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时代的故事:写就时代故事
以前时代的故事:写就时代故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带来了什么?除了鸟巢、水立方、新地铁线、机场T3航站楼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物质遗产,蒋效愚认为,精神文化遗产更加弥足珍贵。现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的蒋效愚,11年前曾任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分管奥运会新闻宣传、开闭幕式、火炬接力、文化活动和媒体运行等工作。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上演的一幕幕场景,直至今日,依然深深印刻在蒋效愚的脑海中。“参与奥运会工作,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翻到当年一张办公桌前挑灯夜战的老照片,蒋效愚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这场全世界瞩目的盛会,是国人的难忘回忆,留下的丰厚奥运遗产更是成为助推北京城市发展的动力,见证着北京以更开放的姿态加速迈向国际一流大都市。
春风化雨,开放兴城。
从烟囱林立的工业基地到外企云集的商务区,从物质匮乏到家门口“买全球”,从首次申奥成功到成为首个“双奥之城”,北京谱写了一曲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生动乐章。
时势造英雄。每一次盛会、每一场攻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片热土上,无数置身其中的奋斗者,就像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拥抱机遇、一路高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因为他们的努力,摩天大楼里有了一流的环境,餐桌上有了各国的美食,奥运会期间有了一幕幕触动人心的画面。因为他们的热情,千年古都有了更加时尚多元的色彩,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蒋效愚
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上演的一幕幕场景,直至今日,依然深深印刻在蒋效愚的脑海中。
“参与奥运会工作,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翻到当年一张办公桌前挑灯夜战的老照片,蒋效愚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这场全世界瞩目的盛会,是国人的难忘回忆,留下的丰厚奥运遗产更是成为助推北京城市发展的动力,见证着北京以更开放的姿态加速迈向国际一流大都市。
现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的蒋效愚,11年前曾任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分管奥运会新闻宣传、开闭幕式、火炬接力、文化活动和媒体运行等工作。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带来了什么?除了鸟巢、水立方、新地铁线、机场T3航站楼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物质遗产,蒋效愚认为,精神文化遗产更加弥足珍贵。
“精神文化遗产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奥运筹办精神、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奥运志愿服务精神等,这些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奥运会后继续弘扬传承,推动着北京的发展和进步。”他说。
“经过奥运的洗礼,北京市民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成熟,心态更加平和了。”蒋效愚介绍,北京市民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们看奥运会不再只关注金牌,为冠军欢呼的同时也为失利者鼓掌。有一幕让他特别感动,鸟巢9万观众为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的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合唱生日歌,这样的“奇迹场面”在北京以往是很难想象的。
奥运精神让北京市民对全民健身有了新追求。大家通过参加徒步走、爬山、马拉松等各种健身方式来支持冬奥筹办,体育已经成为市民群众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方式。
“北京奥运‘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成为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蒋效愚说,奥运标准、奥运模式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奥运会上,在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上千项奥运措施和标准全面施行,为成功举办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奥运会后,这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奥运标准变成了北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各方面的长效机制和常态机制,成为指导北京城市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北京城市管理越来越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和国际化,北京正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迈进。
国际奥委会有一句名言:“一旦成为奥运城市,永远都是奥运城市。”蒋效愚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所在的北京奥促会正致力于推动“弘扬奥运精神、传承奥运遗产、促进城市发展、造福市民百姓”的工作。
