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pink和gaga官图:当BLACKPINK遇到LadyGaga背后是K-POP对欧美圈的成功进击
blackpink和gaga官图:当BLACKPINK遇到LadyGaga背后是K-POP对欧美圈的成功进击根据YOHOGIRL统计,2010年韩国JYJ组合就曾与Kanye West合作过单曲《Ayy Girl》。这首歌的诞生,与当时组合的经济合约纷争不无关联:JYJ成员金在中、金俊秀、朴有天,原为韩国顶级团体东方神起的成员,后因合同纷争,与所属公司SM娱乐对簿公堂。最终,三人从原公司独立,并组成了新组合JYJ活动,却也因此被SM娱乐及相关机构封杀,失去了原有韩国本土和日本市场。在这样的前提下,JYJ与欧美歌手的合作,也是无奈之举,试图在被打压的环境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早在2008年8月,SM就宣布成立SM Entertainment US,当年9月10日SM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BoA进军美国。在BoA闯美期间,SM社长李秀满全程陪同,足见SM对这次海外战略的重视,半年多发行了三首单曲、一张正规专辑和一张豪华版专辑。虽然BoA也参与了很多美国本地的宣传活动,同名专辑《BoA》也在Billboar
作者 | 迟雨落 编辑 | 范志辉
K-POP偶像与欧美歌手的次元壁,正在被打破。
5月28日,Lady Gaga与韩国女子团体BLACKPINK合作曲《Sour Candy》释出。距离歌曲发售不到24小时,《Sour Candy》就获得了iTunes榜单57个地区的一位。5月30日,在流媒体平台Spotify公布的全球单曲榜中,《Sour Candy》以622万次播放量位居亚军,仅次于Lady Gaga与Ariana Grande的歌曲《Rain On Me》,BLACKPINK也因此创下K-POP歌手在Spotify平台的最好成绩。
作为当下在美国音乐市场最为活跃的K-POP组合之一,2019年2月,BLACKPINK在环球音乐的格莱美艺术家展示会上首次亮相美国;同年10月,又登上了美国本土最大的Coachella音乐节,连唱了13首歌曲,风头正劲。
出道不到4年,组合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幕后公司推手。早在2018年10月,BLACKPINK所属公司韩国YG娱乐就宣布与美国环球音乐旗下厂牌Interscope Records签约,宣告了BLACKPINK正式进军美国音乐市场,由厂牌负责组合的全球活动和宣传,而Lady Gaga正是Interscope Records旗下艺人。关于这次《Sour Candy》合作,Lady gaga在采访中透露,亦是她亲自向BLACKPINK发出的合作邀请。
而音乐先声也观察到,K-POP偶像与欧美顶尖音乐人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让粉丝感叹"次元壁破了"的同时,背后其实也是韩流文化对欧美音乐市场的成功进击。
K-POP的欧美市场进击史尽管近三四年来,K-POP才开始在欧美市场迎来爆发增长,但艺人与作品层面的合作则诞生得更早。在短短的十多年里,韩娱公司曾数次冲击过欧美音乐市场,并催生了一系列合作曲目。这些歌曲因所处的时代不同,也具有迥异的合作背景和作品影响力。
早在2008年8月,SM就宣布成立SM Entertainment US,当年9月10日SM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BoA进军美国。在BoA闯美期间,SM社长李秀满全程陪同,足见SM对这次海外战略的重视,半年多发行了三首单曲、一张正规专辑和一张豪华版专辑。虽然BoA也参与了很多美国本地的宣传活动,同名专辑《BoA》也在Billboard 200专辑榜上达到了127位,但由于进军美国的结果和SM的预期相差太大,随后转而主攻日本市场。
