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斯塔夫炮和卡尔臼炮:卡尔臼炮Karl

古斯塔夫炮和卡尔臼炮:卡尔臼炮Karl为了推动这些有如大砖块大石头般的炮弹,卡尔臼炮的装药一共分1~9号(1 bis 9 Treibladungen),每一份药包重32~36千克。如果将射程定在大约4.3千米的距离,长五米多的炮管就要举升到50°的仰角;大约6.5千米的射程距离炮管就要举升到60°,加上1~9号装药全部一起装填。这么一炮轰出去就能贯穿2.5米厚的混凝土或者35厘米的均质钢板。比起它的大表亲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卡尔臼炮从进入阵地放列到发射只要10分钟,完成战备只要古斯塔夫重炮的1/312的时间。等到进入战斗时每小时可以射击6~12次,也等于是古斯塔夫重炮射率的3~6倍。卡尔臼炮可依照不同的射距、目标与效果而使用1 700kg(弹头炸药280kg)重的穿甲高爆弹、2 180kg(弹头炸药348kg)重的穿甲高爆弹以及1 250kg(弹头炸药460kg)的高爆弹。到了1941年2月,火炮的口径再度提交讨论,包括着手

一次世界大战后,认为德国是不变的敌人与强敌的法国,在体认到德国“施里芬计划”的战略效益之后,因此修筑了当时世界上最坚固马奇诺防线,希望以金汤雷池迟滞与遏阻德国可能的侵略方向,而将德国的侵略路线界定于马奇诺北侧的比荷卢国界上。

自希特勒掌权后,体认到开战势在必行,加上当时各国陆军仍然以防护力强大的要塞作为战略据点,尤其像是马奇诺防线,为了要能够用火炮击穿并且摧毁马奇诺要塞的堡垒,希特勒于是下令进行研制一连串超重型的火炮计划的产物,除了卡尔臼炮之外,这个计划的还包括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

古斯塔夫炮和卡尔臼炮:卡尔臼炮Karl(1)

1937年6月,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收到开发大口径榴弹炮计划的命令,并且由当时的弹道工程师卡尔·贝可勒尔将军负责进行开发,贝可勒尔将军于1939年完成口径600毫米火炮(Gert 040)设计,而该火炮也因此命名为“卡尔臼炮”。

卡尔臼炮一共生产了6辆,每一台车分别还有命名;隶属第一营的两台臼炮分别是“亚当”(Adam)与“夏娃”(Eva),隶属第二营的分别是“索尔”与“奥丁”(Thor and Odin;索尔是北欧神话中红头发红胡子威力强大的雷神,主神奥丁的儿子,拥有雷神之锤,奥丁是北欧神话中的主神,地位基本等同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以及“洛基”(Loki;北欧神话中的邪神,奥丁的弟弟,也做欺骗之神,也是电影摩登大圣剧情中面具的来源)以及“提尔”(Zui;Zui是战神Tyr/提尔的古德语名称)。车台的行驶测验于1940年5月在德国北部中央的温特吕斯进行;生产日期从1940年11月持续到1941年8月。

到了1941年2月,火炮的口径再度提交讨论,包括着手增加火炮射程;1942年5月正式下令生产口径54厘米(Gert 041)的炮管6座;莱因金属与希特勒在1943年3月举行的会议中声明第一座炮管将于同年6月拨交;8月中将拨交地3座炮管;60厘米炮管与54厘米炮管可依照任务需求交替更换。

古斯塔夫炮和卡尔臼炮:卡尔臼炮Karl(2)

卡尔臼炮总重124吨,可借由自身履带进行短距离移动以进行炮位与射角回旋调整(回旋角仅有左右各2.5度),由于马力不是这座炮的最大考量,因此就算消耗了极大量的燃油,车体仅能达到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如果这座火炮必须由甲地移动到乙地仍然必须依赖火车运输;卡尔臼炮唯一的优势就是运输时不需要先进行分解,可以于目的地时再行组装,然而必须借重两座庞大的转向架将全车放到板车上。

卡尔臼炮一共需要16个人来操作,装弹前要先将炮管放平进行填装;炮管最大仰角为70°,左右回旋角各2.5°。这不代表卡尔臼炮是精准度高的火炮,相反,它是利用威力来补偿精准度。为了不受火炮后座力影响而频繁地进行炮位调整,卡尔臼炮需要利用液压悬吊降低车身到贴地的程度以增加稳定性。

比起它的大表亲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卡尔臼炮从进入阵地放列到发射只要10分钟,完成战备只要古斯塔夫重炮的1/312的时间。等到进入战斗时每小时可以射击6~12次,也等于是古斯塔夫重炮射率的3~6倍。卡尔臼炮可依照不同的射距、目标与效果而使用1 700kg(弹头炸药280kg)重的穿甲高爆弹、2 180kg(弹头炸药348kg)重的穿甲高爆弹以及1 250kg(弹头炸药460kg)的高爆弹。

为了推动这些有如大砖块大石头般的炮弹,卡尔臼炮的装药一共分1~9号(1 bis 9 Treibladungen),每一份药包重32~36千克。如果将射程定在大约4.3千米的距离,长五米多的炮管就要举升到50°的仰角;大约6.5千米的射程距离炮管就要举升到60°,加上1~9号装药全部一起装填。这么一炮轰出去就能贯穿2.5米厚的混凝土或者35厘米的均质钢板。

古斯塔夫炮和卡尔臼炮:卡尔臼炮Karl(3)

难得见到三台卡尔臼炮一起出动;然而这仅仅是对1944年的华沙起义进行镇压而已;每一座炮的右边可以看见一辆弹药运输车(由四号坦克底盘改装);这一次任务所使用的炮管口径为540mm。

