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成本包括些什么?你还在用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吗
质量管理成本包括些什么?你还在用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吗在用卡以前,员工们一般到月底都有余额,尤其是女员工,可节省10元左右呢。管理部的人认为,餐票既不卫生,又不便保管,而改用刷卡,这样既有效率,又有时代感。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对我说过这样的一件事,他们的员工餐厅本来是用餐票的,现在改为用IC卡了。如果借用“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说法,那么,可以这么说,“成本”是看得见的,是预算之内,是我们可以花,甚至应该花完的;而“代价”呢,则是看不见的,是额外的花费,是我们本来应该已经赚回来的,但是一不小心又花出去的,也就是浪费。有了这种分野,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质量成本”和“质量代价”的区别以及对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影响。我找出了以前写过的一篇博客,似乎能够说清楚这些问题,而且还很有趣,网上的点击率也不低,不妨一起分享:
导读
第一次没做对,势必要修修补补,去做第二次、第三次。
这些都是额外的浪费,是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PONC)。
成本与代价是两个不同的主题,而且它们的概念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借用“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说法,那么,可以这么说,“成本”是看得见的,是预算之内,是我们可以花,甚至应该花完的;而“代价”呢,则是看不见的,是额外的花费,是我们本来应该已经赚回来的,但是一不小心又花出去的,也就是浪费。
有了这种分野,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质量成本”和“质量代价”的区别以及对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影响。
我找出了以前写过的一篇博客,似乎能够说清楚这些问题,而且还很有趣,网上的点击率也不低,不妨一起分享:
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对我说过这样的一件事,他们的员工餐厅本来是用餐票的,现在改为用IC卡了。
在用卡以前,员工们一般到月底都有余额,尤其是女员工,可节省10元左右呢。管理部的人认为,餐票既不卫生,又不便保管,而改用刷卡,这样既有效率,又有时代感。
员工们也认为刷卡方便。似乎皆大欢喜。可真正用起卡来,大家却有了一种无法言表的烦恼。因为自从用了卡后,常常是刚到月中,他们在买饭时就被很尴尬地告知“没钱了”。
“这不可能,”他们总是搔着头说,“我以前从来用不完。”问题出在哪儿呢?是员工的钱不够吗?是餐厅的读卡设备有差错吗?都不是。
让我们先来看看自己的例子吧!我们都有用信用卡消费的体验。在富丽堂皇的商场里,你怀揣着卡可以任意选购商品,还会很潇洒地对售货小姐说:“请给我包起来。”因为你知道,信用卡是可以预支消费的。
但如果我们改用现金,让你拿着一摞现金去购物,当你一张一张地数着付钱时,你还能那么洒脱吗?你难道不会心跳加速吗?
其实,信用卡就好比成本,是允许我们花的。而伴随着你数钞票的心跳的感觉,你是否体会到了成本的“三味”呢?克劳士比说过,质量是免费的。
只有我们按已达成的要求去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是成本的真谛。而常规的成本中却包含并认可了返工、报废、保修、库存和变更等不增值的活动,反而掩盖了真正的成本。
第一次没做对,势必要修修补补,去做第二次、第三次。
这些都是额外的浪费,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PONC)。
统计表明,在制造业,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25%,而服务业则高达30%~40%!我们处在利润干涸的年代,原料价格在上涨,而市场价格却在下降,两头挤压,企业基本上只有很小的生存空间了。
加上许多行业的进入门槛又低,竞争趋于恶化,更加让我们对存在的巨额浪费瞠目结舌!醒来吧!不要再哭诉“成本下不来”了,取消信用卡,使用现金吧!那样就会让心跳的感觉变成我们工作中的质量意识。
如果你在服装生产线上,把工人扔掉的布头的统计数字或指数用“溯源法”折返回去,用实物醒目地贴在墙上:1块布头 1块布头=1件内衣,1块布头 1件内衣=1件衬衣……这不是在教员工们数钱吗?
如果你在电子产品生产线上,把墙上的缺陷率、什么什么率换成一目了然的实物或钱,比如,1个零件 1个配件=1个微型收录音机,1个配件 1个微型收录音机=1个随身听……这不是在教员工们了解代价的含义吗?
一旦我们认识到PONC,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识别和确认要求、了解和改进过程上,从而设定有效的目标以符合已达成的要求。因为要求和过程越清楚,越有可能把事情做“对”;要求和过程越明确,才越有可能“第一次”就做对。
否则,做得越多,代价越大;做得越累,成本越高。这正是“缺陷预防”的态度,也正是“零缺陷”管理的心态。
因此,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用代价/PONC这种管理的语言、质量管理的语言教育每一个人,上下达成共识,使用共同的语言。
如是,方可使质量成为获利的“最后的机会”,成为“一颗货真价实的摇钱树”!如果你只想到要派几名成本会计去外面学习几天,回来后就想用别人的模式和资料建立自己的“质量成本”制度,然后品着咖啡,静待下面的“成本”自动地削减殆尽。
那么,你等到的只能是基层的试探性电话、“润色”过的数字以及狡黠的笑容。这时,我们只有请电影里的黑帮“老大”来敲打他了:“你要为此付出代价!”
毕竟,“P”即利润,削减代价(Price)就是利润(Profit)。
-end-
作者:杨钢 中国零缺陷之父,中国十大质量人物
来源:《质与量的战争》书籍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