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类的知识点总结,艺术小白看过来
艺术分类的知识点总结,艺术小白看过来书的作者丹尼斯·J.斯波特,更是享誉国际的教授、获奖作家、学者和艺术家。他在书中用简练的语言,教人们观察和聆听艺术品和文学作品。这里推荐一本艺术小白了解艺术的入门书籍,《感知艺术》第11版精装本。此书外观简约大气,内页手感厚重。书中附有136张图片和艺术作品,带你领略与感知艺术之美。如:梵高的绘画作品《星空》,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像》,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人生七阶》等,是一本既值得阅读,更值得收藏的书籍。回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当时堪称世界经典。这次冬奥会开幕式,又是对经典的超越。它像一件“艺术品”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之所以说它是艺术,因为这场开幕式完全具备《感知艺术》书中描述的艺术的功能:享受,社会评论,治愈,工艺样本。然而说起艺术,不是专业人士,通常人们很少谈论。生怕不懂装懂,显得尴尬。但是艺术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避而不谈总不是办法,何况像开幕式这样的艺术作品还能滋养心灵呢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这场简约且精彩的开幕式惊艳了世界。
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幕式以24节气更替开始,冬去春来,时光轮转,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卷。再配上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
开幕式时间不长,但是亮点却难以尽述。除了传统文化元素,还有科技元素、精彩创意等,各种细节都展现了 “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尤其入场式19首世界古典音乐串烧,让各国运动员倍感亲切。
这样的开幕式,不仅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也为国家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回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当时堪称世界经典。这次冬奥会开幕式,又是对经典的超越。它像一件“艺术品”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之所以说它是艺术,因为这场开幕式完全具备《感知艺术》书中描述的艺术的功能:享受,社会评论,治愈,工艺样本。
然而说起艺术,不是专业人士,通常人们很少谈论。生怕不懂装懂,显得尴尬。但是艺术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避而不谈总不是办法,何况像开幕式这样的艺术作品还能滋养心灵呢?
这里推荐一本艺术小白了解艺术的入门书籍,《感知艺术》第11版精装本。此书外观简约大气,内页手感厚重。书中附有136张图片和艺术作品,带你领略与感知艺术之美。如:梵高的绘画作品《星空》,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像》,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人生七阶》等,是一本既值得阅读,更值得收藏的书籍。
书的作者丹尼斯·J.斯波特,更是享誉国际的教授、获奖作家、学者和艺术家。他在书中用简练的语言,教人们观察和聆听艺术品和文学作品。
01 艺术是什么: 用艺术润色生活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这样写道:“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情的表露,艺术是一种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
艺术可以是梵高笔下的星空,以高度的夸张变形和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迷幻的意象世界;
艺术可以是迪拜哈里发塔,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拥有最快的电梯带人们到达最高的观景台,吸引无数人前往游览;
艺术也可以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宏伟壮丽、惊心动魄的音乐感染了无数人,给人以力量。
“交响曲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也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段话,是一位妈妈看过电影《长津湖》后的感触。她对自己的孩子说:
她去看了电影《长津湖》。电影的片段让她深深感动,多次流泪。
电影里有孩子喜欢的易烊千玺,他饰演了一个19岁的有志青年。生活在战争年代,他义无反顾,走上战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该做些什么?
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当你不想起床时,当你说作业多时,当你嫌打球累时……,想想你的这点困难和战争相比哪个更残酷?
读完这封信我也被深深感动了。《长津湖》这部电影激发了这位母亲的爱国情怀,她鼓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珍惜当下的生活。
这就是艺术对我们生活影响。前面我们讲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先进的科技水平,从而获得世界赞誉。不也使国人感到无比自豪吗?
《感知艺术》中说,我们的生活少不了艺术,因为它的原则渗透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所以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够让读者可以自如地接触艺术品,并能理解艺术和生活相辅相成。
02 艺术风格:“色彩斑斓”的艺术
艺术风格是指,作者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也是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等层面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创作个性。
《感知艺术》中说,风格使我们可以辨别艺术作品的作者、历史时期、风格或国家,比如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画:
画一:《格尼尔卡》,是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这幅画运用了相互连接的曲线和直线,曲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营造出运动和不协调的感觉。画中色块和形状的边缘锐利,界限分明,对比强烈而极端。
这幅画创作于1937年,那时西班牙的格尼尔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听说后极为愤怒,画了这幅壁画《格尼尔卡》,作品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画二:能猜出是谁的作品吗?
没错。这是毕加索变形主义时期的作品《镜前少女》,绘于1932年。这幅画以画家的情妇玛丽·泰蕾兹·沃尔特为原型创作。艺术史学家H·W·詹森说,毕加索想借由镜中人影额头中心的绿色部分来象征少女的灵魂。
在《镜前少女》这幅画上,毕加索仍然运用直线与曲线交织,营造出活跃的效果。并且图形和色块采用勾边的手法,选红色和绿色互补色,对比鲜明。
由此看出,两幅画作表现手法相近,但作品创作的背景不同,反映了艺术家的不同心境。
那么,艺术风格又是怎么命名的呢?
书中介绍了几大主流风格的概述,如古典派、巴洛克、印象派等。至于这些风格的命名有的由艺术家自己命名,有的由批评家命名,还有些风格出现几百年后才得以命名,如雅典希腊人的作品被称为古典派,就是这个风格出现后几个世纪才被命名。
分享了关于艺术风格的一些知识,作为普通大众该如何去感知艺术呢?
03 感知艺术:和艺术对话
喜剧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好友祝枝山因欠别人钱,再一次找唐伯虎讨画还债。唐伯虎无奈,气的让他脱光衣服,将一盆墨水泼到祝枝山身上,在铺满画纸的地上,摔打出一幅画。最后喝口水喷到画上,瞬间使画面栩栩如生。
江南才子唐伯虎,人们都知道他的画作有名气,所以祝枝山用他的画可以抵债。但估计没人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怎么个好法。
其实,这就是大众对艺术的基本感知,更多是凭感觉。
大众对艺术作品的期待可以用这句话描述:
“现代艺术的诞生可谓百花争鸣。但现实是,大众既不习惯自由体诗,也不习惯抽象画派,更不习惯没有情节的小说。他们普遍认为,艺术就应该是美观的,是让人消遣愉悦的,并且最好两者兼具。”
然而,艺术没有既定的规则,因为艺术家们想要表达的思想不同,表现手法更是各有千秋。生活中,我们看到艺术作品的时候,不用急于去评价它美不美,更没必要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去谈论,这会阻碍我们去感知作品。
那么,普通大众该如何去感知艺术?《感知艺术》中作者提倡:假定大众对艺术了解有限,应该选用一种适当的方法作为跳板,帮助人们进入艺术世界,作为从熟悉领域进入未知领域的渠道。
书中从“它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如何刺激大众知觉的”三方面介绍了8大艺术种类: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化、戏剧、电影、舞蹈。这三个问题提供给读者研究艺术的思路,提高对艺术的感知能力,让人们对美学的感知更加敏锐。
写在最后:
艺术是简单而纯粹的。而生活中,艺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高雅而不可及的,然而它只是一幅画、一个建筑、一支乐曲、一首诗歌……
《感知艺术》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艺术是触手可及的,可以使用感知技巧去接近它们。所以,生活中不缺乏艺术也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生活本就不易,金钱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物质享受。丰富精神世界,推荐大家学一些艺术知识,让眼睛和心灵带我们走进更广阔的空间,享受生活的美好。
相信《感知艺术》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