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阳明心境摘录:王阳明良知诗四首

王阳明心境摘录:王阳明良知诗四首过了很久,子贡还没有弄明白自己跟颜回的差距所在。孔子希望子贡能够明白,学问的本质,贵在体诸于心,并非执着于外在的言语闻见。孔子没有听到想要的答案,就感叹:“比不上颜回,我也认同你的说法,真比不上他。”孔子,名丘,字仲尼。人人内心中都住着一个孔子一样的圣人,只不过是自己用眼见耳闻的知识把他给遮蔽了。现在告诉你真实情况,内心的圣人就是良知,不必猜疑。颜回和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两位弟子,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子贡呀,你跟颜回比,怎么样?”子贡很谦虚:“老师呀,我怎么比得上他呢?颜回听闻一分道理,他能够懂十分道理。我听闻一分道理,最多能懂两分道理。”

王阳明晚年讲致良知,写了不少关于良知的诗篇,现在来看看他的四首良知诗《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王阳明心境摘录:王阳明良知诗四首(1)

1、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一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孔子,名丘,字仲尼。人人内心中都住着一个孔子一样的圣人,只不过是自己用眼见耳闻的知识把他给遮蔽了。现在告诉你真实情况,内心的圣人就是良知,不必猜疑。

颜回和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两位弟子,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子贡呀,你跟颜回比,怎么样?”

子贡很谦虚:“老师呀,我怎么比得上他呢?颜回听闻一分道理,他能够懂十分道理。我听闻一分道理,最多能懂两分道理。”

孔子希望子贡能够明白,学问的本质,贵在体诸于心,并非执着于外在的言语闻见。孔子没有听到想要的答案,就感叹:“比不上颜回,我也认同你的说法,真比不上他。”

过了很久,子贡还没有弄明白自己跟颜回的差距所在。

于是孔子提醒子贡说:“子贡呀,你以为我的学问,是从多方面的学习而记闻来的吗?”

子贡说:“对呀!我认为您是这样的,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我的学问是得到一样东西,懂了以后,一通百通。”

孔子说的那样东西是什么?在王阳明处那样东西就是良知。要彰显自己内心中的圣人,不是去积累外界的见闻知识,而应该是发觉内在的良知。正如阳明先生的诗“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阳明心境摘录:王阳明良知诗四首(2)

2、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二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憧憧,摇曳不定,往来不定。

问君为何面对各种事情总是摇摆不定,只因为被烦恼见闻迷惑,用错了功夫。佛道都有自己的口诀,圣学也有自己的口诀,就是良知。道家的《周易参同契》讲修炼成仙的秘诀,良知这两个字好比参同契,这是圣学的要诀。不可被烦恼见闻迷惑,陷入于求天理于心外的迷惘境地,耗尽时间精力,到头来,发现错用功夫,一无所获。

王阳明心境摘录:王阳明良知诗四首(3)

3、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三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定盘针,即是指南针,比喻衡量是非的标准。

人人内心都有良知,良知是内在的,就像藏在内心中的指南针,可以指示方向,可以辨别是非。万事万物变化的根源都只在心中,只求培养一颗良知之心。以前总是本末倒置,没抓住根本,只是抓住了些细枝末节之事,真是好笑。什么是细枝末节?阳明先生曾经举过种树必须先培养树根的例子,来说明孝道。纯是天理的纯孝之心就好比树根,关键是这颗纯孝之心,只要有这颗孝心,必然会孝顺好父母,具体怎么做都只是些细枝末节之事。把树根培养好,细枝末节自然而然长好。如果只抓细枝末节,而忽略了树根,细枝末节也不会长好。

王阳明心境摘录:王阳明良知诗四首(4)

4、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其四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中庸》说无声无臭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天理的极致。王阳明说:“所谓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良知是宇宙万有的基础,宇宙的本源。抛弃自己内心中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藏,却效法乞丐,托着空钵挨家挨户乞讨。这是非常可笑、非常可怜的迷失的状态。人的良知是内在的,不假外求的。一味外求,就是追逐外物,只会令人失却自己的本心,活得像个乞丐,惶惶不可终日,亦难以心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