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歌文字版,上游夜雨陈泰湧
卖报歌文字版,上游夜雨陈泰湧他的这个创作初衷是所有艺术家所共有的,但要实现起来很难。令人欣喜的是这部剧的创作最终展现出来的结果是令观众满意的。6月8日晚,我在重庆大剧院观看了该剧在重庆的首演,当全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当我和着音乐的节拍跟着哼唱起熟悉的卖报歌时,这也就印证了甲丁之前所说的那句话,“主旋律可以又红又燃。”著名音乐人甲丁是这部剧的艺术总监和出品人之一,作为有着各种“大场合”实操经验的大腕,他又特别钟情于这个“小舞台”,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剧透”过,希望能在这个舞台上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展开完整的叙事结构,触动所有在场的跨越各个年龄阶层观众的心灵,和剧中的小人物大时代进行共情。耳熟能详的《卖报歌》是由聂耳创作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歌词生动朴实,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但有一个史实是需要澄清的,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在1933年的上海,而非重庆。可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首歌应该
《卖报歌》又响耳畔
——观原创主旋律音乐剧《新华报童》
陈泰湧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这个背景歌声一响起,大幕尚未拉开,日寇侵华,天上日机狂轰滥炸,地上匪警围追堵截,衣衫褴褛的小小报童们手拿《新华日报》在山城的大街小巷中奔跑吆喝的场景就已浮现在所有观众的脑海中。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耳熟能详的《卖报歌》是由聂耳创作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歌词生动朴实,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但有一个史实是需要澄清的,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在1933年的上海,而非重庆。可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首歌应该是诞生在重庆,这是因为受了另一部叫作《雾都报童》的作品的影响。1939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积极宣传共产党的先进主张,大力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而报童们诙谐的“新华扫荡中央”往往赢得当时群众会心的微笑,也能赢得我们现代读者和观众的开怀大笑。这是斗争中的智慧。而皖南事变中周恩来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也正是通过这些小小的雾都报童们机灵地躲过匪警的围堵和追打,将一份份刊有事实真相的报纸送到人民的手中,告知了全世界。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支持下,通过艺术创作小中见大重现了这一历史事件和这些热血敢当的人群的精彩,具有厚重历史内涵的《新华报童》就这样以最有时代活力的音乐剧形式搬上了舞台。历史、文学、音乐因这部主旋律音乐剧而彼此交融,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穿透和撼动着年老的、年轻的,甚或幼小的心。
最近几年音乐剧也逐渐被中国的观众所接受,即便是商业化的音乐剧,覆盖的观众群相对集中,又能调动流量明星资源,即便如此,能成为典范的成功者也并不多。《新华报童》要讲好一段过去年代的故事,要老少皆宜,要寓教于乐,要震撼全国观众又能抚慰重庆观众,很难。
著名音乐人甲丁是这部剧的艺术总监和出品人之一,作为有着各种“大场合”实操经验的大腕,他又特别钟情于这个“小舞台”,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剧透”过,希望能在这个舞台上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展开完整的叙事结构,触动所有在场的跨越各个年龄阶层观众的心灵,和剧中的小人物大时代进行共情。
他的这个创作初衷是所有艺术家所共有的,但要实现起来很难。令人欣喜的是这部剧的创作最终展现出来的结果是令观众满意的。6月8日晚,我在重庆大剧院观看了该剧在重庆的首演,当全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当我和着音乐的节拍跟着哼唱起熟悉的卖报歌时,这也就印证了甲丁之前所说的那句话,“主旋律可以又红又燃。”
不久前《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
一台精彩的音乐剧就是最好的实践大课堂。年轻人可能不一定非常熟悉卖报歌,但摇滚和嘻哈却是他们这个青春成长中的背景乐,剧中小报童们的彼此争吵,“重庆话聊天配上节奏就是rap就是嘻哈”,对耶!剧中卖面的嬢嬢高亢悠扬又韵味十足的唱腔和唱词,放到街巷中就是吆喝声,放到舞台上那就是四川清音。《新华报童》就是这样一个兼顾各年龄层跨越不同艺术欣赏层次的大糅合。
整台剧上半场的音乐和节奏都较紧凑,观众会稍微有点紧张和压迫感,或许是创作团队刻意要制造出抗战时期的那种感觉,演员是用怒吼出的“不怕他轰,不怕他炸······”观众情绪也很燃,但就我个人的看法,或许用更清晰更戏谑的腔调唱出重庆那首原汁原味的打油诗更好,“不怕你龟儿子轰,不怕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坚强的防空洞,不怕!不怕你龟儿子凶,不怕你龟儿子恶,老子们总要大反攻,等着!”不怕,不仅是不怕,更要愈炸愈强,这才是重庆味。
下半场表现的主要是皖南事变,有一个场景很触动我,剧中新华日报编辑乔世宁和报童们对身陷危境的国民党特务李衡哲出手相救,这和皖南事变中国民党当局发动的同室操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艺术创作让剧情有些舒缓,有些“儿女情长”,但正是这精彩的剧情设置才更有真情实感,更能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争取到国内外广泛的舆论支持,取得最后的胜利。
剧终,再次响起“啦啦啦,啦啦啦”的卖报歌时,剧场里所有观众自发地起立跟唱着。懵懂的幼童手舞足蹈踩着旋律,敢梦敢当的热血少年用着原来的歌词幻化出了新的嘻哈,而白发苍苍的老者完完整整唱出了所有的歌词,直到最后一句,“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