眼下,北京市民们又在翘首盼望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会。
“通过筹办举办冬奥会,北京城市会发展得更好,老百姓会有更多的获得感。”蒋效愚畅想着,冬奥会能让北京再次闪耀世界,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这是我们举办冬奥会的目的,也是我们应该抓住的机遇。”
龙之传奇(北京)国际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明
要为北京带来最精彩演出
在位于天竺综保区的一家公司里,印着“0001号”的外商独资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格外醒目。这张许可证时刻激励着陈明和他的同事们,要将史无前例的精彩演出带给观众。
时隔两年,龙之传奇(北京)国际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依旧难忘获颁证书的激动时刻。“龙之传奇创始人陈建国先生20多年前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陈明感叹。
1994年,美籍华人陈建国创立的美国龙之传奇娱乐有限公司在美国成立,为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全球知名主题公园制作演出节目。为了将中国文化带到国外,陈建国经常往返中美两国,将中国的杂技等艺术带向世界舞台。
“我们就是从一盏灯、一根线开始认识的。”为舞台表演提供技术设备的陈明与陈建国在北京结识,从此成为长期合作伙伴。
上世纪90年代,受限于物质生活水平,看演出对于很多国内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儿。陈建国也希望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到国内,把精彩的演出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但由于政策限制,陈建国的团队还很难进入中国的演出市场。
转机出现在2015年。当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其中提出要发展文化市场多元化服务模式,选择文化娱乐业聚集的特定区域,允许外商投资者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在北京市市域范围内提供服务。2016年6月,北京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允许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4个特定区域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
“在天竺综保区工作的一位朋友把政策转给了我,我一看,感到机遇来了,立马儿告诉了陈建国先生。”陈明回忆,美国龙之传奇团队实地考察后,对位于天竺综保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印象深刻,几方一拍即合。2016年12月,龙之传奇正式入驻基地。
业务刚起步,龙之传奇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当时政策规定其只能在北京提供服务,不能在全国开展业务,这对于演出机构来说是个不小的束缚。正当陈明和团队感到困扰时,北京市商务局领导带队来到龙之传奇调研,借此机会,陈明把企业遇到的问题全部提了出来。
几个月后,一纸新文件让陈明眼前一亮。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在新的工作方案中,允许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服务。这意味着,龙之传奇在北京持证,今后也可以在全国开展业务。
现在,龙之传奇正在筹备其在中国的首个项目——“世纪冰雪秀”,这是一个融合科技、艺术、音乐、杂技等多种元素的大型综合演出。“等剧场开始施工后,我们会在全球招募演员,进行集体排练。”陈明说,龙之传奇将整合国内外娱乐演艺资源,同时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演出技术、设备及专业人才。
“在演出领域放开对外商的限制,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在陈明看来,随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深入,更丰富的供给将不断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文化市场需求。
国贸中心写字楼部总监助理 李波
当初的选择是一辈子的幸运
330米高的国贸大厦A座高耸入云,曾长期是北京最高楼。国贸中心写字楼部总监助理李波是这栋楼的“大管家”,平时的工作就是为楼内客户提供各种服务。
国贸所在的这片地,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是北京金属结构厂和高压气瓶厂。作为一个老北京,李波一直住在东四环附近,对这片烟囱林立的工业基地并不陌生。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里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北京标志性的城市地标,而他本人则成为一名亲历者。
1988年11月,国贸中心一期奠基3年多后,刚踏出校门的李波选择到国贸中心上班。当时应聘3家酒店均被相中,最终他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国贸。
离家近只是原因之一。“有写字楼、商场、酒店、公寓和展厅,体量大、有潜质。”李波看好国贸中心以后的发展。多少年过去,他仍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一辈子的幸运”。
1990年8月30日,国贸一期开业。培训一年多后,李波分到业务发展部四川餐厅当了一名普通服务员,由于表现好,仅两周就当上领班,后来又成为餐厅经理。1999年,国贸中心业务调整,不再直接从事餐饮,已是业务骨干的李波就转型写字楼工作。
国贸一期开业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入驻,日本8家大型商社如住友、三井等,就有6家落户国贸办公。5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很快“填满”。10年之后,国贸二期开业时,盛况依然。
