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俄罗斯扩展领土,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推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俄罗斯扩展领土,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推崇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三世长大成人后,行为必然乖张离奇,与叶卡捷琳娜的婚姻关系,他明确表示不喜欢这位索菲亚小姐,只是他必须从一群女孩中挑一个妻子,那么其中索菲亚还算是认识的,比较知根底的。欧洲贵族家族之间都是亲戚,而彼得三世与索菲亚的血缘关系还比较近属于两家还没有断绝来往的那种,又都是在德国长大的,所以彼得三世选择了索菲亚。婚后基本上只顾带着自己的情人花天酒地,把索菲亚扔在一边根本不管,女人在这方面先天弱势,这时的索菲亚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而不是后来那个风流成性的女沙皇,只能一个人独守空房,靠读书打发空虚寂寞的时间。婚后九年,两人才在姨妈伊丽莎白一世的压力下才有了一个孩子。这里要说说彼得三世,同样也是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孩子,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自己没有子女,所以把嫁到德国的姐姐的儿子接回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个继承人就是彼得三世,彼得三世要是不去俄罗斯给自己的姨妈当继承人,还可以去瑞典继承王位,之前他也

凌云

摘要:沙俄时代著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一个女流之辈却会被俄罗斯人尊称为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俄罗斯扩展领土,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推崇叶卡捷琳娜二世(1)

【公告,本号由原来头条号“知兵堂光亭”搬迁而来,敬请大家继续关注支持】

沙俄时代著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一个女流之辈却会被俄罗斯人尊称为大帝?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沙皇俄国时代叶卡捷琳娜把俄罗斯带上强国之路,基本完成沙俄向西向南的扩张,确实称得上是一位开疆拓土的伟大君王,她自己晚年也曾骄傲的说,假如她能活二百岁,整个欧洲都会臣服于她。

然而,哪怕粗略地了解一下叶卡捷琳娜的一生功绩,实际也并没有特别出奇之处,盖棺定论式的总结一下,我个人的评价是:叶卡捷琳娜不过是个按牌理出牌的君主。

欧洲的贵族圈里,出生地仅只是出生地,不代表祖国,也很难界定他们到底算哪国人。叶卡捷琳娜就是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公爵女儿,由德皇腓特烈推荐给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然后伊丽莎白一世从众多贵族女孩中,最终选定索菲亚•奥古斯特,为自己继承人彼得三世的妻子,然后索菲亚加入俄国籍,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俄罗斯扩展领土,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推崇叶卡捷琳娜二世(2)

这里要说说彼得三世,同样也是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孩子,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自己没有子女,所以把嫁到德国的姐姐的儿子接回来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个继承人就是彼得三世,彼得三世要是不去俄罗斯给自己的姨妈当继承人,还可以去瑞典继承王位,之前他也是一直被当做瑞典王位继承人培养的。这种贵族身份和血统很令人羡慕吧?其实也未必,彼得三世其实是个悲催的孩子,为此就从小需要接受严厉的贵族教育,而且父母也懒得管,一切都丢给家庭教师负责,贵族对自己孩子可不讲什么快乐教育,而是恨不得用斯巴达式教育来培养成材,不幸的是彼得三世没什么出众的天资,所以每天的课业对他来说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为此各种体罚是家常便饭,这孩子的心理素质也不过关,长期的体罚没能让他进步,反而彻底压垮了他,让他变成一个极度厌学,面对惩罚时又极度怯弱的问题孩子。

彼得三世长大成人后,行为必然乖张离奇,与叶卡捷琳娜的婚姻关系,他明确表示不喜欢这位索菲亚小姐,只是他必须从一群女孩中挑一个妻子,那么其中索菲亚还算是认识的,比较知根底的。欧洲贵族家族之间都是亲戚,而彼得三世与索菲亚的血缘关系还比较近属于两家还没有断绝来往的那种,又都是在德国长大的,所以彼得三世选择了索菲亚。婚后基本上只顾带着自己的情人花天酒地,把索菲亚扔在一边根本不管,女人在这方面先天弱势,这时的索菲亚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而不是后来那个风流成性的女沙皇,只能一个人独守空房,靠读书打发空虚寂寞的时间。婚后九年,两人才在姨妈伊丽莎白一世的压力下才有了一个孩子。

叶卡捷琳娜大一些后,也学会了找情人,这时彼得三世的乖张就出来了:有时好像大度过了头,俩口子甚至可以各自带情人共进晚餐,然后互道晚安各自去胡天胡地。有时又因为叶卡捷琳娜与情人的事,暴怒无常,喊打喊杀。

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俄罗斯扩展领土,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推崇叶卡捷琳娜二世(3)

