及原材料、8架份外购件、15架份标准件。另外还派来一批苏联专家。

工厂为了缩短试制周期,尽快掌握技术,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采用了历史上著名的“四个阶段平行作业”的快速试制方法。这个方法是将一架飞机的全部制造工艺流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部件装配成飞机;第二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组合件装配成部件,再装配成飞机;第三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零件装配成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飞机;第四阶段是用自制零件装配成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整架国产飞机。

四个阶段平行作业法可将不同的工艺流程同时展开,缩短试制周期。并有助于迅速培养出大批成套的技术人才。那时很多干部经常早上5时出门,深夜才回家,还要看文件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所以熟睡的家人几乎看不到他们。技术人员不休周末,更没有业余时间,白天工作,晚上学习。

厂长牛荫冠后来回忆说:“办公大楼与宿舍楼直到夜间12时以前,都是灯光明亮的。”厂党委书记高方启有时晚上10时多到技术大楼,看到灯还没有熄,就替大家把灯关上,催大家回去休息。当他刚一离开,灯又亮了起来,大家继续投入工作。

技术工人队伍也有很多能工巧匠,上海来的劳模陈阿玉精通钳、焊、钣金等多种技术,化解了很多生产技术难题。有一次,机身与机翼两个螺纹孔对不上,无法实现装配,把大家都难住了。陈阿玉认真查看了一下,自制两把铰刀,两个孔各留充分余量,用铰刀一铰,就轻松对合了。

拨算盘打赢模线样板攻坚战

尽管是仿制,但厂里时刻不忘自力更生。当时苏联给了图样、工艺文件、零件、原材料还有飞机部件和整机作为参考,但它们却不是来自同一家工厂,3000多条不协调的问题摆在沈飞厂面前。如果按苏联专家的意见从头做成完整的一套,没有3年时间做不下来。

于是,工厂开始自力更生攻关:样板与零件不协调就直接找图样,制作新样板,再按新样板做模具;部件之间不协调,也找图样现场核对,使之相符。不到一年半的时间,3000多个不协调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了。试制过程中,模线样板是飞机设计到制造的“桥梁”,是第一道工序。因为飞机的外形是由各种规则与不规则的曲面组成,精确度要求极高,但当时还没有CAD、CAM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所以许多飞机产品图不能直接用于零件制造,必须通过工艺性设计才能用于制造零件及工装,也就是只有经过工艺换算成模线和样板后才能完成。模线和样板就是飞机零件制造和组装的协调依据。为了适应这样的飞机制造特点,1953年,工厂成立了完善的模线样板车间确保飞机质量。

由于苏联提供资料的限制,歼5飞机试制需要大量模线设计员。由上级分配来的沈阳、哈尔滨、北京等航空学校的毕业生,以及一批南方高校毕业生陆续来到沈飞厂,还从哈尔滨、南昌飞机工厂借来一批老模线设计员。那个年代,我国的电子计算机非常稀少,模线设计完全用手工绘制,有大量数据需要计算。而且每个机种试制都能发现一些理论图纸数据错误,需要与飞机设计部门共同研究改正,因此计算量非常大。当时车间最“先进”的计算工具是两台手摇计算机。模线设计员为了抢时间只能打算盘、查三角函数表及对数表手工计算数据,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由于技术所限,设计员只能站立或俯卧在台上手工划线,劳动强度很大,他们都戏称自己是“高级划线工”。

当时在各航空院校中都没有详细的模线样板专业教材,车间对每批新设计员都开办模线学习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经考试合格后正式上岗。他们除了在工作中积极钻研外,大多数人还报名参加职工业余大学学习。白天工作,休息日和晚上学习。

两年后,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广大设计员与工人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将全机模线样板修正达到完全协调,同时积累了大量经验,为后来的歼6、歼7、歼8等飞机的试制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955年初冬的一天,飞行员吴克明接到通知:“奉上级指示,师里研究决定调你去沈飞厂,搞新机的试飞工作。”乍一听,吴克明有点懵:“试飞对我来讲是个新课题,我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当时不到30岁的吴克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落过两架美国F-86飞机,还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和国旗勋章。这次,上级安排他到沈飞厂的试飞大队担任新飞机的主任试飞员。接到任务,吴克明当天就收拾好飞行用具赶到了沈阳。

牛荫冠见到吴克明很兴奋,对他说:“工厂有一批按苏联部件组装的新型歼击机,不久我们即将自己试制,以后空军就驾驶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飞机了。”牛荫冠还安排吴克明先参观工厂,吴克明从生产准备车间到总装车间看了一遍,被深深震撼。

接下来的试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15天后,全部预定试验项目按规定完成,飞机的各种性能都达到设计要求。9月9日,《人民日报》以《我国试制成功新型的喷气式飞机》为题,在头版进行了报道。

1959年建国十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沈飞厂生产的55架歼5飞机首次列队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整个广场上参加国庆大游行的70万人民群众沸腾了。这时,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主席,指着飞机对外国友人说:“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

跻身世界先进战机行列

歼5飞机试制成功后,沈飞厂的主要精力开始转移到组织好成批生产方面来。准备工作结束后,1957年第二季度,工厂迅速投入歼5飞机的成批生产。产量增长得非常快,全年共投产210架,比1956年增长8.3倍,年初月产量为一架,年末达到22架。

成批生产后,歼5飞机试飞员反映飞机普遍有振动。沈飞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经多方面工作都未能排除,积压在厂的飞机越来越多。厂党委感到问题严重,立即组成了排振小组。在苏联专家、总设计师克拉西沃夫的指导下,排振小组对试飞员提出的振动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试验。

1957年12月,一级试飞员、苏联英雄、列宁勋章多次获得者、有名的“鸟人”阿诺欣上校专门来到沈飞厂试飞鉴定。阿诺欣到厂后,就对部队认为振动严重而退回工厂的3架飞机,及工厂试飞员认为由于振动不合格而不能出厂的5架飞机,先后进行了试飞鉴定。

1958年2月1日,阿诺欣对沈飞厂生产的飞机质量予以肯定。但振动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工厂里还放着好几份部队寄来的公文,附有故障单。为彻底解决振动问题,二机部四局决定组织一个小组,由熊焰带队,并由阿诺欣和克拉西沃夫参加,一道去部队排除振动。

1958年3月20日,沈飞厂以厂长牛荫冠的名义发布了关于阿诺欣上校对歼5飞机振动问题的结论,并以阿诺欣飞过的飞机作为标准飞机,达到了就可以出厂。这样,工厂积压的70多架飞机都重新开始了试飞。至此,长达一年之久的振动问题彻底解决。歼5飞机从此开始稳定地批量生产。

歼5飞机的试制成功,为我国航空工业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实现了周恩来总理1953年提出的空军所需歼击机在1956年、1957年两年间由国内自给的设想,结束了空军飞机来源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毛泽东主席1957年2月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旧中国几乎没有机器制造业,更没有汽车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而这些现在都建立起来了。”事实证明,这些工业不但建立起来了,还达到了一定的先进水平。

从1956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停产,沈飞厂共生产歼5飞机767架。在中国空军最需要战斗机时,歼5飞机发挥了极大作用,成为五六十年代中国空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并在国防前线屡立战功。

我空军在1962年2月1日,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护航表演大队,歼5飞机被确定为第一批护航表演飞机,多次参加迎接外国元首护航活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