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剪梅舟过吴江的翻译,舟过吴江的全文及解释

一剪梅舟过吴江的翻译,舟过吴江的全文及解释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7,心字香烧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作品原文 一剪梅·舟过吴江1 一片春愁待酒浇2。江上舟摇,楼上帘招3。秋娘渡与4泰娘桥5,风又飘飘,雨又萧萧6。

一剪梅舟过吴江的翻译,舟过吴江的全文及解释(1)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所作词)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 蒋捷 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的一首词。上片起句既交代了时序,又点出“春愁”的主旨,表现出词人连绵不断的愁思。下片将自己羁旅在外的思归之情上升为对年华易逝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作品名称 一剪梅·舟过吴江 作品出处 《全宋词》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作 者 蒋捷


作品原文


一剪梅·舟过吴江1

一片春愁待酒浇2。江上舟摇,楼上帘招3。秋娘渡与4泰娘桥5,风又飘飘,雨又萧萧6。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7,心字香烧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词语注释:

  1.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吴江:今江苏县名,在苏州南。
  2. 浇:浸灌,消除。
  3. 帘招:指酒旗。
  4. 秋娘渡:指吴江渡。秋娘:唐代歌伎常用名,或有用以通称善歌貌美之歌伎者。又称杜仲阳,为唐德宗时镇海军节度史李侍女。渡:一本作“度”。
  5. 桥:一本作“娇”。
  6. 萧萧:象声,雨声。
  7. 银字笙:管乐器的一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
  8. 心字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作品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创作背景:

《一剪梅》这首词是作者于南宋消亡之初,元十三年(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在此之后词人开始流浪,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以及伤国的无奈而写下的。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乘船漂泊途中倦游思归的心情。


词题“舟过吴江”表明,他当时正乘船经过濒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


首句“一片春愁待酒浇”,揭出了“春愁”这个主题,并点出了时序。


“一片”,形容他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又从急需宽解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唐韦庄《置酒不得》诗:“满面春愁消不得”,不就是由于无酒浇愁以至春愁难消。


那么,词人的愁绪究竟在什么样的景况下产生的?产生了哪些愁绪?往下的描写就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上片这五句,用跳动的白描笔墨,具体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


这“江”,就是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刻画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划动,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


一个“招”字,描写出江岸边酒楼上悬挂的酒招子正在迎风飘摆、招徕顾客,也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这两句都着笔于景物的动态。


句中特别点出了吴江的两个引人注目的地名,表现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这个渡口和桥都是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的,船经此处,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作者偏偏挑出这两个地名,这里透露出他触景生情,急欲思归和闺中人团聚,漂泊思归,偏偏又逢上恼人的天气。


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并连用两个“又”字。表示出他对这“不解人意”的风雨的恼意。


上片以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片正面写情,情中有景。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三句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表现了他思归的急切。


“何日归家”四字,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


“客袍”是旅途穿的衣服。“洗客袍”意味着至少暂时结束了客游的劳顿生活;调笙,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燃起熏炉里心字形的香,不用说,这三件事都是他的闺中人作的。


这意味着他有美眷的陪伴,可以享受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温暖。“银字”和“心字”这两个装饰性的用语,又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倦游思归,是他的“春愁”的第一层含意。与此相关联,还有第二层含意,那就是对年华流逝的感叹。后者表现在结尾三句。


句中舍弃了陈旧的套语,采用了拟人而又形象的语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特别是,作者还创造性地利用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更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


李煜虽曾用“樱桃落尽春归去”揭示春去夏来的时令变化,而蒋捷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这一特征,从视觉上对“时光容易把人抛”加以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红”和“绿”在这里都作使动词用,再各加一个“了”字,从动态中展示了颜色的变化。当然,这里作者并不光是在写景,而且是在抒情,抒发对年华消逝的慨叹。


这第二层春愁,实际上是第一层春愁的深化。这种“转眼间又春去夏来”的感叹,包含了他对久客的叹息,包含了他思归的急迫心情,也包含着光阴似水的人生感喟。


《一剪梅》这个词牌,有叶六平韵和逐句叶韵两种写法。作者采用了逐句叶韵的格式,读起来更加铿锵悦耳。他还充分发挥了这种格式中四组排比句式的特点,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节奏感。这都使它更像一支悠扬动听的思归曲,增添了它的余音绕梁之美。



名家点评:

明代文人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卷十一:末句两用“了”字,有许多悠悠忽忽意。


清代文人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卷》:银字,制笙以银作字,饰其音节。“银字笙调”,蒋捷句也。“银字吹笙”,毛滂句也。


清代诗人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和凝《山花子》云:“银字笙寒调正长。”按《唐书·礼乐志》,备四本属清乐,形类雅音,有银字之名,中管之格,音皆前代应律之器也。《宋史·乐志》,太平兴国中,选东西班习乐者,乐器独用银字痔栗,小笛,小笙。白乐天诗“高调管色吹银字”,徐铉“檀的慢调银字管”,吴融诗“管纤银字密,梭密锦书匀”,故词中多用之。蒋竹山词“银字笙调,雁字筝调”,所由来也。


晚清词论家李佳《左庵词话》卷上:蒋竹山《一剪梅》词,有云:“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久脍炙人口。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 竹山词 》一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