最要命的是彼得三世的乖张发展到国事上,他被从德国接回俄罗斯成为王储到继位,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似乎就没当沙皇的觉悟,直到继位典礼上,都不会讲几句像样的俄语。这种情况在过去俄国贵族圈子里不算新鲜,那时贵族圈子里最高贵的语言是法语,但是彼得三世不同呀,你是当沙皇,怎么能完全不懂俄语?这件事导致彼得三世在俄国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只是没什么竞争,所以走流程一样由他继承了王位。

彼得三世继位后,干了两件事,把自己给玩死了,一个是他否定俄罗斯的东正教,试图以自己身为沙皇的权威,让整个俄国的宗教归属路德宗,对东正教在俄国的影响完全不放在心上,就轻率下令没收教会财产,把自己从精神上自绝于俄罗斯。另一个,当时与普鲁士打的七年战争,俄罗斯具有很大优势,到了彼得三世手里,他公开宣称自己崇拜腓特烈大帝,把七年战争中俄罗斯付出巨大牺牲才取得的优势,全部出让,对到俄国谈判的普鲁士特使计听言从,完全一副量俄罗斯之物力,结普鲁士之欢心的样子,原本大家都已经筋疲力尽,普鲁士自己都觉得自己就要完蛋了,结果彼得三世将俄国占领的普鲁士领地全部归还,这才让普鲁士缓了过来,。通过这样的一场和谈结束了战争,彼得三世对盟友的背信弃义,赢得了垂死的普鲁士的友谊,却得罪了法奥同盟的所有盟友。包括大部分德国地区,因为当时类似邦国制的德国,在战争中大部分地区是站在奥地利一边,而不是在普鲁士一边。从那时起,俄国在欧洲几乎就是背信弃义的代言人,没有任何国家愿意相信俄国。而这件事在俄国国内,意味着许多贵族在战争中付出的所有牺牲都付诸东流,每一个人都对彼得三世充满了怨恨和不满。

有人已经觉得俄国需要一场革命,来革了彼得三世的小命,这就需要一个带头人,彼得三世继位时年纪不大,俄国的烂摊子似乎也没有谁有兴趣接手,但是政治这种残酷的圈子里,一旦有人向这个方向动心,那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有人就盯上了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俄罗斯扩展领土,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推崇叶卡捷琳娜二世(4)

同样在德国出生的叶卡捷琳娜,从小父亲常年在军中忙工作,母亲也是个只顾自己享受的贵族女子,常年住在巴黎,叶卡捷琳娜的童年时代就处于一个无人管束的状态,成天跑到街上找“野孩子”们玩,孩子的世界,还不懂得区分贵族、平民,后来叶卡捷琳娜成为权威日重的女沙皇后,依然可以自如的和身边仆从打成一片,毫无违和感,恐怕和这个童年经历就很有关系——有一天晚上,她突然有兴致给某人写了封信,写好后,跑到大厅找人给她送信,这时仆人们已经到了休息时间,大多围在一起打牌,听到额外的工作,当然不是很情愿,这时严厉的贵族会用权威强迫仆人去干活,和善一点的会给点小钱让仆人跑腿,而叶卡捷琳娜,是笑骂着提溜起一个打牌的仆人,说他坐着也只会输钱,赶紧送信去,自己来替他打几局。记录这件事的人很惊讶叶卡捷琳娜可以和身边仆人相处得如此自然和亲密,有如朋友。这说明叶卡捷琳娜在与人相处上,具备高情商,也说不上什么性格缺陷和短板。

早在第一次到俄国,接受伊丽莎白一世接见,叶卡捷琳娜就提出给她找个最好的俄语老师,白天努力学习,晚上也自己点灯熬油的苦读,仅仅几个月,不但已经可以用一口流利的俄语和人交流,也已经可以正常阅读俄文书籍,和人用俄文通信。期间她患过一次肺炎,当时肺炎基本就是绝症,因此她差点死掉,在大家为这个德国姑娘找来一个路德宗牧师准备后事时,叶卡捷琳娜自己主动提出换成东正教神父,当时就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俄罗斯人。到叶卡捷琳娜凭最后靠着自己的抵抗力战胜了病魔之后,她就已经成为俄国贵族圈子里的自己人。