就如前言所提到卡尔臼炮是为了击毁马奇诺防线而生,然而古德里安将军先一步从阿登山脉率领第19装甲军爬过110千米的峡谷闪击法国,法国迅速投降,以致于卡尔臼炮只好于东部战场初试“炮”声。

自从德国发动巴巴罗萨作战之后,1941年6月27日,第一个卡尔臼炮的受害者是苏联的布瑞斯特堡,在第二装甲军指挥官古德里安将军的调动下,卡尔臼炮540mm的炮管丢出1.25吨的大砖块;600mm的炮管丢出2吨的大石头,很轻松地就砸穿了布瑞斯特堡的防御结构,以致于在29~30日德军发起总突击之后就攻下了布瑞斯特堡。俄军指挥官朱巴丘夫(Ivan Zubachyov;第42步兵师师长)被俘,后来死在集中营;另一指挥官政委佛明(Yefim Fomin;NKVD,内务人民委员部)被德军以“政委”以及“犹太人”两项罪名被当场枪决。

同年年底在德军兵形如水银泻地的情形下发生攻势与运补几乎连接不上的结果,因此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就如一场春梦一样地失败了。希特勒于1942年发动蓝色行动,将作战矛头指向斯大林格勒还有高加索平原。为了解决犹如芒刺在背的黑海舰队基地,希特勒派遣曼斯坦因元帅进攻赛瓦斯波托尔要塞。这要塞位于黑海之滨,经过俄国人的长久经营,此要塞变成了几乎攻不可破的坚固堡垒,屏卫著俄国的黑海舰队的安全;光是克里米亚战争(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时,英法联军曾经为了攻占此处而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而苏联更是在此设立大量的重型火炮,尤其是两座名为“高尔基炮台”更是著名。

德国为了扳平此劣势,从国内调集了各式火炮,因此1942年5月,卡尔臼炮的第二个受害者出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卡尔臼炮与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其中的800mm的道拉炮联手合作下让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获得“塞瓦斯托波尔的征服者”的称号。

这座传说中攻不可破的要塞,在这些怪物面前非常的脆弱,深埋在30米海平面以下厚达7米混凝土结构的弹药库更是被多拉800毫米口径的火炮一炮击穿引发大爆炸。在这些怪物的轰击下,牢不可破的要塞就此陷落,苏军指挥官则是趁著夜色掩护乘着快艇逃走。据说后来有一辆卡尔臼炮被运到了斯大林格勒参战,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可能察觉到苏联部队即将完成合围),为了避免落入敌手,因此一炮未开的就离开。

至于第六号提尔炮则参加了华沙起义的镇压任务。


古斯塔夫炮和卡尔臼炮:卡尔臼炮Karl(4)

卡尔臼炮60厘米口径型的最佳射程为6800米,以这个观点来看,大口径步兵迫击炮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而一座105mm/122mm榴弹炮可以打到20 400米的目标。所以莱因金属在会议中对希特勒所提出的报告中,新的长7.1米,540mm口径的炮管就是为了要增加有效射程,后来有三辆卡尔臼炮被改装成540mm的炮管,射程也因此延长到10 400m。

卡尔臼炮的弹药重量从1.25吨起跳,600mm口径臼炮的弹药甚至重达2吨(穿甲弹的重量超过2吨)。卡尔臼炮的部署与运用往往是两两成对,为了让这些大家伙开火时不断炊,德军特地将四号坦克改装为弹药工程车与弹药运补车("Munitionstr?ger"),来回穿梭于弹药储放阵地与射击阵地之间,每一座臼炮配有弹药工程车与弹药运补车三组,第13辆工程车作为支援用车。

卡尔臼炮威力强大,它的重型穿甲弹以大角度坠落可击穿2.5米的水泥碉堡和35厘米厚的钢板,高爆弹则可以在地上造成直径15米,深5米的大洞,除了这两点让他们在前面提到的三次战役中大显身手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丰功伟业;毕竟它太大太重,以及射击时的效益并不高,加上它射程短以及移动距离短,几乎没办法离开铁路,所以说在部署以及使用卡尔臼炮的考量上,曼施坦因将军所先想到的是否有铁路接近塞瓦斯托波尔堡垒,其次才是发挥它的威力。

展示于库宾卡坦克博物馆的卡尔臼炮;库宾卡博物馆同时还展有鼠式坦克、突击虎式以及其他多种自德军俘获的装甲车辆;甚至生不逢时的物体279也在其中。

随着德国于1945年战败,搭配600mm口径炮管的卡尔二号车("Karl II",别名"Eva")以及搭配540mm口径炮管的卡尔五号车("Karl V",别名"Loki")于3月21日至4月11日之间被美军俘获;卡尔一号车、三号车、四号车与六号车则被苏联红军于4月20日在云特堡(Jueterborg)俘获。

美军同时还中了一个特奖,于占领希乐斯雷奔 (Hillersleben)时还俘获一台卡尔七号实验车(No.VII;experimental chassis),特地运回阿伯丁试验场,不过很快就被当废铁处理。

武装:一门600毫米 倍径8.44,或者一门540毫米,倍径11.5臼炮。

使用炮弹:水泥穿甲弹SEB/2.17吨(口径为540毫米时1.58吨),轻型穿甲弹LEBE/1.7吨(口径为540毫米时1.25吨)。

重量:125吨。

引擎功率:戴姆勒·朋驰(Daimler Benz)507型V型12汽缸柴油引擎一部(马力427 KW/580匹,最大出力可达850匹马力;revolutions per minute:2300;排气量42.300 cm3;马力比:4.8 PS/t)

时速:10千米/时

长:11.37米

宽:3.16米

高:4.78米

仰角:0到70度

回转角:左右各2.5度

产量:7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