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主要技术指标:草莓高效优质育苗
草莓育苗主要技术指标:草莓高效优质育苗2、养分管理过多的给水会使草莓徒长,且增大病害发生几率充足的水分供应是草莓大量生发匍匐茎,确保较高繁殖系数的前提,但是在7月中旬,降水往往与晴好天气频繁交替,这种条件下会造成苗圃湿度较大与温度较高,很容易导致炭疽病等病害的爆发,甚至在有些地方打药也无法抑制病害发生,最终导致育苗失败。另一方面,草莓育苗不仅需要保证繁殖系数,更要要确保育苗质量,七月中旬匍匐茎即将进入花芽分化期,良好的花芽分化是草莓苗定植后获得丰产丰收的基础,在管理上,适当控水可以刺激草莓花芽分化增加花芽数量,有利于优质苗的形成,因此相比7月份之前的管理,从这一阶段开始要适当降低供水量。概括来讲:在管理上需要加强降温和排水管理,在具体措施上,较好的办法是在育苗圃上方张挂遮阳网,这样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缓解苗圃水分的过量增加,从而达到减少病害发生、提高育苗质量的目的。同时要保持畦沟排水通畅,最大限度减少积水,也可采取沟内铺地膜的方
眼下已经进入7月中旬,对草莓育苗来说,正处于匍匐茎快速生长期,草莓茎苗的花芽分化也即将开始,草莓匍匐茎抽生数量和质量与这一阶段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俗话讲“苗好七分收”,加强现阶段的秧苗管理,对培育优质壮苗具有重要意义。
草莓育苗圃属于开放的露天环境,在栽培管理上,温度、光照、湿度等生长因子可调控性较差,草莓本身喜温凉气候条件,当前较高的温度、较频繁的降雨使草莓育苗处于各种问题频发期。笔者在前面写过数篇关于草莓栽培管理的文章,最近陆续有网友私信我咨询现阶段草莓育苗中的管理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包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植株管理三个方面。
本文@为卿画眉说三农就对这三个方面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与莓农朋友聊聊现阶段应该如何管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1、水分管理
充足的水分供应是草莓大量生发匍匐茎,确保较高繁殖系数的前提,但是在7月中旬,降水往往与晴好天气频繁交替,这种条件下会造成苗圃湿度较大与温度较高,很容易导致炭疽病等病害的爆发,甚至在有些地方打药也无法抑制病害发生,最终导致育苗失败。
另一方面,草莓育苗不仅需要保证繁殖系数,更要要确保育苗质量,七月中旬匍匐茎即将进入花芽分化期,良好的花芽分化是草莓苗定植后获得丰产丰收的基础,在管理上,适当控水可以刺激草莓花芽分化增加花芽数量,有利于优质苗的形成,因此相比7月份之前的管理,从这一阶段开始要适当降低供水量。
概括来讲:在管理上需要加强降温和排水管理,在具体措施上,较好的办法是在育苗圃上方张挂遮阳网,这样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缓解苗圃水分的过量增加,从而达到减少病害发生、提高育苗质量的目的。同时要保持畦沟排水通畅,最大限度减少积水,也可采取沟内铺地膜的方式在遭遇连续降雨的时候,辅助排水。
过多的给水会使草莓徒长,且增大病害发生几率
2、养分管理
草莓育苗前期需要较多的氮肥,这样可以促进匍匐茎的快速生发,有利于扩大繁殖系数,但氮肥过多会造成秧苗旺长,更容易出现病虫害,并且现阶段的高温条件会加剧这些不良状况的发生。旺长苗造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不利于草莓花芽分化,继而会影响到秧苗移栽后的产量水平。
因此,在七月中旬进入花芽分化期之后,要控制氮肥的供应或者停止氮肥的供应,冲施肥以磷钾肥为主同时可以通过叶面来喷施磷钾肥或钙肥,目的是通过补充磷钾肥来促进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继而促使匍匐茎苗进行良好的花芽分化。
3、土壤管理
育苗地土壤保持疏松,可以为匍匐茎新生根系的萌发创造有利条件,新生匍匐茎根系及时下扎并吸收水分养分,可以减少母苗水肥吸收运输的压力,并为后续长出的匍匐茎苗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水分,有利于提高草莓繁殖系数和幼苗营养水平。
七月中旬以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二、病虫害及防治1、主要病害
育苗期的草莓苗受自然降雨,以及土壤蒸腾较旺盛的影响,草莓基部叶片与土壤之间通风较差,较高湿度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这会为土壤或母苗中病菌的爆发创造有利条件。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南北各地育苗期常见的病害差异较大,以下介绍两种最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 炭疽病
