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助眠,失眠多梦夜醒张锡纯这个名方
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助眠,失眠多梦夜醒张锡纯这个名方柏子仁热伤了肝血,肝血不足,肝魂也藏不住,也会出现失眠多梦。所以,用了一个补肝血的药柏子仁,柏子仁是一个既入心经,又入经肝的中药,柏树面向西北,西北五行属金,在冬天采摘,饱受霜露,冬季五行属水,所以,柏子仁禀受了金水之精气,而金气可以镇肝木,调节肝的疏泄功能,肾水可以养木,起到补肝血得作用,所以,柏子仁是一味很好的调肝安神药。张锡纯就有一个可以重镇清热,养血安神的方子,叫做调气养神汤,这个方由龙眼肉,生地黄,天门冬,柏子仁,菖蒲,远志,生龙骨,生牡蛎,甘草,甘松,生麦芽。热伤了心血,心血不够,心神就藏不住,就会失眠,所以要补心血。于是,这个方子用龙眼肉作为君药。把龙眼肉的壳剥开,你会发现里面的肉质是红色的,而且表面可以看到很多水分,中医说色赤者可以入心,所以,张锡纯用红色的龙眼肉入心经,取其多汁以补心血,心血足了,心神自然有地方潜藏,就不会游荡在外而不眠。龙眼肉
你是不是每天夜里难以入睡,睡前总是想东想西,即使睡着了,也是整晚都在做梦,不是被噩梦吓醒,就是到点就醒,醒得很准时,要么是1:00~3:00,要么是3:00~5:00,特别是早上那一段,醒了想再睡一会,却怎么也睡不着,睁着眼睛直到起床,白天上班感觉要崩溃了,这是什么原因?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热扰心神和热耗肝血这两个原因引起。
那么这个热是怎么来的呢?中医有:“思则气结”、“气郁化火”之说,如果白天用脑过度,晚上又胡思乱想,思虑过度,就容易引起气机郁结,气郁久了就容易化热化火,火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火喜欢往上窜,另一个是火容易耗伤阴血。所以思虑过度最终的结果是热扰心神,热耗心肝之心血,而肝经气血运行比较旺盛的时间正好是凌晨一到三点,如果肝经有热,或者肝血不足,就容易在半夜1:00~3:00醒。如果血虚或者血中有热,打破了心神、肝魂潜藏的平衡环境,就容易睡不着、多梦,就比如水的温度太高或者水太少,鱼是没法生存的。
那么针对这种热扰心神、热伤阴血引起的失眠多梦夜醒的情况,我们不能一味地用一些安神药,而应该疏肝气,清血热,养心血,安心神。
张锡纯就有一个可以重镇清热,养血安神的方子,叫做调气养神汤,这个方由龙眼肉,生地黄,天门冬,柏子仁,菖蒲,远志,生龙骨,生牡蛎,甘草,甘松,生麦芽。
热伤了心血,心血不够,心神就藏不住,就会失眠,所以要补心血。于是,这个方子用龙眼肉作为君药。把龙眼肉的壳剥开,你会发现里面的肉质是红色的,而且表面可以看到很多水分,中医说色赤者可以入心,所以,张锡纯用红色的龙眼肉入心经,取其多汁以补心血,心血足了,心神自然有地方潜藏,就不会游荡在外而不眠。
龙眼肉
热伤了肝血,肝血不足,肝魂也藏不住,也会出现失眠多梦。所以,用了一个补肝血的药柏子仁,柏子仁是一个既入心经,又入经肝的中药,柏树面向西北,西北五行属金,在冬天采摘,饱受霜露,冬季五行属水,所以,柏子仁禀受了金水之精气,而金气可以镇肝木,调节肝的疏泄功能,肾水可以养木,起到补肝血得作用,所以,柏子仁是一味很好的调肝安神药。
柏子仁
肝有一个特点,就是热扰肝经之后,容易使肝火、肝气越来越旺。我们知道木可以生火,肝属木,心属火,肝木火旺,就会引起心火旺,形成心肝火旺,热扰心神的局面,这个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把火往下压,一方面要防止火继续蔓延,另一方面要把火逐渐灭掉,所以,张锡纯就用了生龙骨、生牡蛎这两个药,这两个药属于矿石类药物,犹如巨石,有重降下压的特性,可以把心肝的火往下压,不让火去上扰心神。另一方面,张锡纯又用了生麦芽去疏通肝气,肝气疏通了,就不会郁热了,火就不会蔓延了,火不扰神,就不会失眠了。
龙骨
但是有了火光去镇压是不行的,所谓的纸包不住火,光去清理火场周围的燃烧物也是不行的,火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就要把它怎么灭掉。火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阴血虚,阴虚容易化热,热又容易伤阴,所以,阴血虚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火才能灭。于是用了生地黄和天门冬,这两个药就像灭火水枪。生地黄专入血分,一方面它擅长祛上焦血中的虚热,一方面它还能帮助龙眼肉生心血。天门冬跟生地的作用差不多,它性质凉润,一方面可以补虚,一方面可以清热,善于入心经,所以可以清心宁神。
至于远志、菖蒲,这两个药主入心经,可以把上面所说的药送到心经去,有开心窍的作用,当然,它们还可以去痰涎!为什么要去痰涎?火不仅能伤阴血,还会把阴血烧灼成浓厚的痰涎,所谓的炼液成痰。甘松这个药,主要入脾胃经,可以开瘀、逐痹,主要取它疏通脾胃气机的作用,脾胃气机是一身气机的枢纽,脾胃气机通畅了,全身气机也就动起来了。而甘草,则主要是调和诸药的作用。
石菖蒲
这个调气养神汤,用了生麦芽来调肝气,用了菖蒲、远志调心气,用了甘松调脾胃之气,所以方名叫“调气”。用了龙眼肉补心血、用了柏子仁补肝血,又用了生地黄养肝血兼清虚火、天门冬养心血兼清虚火,以及龙骨、牡蛎来降心肝虚实之火,一方面补心肝血虚,一方面清心肝虚实之火,养血则神安,清火则神静,所以方名叫“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