在有人找到叶卡捷琳娜,要对付彼得三世时,这其实是一个远比人们想象要长得多的过程,之前彼得三世对叶卡捷琳娜的恶劣态度,让她本能的产生自保的念头,但是她对俄国君主的宝座并不感兴趣,完全没有联络权臣,或者某些政治势力,准备在权力场大干一番的意思,仅仅只是因为在身边的近卫军侍从里找了一个情人,这个情人有五兄弟,都在近卫军服役,感受到彼得三世的恶意后,叶卡捷琳娜与情人商议如何自保,这位情人勇敢,忠诚,不过没什么文化,他能为情人所做的,就是在近卫军中召集自己的兄弟和朋友,向叶卡捷琳娜效忠,于是在近卫军中聚集数百人的青年军官团,准备随时保护叶卡捷琳娜,直到这时,叶卡捷琳娜也只是随时准备好抵挡住来自彼得三世的致命一击后,有机会出逃流亡,以后到底该怎么办,她自己也完全没有头绪。直到那些暗中准备推翻彼得三世的人,找到叶卡捷琳娜,只是这时与彼得也没恶化到必须刀兵相见的地步,所以这事情是从叶卡捷琳娜有第一个孩子起,一直断断续续的拖着。

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俄罗斯扩展领土,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推崇叶卡捷琳娜二世(5)

直到有一天,彼得三世终于知道有人准备密谋推翻他,而且叶卡捷琳娜也参与其中,于是决定抓捕自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知道消息后,慌忙召集效忠自己的军近卫军军官团准备反击,谁知就这么区区几百人的暴动,居然没有任何人出来阻止,彼得三世发现自己找所有管事的人,得到的都是非常冷漠的回答,完全调不动任何兵力保护自己时,只得匆忙逃亡,就近逃到一个军事要塞当中,准备固守待援,号召勤王大军。谁知要塞中的军队原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接待了彼得三世一行人,等知道事情原委后,要塞军团的几个高层军官,神情古怪,都没有什么商议,就当着彼得三世的面,交换了几个眼神,就转过脸来通知彼得三世,他被捕了,因为他们决定效忠叶卡捷琳娜……

彼得三世就是这么把自己作死的。

叶卡捷琳娜上位后,给帮助她的军官团论功行赏,近卫军军官原本就都是希望建功立业的贵族子弟,这数百人像种子一样撒出去后,和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一起,没费什么劲就帮助叶卡捷琳娜迅速掌握了军队。叶卡捷琳娜被彼得三世冷落时,曾经大量读书。作为贵妇,与文化思想界有大量交往,原本就对新兴的启蒙运动有着志同道合的理想,这下子大家敞开心怀,毫无阻碍的吸收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精华,使俄国成为启蒙运动最早、最大的受益国,借此东风,叶卡捷琳娜宣布俄国贵族特权法,用法律保护和收获了贵族阶层的全力支持,强化了农奴制度来保障贵族权益,这个看似反动的政策后面,实际是与贵族交换同意工商业在俄国的发展,通过了一条任何人只要有五百卢布,就可以免兵役徭役,事实上为农奴开通了一条上升通道,于是俄国工商业蓬勃发展,经济迅速恢复,经济好转,又反过来更强化叶卡捷琳娜对于军队的掌控,当初那些近卫军出身的军官,把持住军队,一个个都雄心勃勃,要继续为女皇效忠,相对于别的时期,投入军队的钱,使用效率就高很多,原本一支人数众多单素质低下的军队,训练和装备都有了保障,指挥也得以理顺,自然在军事上获得回报,在南边把奥斯曼帝国揍的找不到北。

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俄罗斯扩展领土,俄罗斯人为什么这么推崇叶卡捷琳娜二世(6)

当时俄国一年贸易总额也只有约一千七百万卢布,却生生打的奥斯曼土耳其割地求和,并支付四千五百万战争赔款,这也让叶卡捷琳娜和她的军队突然意识到,原来战争也是财富密码,上上下下好战成风,关键是叶卡捷琳娜还愿意和贵族,平民,甚至农奴分享战争财富,所以这一时期,俄国军队组织效率奇高,每逢作战,上下齐心,个个积极主动,这种军队,在封建时代,混个天下无敌还是很轻松的,所以在叶卡捷琳娜时代,俄国南征奥斯曼土耳其,北面瑞典,西面瓜分了波兰,扩地六十七万平方公里,俄国在欧洲部分的扩张,已经达到极限。

不过这时真正的天下争霸,是发生在与英法之间的殖民地扩张争端,在法国支持下,美国独立,英国人刚吃了个暗亏,俄国对欧洲的扩张,普鲁士德国就可以遏制得住。俄国制霸欧洲,其实已经落后一步了,不过叶卡捷琳娜聪明之处就在于,瓜分波兰得到其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后,就克制住自己继续西进,没有继续发动战争,说明头脑异常冷静,在军国大事上思路非常清晰,很明白轻重知分寸。

所以,按牌理出牌,懂得见好就收,这才造就农奴制下俄国的黄金时代,这也是叶卡捷琳娜的成功秘诀,成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的根本原因。当然必须承认,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政治人物,也确实不是等闲之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