基本症状:炭疽病可以对草莓全株都造成侵染危害,基本特征为最初感病部位呈现红色斑点,中心病斑颜色加深,变为红褐色甚至黑色,病斑部位略微下陷,中心病斑外围呈现红色并向周围蔓延,以叶片叶柄最为典型。在茎部表现症状感病褐变部位从外向茎心部扩展。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选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稀释800倍、20%苯醚甲环唑稀释1500倍;发病之后可用25%吡唑醚菌酯稀释18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稀释4000倍液等进行喷雾,每隔4天左右喷施一次,但每种药剂每个生产季最多施用三次,多种药剂间隔施用效果较好。
育苗质量直接影响定植后结果状况
- 根腐病
基本症状:莓农也称其为“红中柱”,从幼根或新根开始侵染,与炭疽病在根状茎上的症状有一个典型差异,即掰开草莓根状茎后,根腐病的红褐色病斑是从内往外扩展,而炭疽病则是从外往内扩展。根腐病会对根系吸收运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整个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根腐病一旦发生,防治难度较大,栽培种以确保种苗和栽培土壤无菌为主,药剂防治只能做到控制不再蔓延,因此少量发生时可以将种苗带土全部清出草莓育苗圃。然后在定植穴洒生石灰消毒,发病后药剂防治可采用啶氧菌酯 可杀得叁仟或精甲霜灵稀释1000倍或嘧菌酯 甲霜恶霉灵稀释1000倍后灌根,每5天一次,连续3次。
高畦栽培是保障育苗圃排水良好的基础
2、主要虫害
草莓育苗圃是露天环境,害虫的迁徙很容易造成虫害的发生,以下介绍两种现阶段最常见的虫害及防治方法:
- 蚜虫
危害特征:蚜虫危害草莓的叶片、生长点以及根部,通过吸食草莓汁液,破坏器官组织,而且蚜虫还是草莓病毒病传播的重要媒介,预防草莓病毒病的发生,防治蚜虫切断传播媒介是关键措施之一。蚜虫属于孤雌生殖(不通过交配也能繁殖),因此繁殖能力很强,很容易密集分布,并造成新叶的翻卷,影响草莓的正产生长。
防治方法:防治蚜虫的药剂较多包括烯啶虫胺、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噻虫腈等,蚜虫主要密布在叶片背部,因此在喷施药液时,叶背面是重点,同时为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每种药每个生产季最多用3次,最好是多种药间隔施用。
蚜虫是草莓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
- 红蜘蛛
危害特征:红蜘蛛怕风,常聚集叶片背部,而且体型小,在危害初期往往不仔细看会觉察不到,但是一旦出现明显危害症状,往往红蜘蛛就已经繁殖量很大,受害叶片初期为针尖状白点,使草莓叶片颜色失去光泽,较严重的情况下,叶片灰白翻卷。
防治方法:红蜘蛛喜干旱环境,适当的环境湿度可以减少红蜘蛛的发生几率,在产生危害时可选用的药剂包括阿维·哒乳油、联苯肼酯 乙螨唑、噻螨酮等,在防治的过程中同样以喷施叶片背面为重点,并且最好集中药剂间隔施用,以保证药效。
红蜘蛛,体积很小危害初期不容易被发现
三、植株管理1、种苗管理
种苗上出现的花蕾要及时摘除,防止造成营养浪费;增大种苗的叶片数量,使其具有更好的光合作用能力,以满足匍匐茎上的幼苗生长对养分的旺盛需求,当种苗外围的叶片开始发黄或紧贴地面时再将这部分老叶劈掉,同时劈老叶对草莓茎造成的伤口,会进一步刺激草莓匍匐茎的生发。
2、匍匐茎管理
对匍匐茎生发能力较弱的品种,可通过喷施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来刺激匍匐茎的生发;当草莓匍匐茎产生数量较多时,要在匍匐茎苗生根之前,进行理蔓,目的是让匍匐茎均匀分布在育苗田,使每条匍匐茎上的幼苗都能均匀接受阳光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并减少相互之间的竞争。
在匍匐茎苗长出两片叶的时候,要在匍匐茎苗两端压土,使茎苗底部与土壤接触的更为紧密,从而有效促进生根,压蔓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土埋住生长点,不然会造成被埋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也可以用专用的草莓“压苗器”等来进行固定,效率较高,效果较好
结语受自然天气影响,现阶段诸如淹水、干热风等不可控因素较多,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排水、用药等准备工作,另外,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管理技术外,细致用心的管理习惯是确保优质高效的重要保障,这也是不同的育苗者最终育苗效果产生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