根据YOHOGIRL统计,2010年韩国JYJ组合就曾与Kanye West合作过单曲《Ayy Girl》。这首歌的诞生,与当时组合的经济合约纷争不无关联:JYJ成员金在中、金俊秀、朴有天,原为韩国顶级团体东方神起的成员,后因合同纷争,与所属公司SM娱乐对簿公堂。最终,三人从原公司独立,并组成了新组合JYJ活动,却也因此被SM娱乐及相关机构封杀,失去了原有韩国本土和日本市场。在这样的前提下,JYJ与欧美歌手的合作,也是无奈之举,试图在被打压的环境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比JYJ走出更远的,是韩国JYP娱乐公司出身的女子组合Wonder Girls。2008年,她们凭借歌曲《Nobody》红遍亚洲后,还推出过同名歌曲英文版,后来意欲挑战欧美市场,远赴美国发展。2012年,组合还与Akon合作过《Like Money》。遗憾的是,这一轮冲击在西方反响平平,也错失了她们在韩国本土的女团领先地位。
真正开启K-POP艺人与欧美歌手高频合作的是YG娱乐。从2013年起,YG就开始与诸多欧美大牌艺人联手,当年红极一时的Big Bang成员GD更是与Missy Elliott、Diplo、Bruno Mars等人都有合作。直到2016年底,在他服兵役前2个月,仍在社交网站更新过一张与Pharrell Williams的合照,并且配文"coming soon",暗示可能的合作。YG娱乐在欧美圈的艺人资源积累,也给当时的YG女团2NE1,带来了不少机会,并为后来成员CL前往美国发展铺路。
然而从出海结果来看,Wonder Girls、CL依旧不理想。除了Psy的《江南style》曾掀起一阵热潮以外,K-POP在欧美市场迟迟没有突破。直到进入2017年,小公司出身的韩流男子组合BTS借助社交平台超高热度,拿下了Billboard Top Social Artist奖项,一时声名鹊起,欧美音乐人的橄榄枝也开始抛向他们:Steve Aoki参与的《The truth untold》、《Waste on me》开了开河。
之后,BTS陆续与Nicki Minaj合作了《Idol》,与Halsey推出了大热单曲《Boy with luv》,这些合作都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后来还有Lauv参与的《Make it right》和《WHO》,2020年Sia参与了BTS的歌曲《ON》、Troye Sivan参与了《Louder than bombs》,风头无两。
此外,英国女歌手Dua Lipa,也是K-POP合作的常客,在2018年,她与BLACKPINK推出了《Kiss and wake up》;继去年与K-POP歌手华莎在MAMA舞台上合作后,今年又与华莎推出了单曲《Physical》。
换句话说,从一开始的试水、学习到成功打入欧美市场,K-POP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而在你来我往的互动合作中,也见证着韩流文化起起落落的螺旋生长。
K-POP偶像 欧美艺人,共赢破圈复盘K-POP艺人与欧美音乐人的合作,可以发现,背后实则与整个K-POP产业的发展进程、推广策略都密切关联。
现如今,基于韩流文化的大势,对于欧美艺人来说,选择与韩流偶像合作也显示了他们在流媒体时代拥抱新规则、新人群的意图。以Lady gaga与BLACKPINK合作的《Sour Candy》为例,歌曲时长仅有2分38秒,而非常规的3、4分钟。这样的时长,更加适合在流媒体平台上的播放场景,也更适合粉丝"打榜"。而作品中舞曲的强烈鼓点,也适配Tik Tok等平台的舞蹈挑战,能够激发粉丝参与创作形成二次传播。
在社交影响力上,K-POP娱乐公司重营销、重运营的策略,也使得偶像的跨界合作天然就具有话题性,而韩圈独有的粉丝应援文化、饭圈社群文化,也能让社交平台的热度持续增长,进一步破圈。
以去年7月份,BTS成员RM与歌手Lil Nas X合作为例。当时,原曲《Old Town Road》已经稳居Billboard HOT 100榜首多周,且面临Billie Eilish《Bad guy》等新歌的挑战,而Remix版本《Seoul Town Road》发布后歌曲一经公开,就立即登上了推特的全球趋势第一,继续稳住了"神曲"的热度,也延长了歌曲在Billboard HOT 100 上连续霸榜的记录,使之成为该榜单历史上,夺冠周数最长的单曲。
而这首合作曲,也将BTS送上了第62届格莱美奖的舞台,与Lil Nas X、Billy Ray Cyrus等人共同表演,BTS也因此创造了K-POP偶像在格莱美表演的历史。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收益颇丰的合作。