“一室难求。”作为国贸二期的写字楼销售,李波回忆,不用出去找客户,都是企业找上门来。原因不难理解,环顾当时的大北窑,能够比肩国贸的顶级写字楼并不多。直到2000年,3.99平方公里的北京CBD才正式启动建设。
有一点让他印象深刻。国贸一期的租户绝大部分是外企,国内企业寥寥无几。但到二期开业时,李波签下的企业中,既有甲骨文、诺华制药这样的外资巨头,也有像中金公司这样的国内企业。而伴随着当时那一波互联网浪潮,国内一批“.com”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国贸。
“老租户没有走的,找上门的新租户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李波明显感受到了企业对顶级写字楼的旺盛需求。在此背景下,2005年,国贸大厦A座启动建设。
次年,李波和同事就介入国贸大厦A座的前期筹备——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儿。“国贸一期时电脑办公还是稀罕物,更没有机房的概念,可现在却是不少企业的标配。”不同时代企业办公的需求明显不同,这就是筹备的意义所在——摸清未来入驻企业的精细化需求,大到机电设备,小到卫生间配置,都要跟工程部一点点对接,让符合未来5年到10年发展的需求,逐个儿落地。
大楼一天天在长高,李波和同事们的心血也不断倾注其中。2010年9月,国贸大厦A座如期开业,迎来首家租户正式入驻。
此时的CBD,历经10年建设,早已今非昔比,高端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李波也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但作为CBD的拓荒者,国贸凭着自身的过硬品质,加上高品质企业大量集聚,磁场效应依然强大。外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落户CBD,国贸仍是首选之地。
如今,8.2万平方米的国贸大厦A座出租率高达98%,常年处于饱和状态。不过,入驻企业的结构已出现根本变化,外企与国内企业平分秋色,各占50%。在李波看来,这一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
“国贸见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反过来也成就了国贸中心。”从19岁到50岁,李波在国贸工作已有31个年头,国贸和CBD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千。
北京华仪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洪涛
赶上了外贸发展新机遇
澳洲的龙虾、巴基斯坦的螃蟹、挪威的三文鱼……当清晨的第一批海鲜乘飞机抵达首都国际机场,高洪涛和员工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报关、理货、送货,一天下来,近30批货物陆续抵达,忙完已是深夜。
作为北京华仪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洪涛和进口海鲜打交道已有20个年头。回想20年来的变化,他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1999年,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高洪涛在一家国企工作,偶然听说报关员的工作很有前景,便决定转行。在资格考试通过率只有10%的情况下,高洪涛幸运地通过了报关员考试,进入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工作,从此扎根首都国际机场。
当时,报关员属于冷门职业,高洪涛的长辈们更是闻所未闻。“每次别人问我在做什么工作,我都要详细解释一通,但他们也听不懂,后来我就干脆说自己在机场附近开车。”
虽然家人不理解,但高洪涛对这个行业充满好奇。入行后,他开始与鲜活农产品打交道。“当时北京主要出口蔬菜,进口海鲜只是捎带手的事儿,因为当时进口量非常少,品种也有限。”高洪涛回忆起刚入行时的工作节奏,“一天只有两三批货,我和领导两个人就轻轻松松干完了。”
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老百姓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对外贸易成为一片蓝海。2005年,高洪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以前报关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的服务项目,比如帮客户安排货源、组织进口、购汇付汇等。令他惊喜的是,公司成立后,迅速迎来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机遇。
大约从2006年开始,高洪涛发现,从前捎带手处理进口海鲜的模式很快行不通了。“2006年到2007年,进口海鲜量明显上升。”高洪涛说,以三文鱼为例,1999年进口三文鱼一星期最多也就10吨,但到了2007年,三文鱼每周进口量达到二三十吨。2007年前后,进口商品里开始出现波士顿龙虾,生蚝类产品也大幅增加。与此同时,空运进口水果开始流行。
到了2014年,进口海鲜和进口水果量又踏上新台阶,进口波士顿龙虾从2007年的一星期1吨左右,增加到一天16吨到17吨。进口山竹从一天只有100箱,发展到一天近3000箱,到了春节甚至每天上万箱。
“老百姓吃得起了,对进口海鲜和进口水果需求量也大了。”在高洪涛看来,除了消费水平的提升,进口产品量的大幅刷新也离不开对外开放的政策福利,以及通关便利化水平的提高。
高洪涛办公室里还保存着十几年前的手写报关单,如今这些单据已成“文物”。“以前飞机落地后才能报关,为了让鲜活农产品尽快放行,我们要现场手写报关单交给海关,第二天再去交一版打印出来的纸质报关单,这意味着要为同一批货跑两次。”高洪涛说。
近年来,随着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通关流程也大幅简化。报关员不仅告别了手写报关单,还实现了提前申报。如今,飞机从国外起飞后,报关员就可以通过电脑上传文件,向海关进行预申报,现场理货后就会自动放行或接受查验。这样一来,以前航班落地后4到5小时才能完成的通关手续,现在最快两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真正实现了海鲜早上落地,中午端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