而这次与Lady Gaga合作的组合BLACKPINK,四位成员也因其在音乐、时尚、美妆、搭配上的综合吸引力,在社交网站上收获大量粉丝,成员Lisa更是成为了Instagram上粉丝量最高的韩国艺人。
除却获得巨大的流量效益,欧美艺人与头部K-POP艺人的合作在音乐品质上也有所保证。尽管大多是韩文歌词,K-POP热门歌曲在编曲制作上紧跟西方的潮流,或是直接与欧美制作人团队合作,这种有意识的风格靠拢,也使得K-POP歌曲在风格上与欧美歌手作品具有一定的兼容性,或是互相迁就的不和谐感,反而能保留各自的特色。
因此,在风格匹配的前提下,K-POP偶像与欧美艺人的强强联合,无疑也可以将讨论热度、社交平台的好评真实地转化为音乐播放量等指标,带动歌手在不同圈层认知度的提升,激励粉丝对音乐作品的消费,1 1>2效应显著。而兼具音乐性与话题性的作品,也带给歌迷耳目一新的感受以及"艺人合作售后"的惊喜,为粉丝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凸显偶像的实力。
综合来看,这样的"破圈",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的。
当一个圈,遇到另一个圈破圈,也意味着走出舒适区。K-POP偶像与欧美歌手的合作,也象征着这些年全球音乐市场发展碰撞中的诸多变化。
很长时间以来,流行音乐作品不同的诞生地域,会对用户的注意力与作品消费产生重要的圈层划分,并且在这样的文化壁垒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受众:欧美圈、日圈、韩圈……地域上的区隔、文化亲缘的远近、营销策略的不同,也造成了同一个作品在不同圈层之间的接受度与关注度上的差异。直到Twitter、YouTube、Spotify、Tik Tok等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将全球音乐市场紧密凝聚在一起,重构了人们的听歌环境,也改变了流行文化的商业格局。
在过去,这类圈层与圈层之间的碰撞较为有限,艺人合作少,粉丝之间的交融也比较匮乏。随着社交平台的推广,世界各个角落被串联起来,跨圈层的互动也越来越多。而传播媒介方式变革也塑造了产业发展的新规则,冲击着固有的观念、制度,使得流行音乐作品在传播推广上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数字时代,深耕粉丝经济多年的K-POP娱乐巨头们显示出了对新赛制的优势。比如,在舞台与作品之外,几乎每一位当红的K-POP偶像都有层出不穷的团综与纪录片,以维持高曝光。而社交网络上的高频互动也让粉丝有一种"朋友"的陪伴感。这种感受远比过往偶像崇拜式的单向情感传递更具连接性,进一步加深了粉丝与艺人的情感关联与自我投射。小到买专辑、做数据、控评打榜,大到组织粉丝应援、策划饭圈传播事件,每个粉丝都在参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感。
作为第一个与K-POP歌手深度合作并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欧美艺人,歌手Halsey曾在采访中谈及在她眼中的K-POP饭圈现象。她提到到,BTS的粉丝"代表了一种文化","Army(BTS粉丝的官方名称)为了表示对我的感谢,以我的名义成立了慈善组织。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粉丝们很有趣……很有创意……在粉丝群体里,有很多无与伦比的设计师、艺术家。他们制作的东西,使得这种亚文化生生不息。"
一边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对另一边来说是未知。不同圈层之间的碰撞融合,也无形中带来了新的作品、创意、见解。而顺应潮流,不断的调整、适应、融合与创新,也正是流行文化的一大特征,使之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排版 | 安林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